人教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后人经过整理并加以修正总结出来的):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P2~3)
2.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P4)
3.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P5“科学方法”)
4.植物(如冷箭竹)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看做细胞层次,又可看做个体层次。心肌属于组织层次,心脏属于器官层次。(P6)
5.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P8“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请指出图中①~⑨分别对应的结构名称
①目镜 ②粗准焦螺旋 ③细准焦螺旋 ④镜筒 ⑤转换器 ⑥物镜
⑦载物台 ⑧遮光器 ⑨反光镜 (P9“探究·实践”)
2.显微镜的使用
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并找到目标,把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其次: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光圈和反光镜。(P9“探究·实践”)
3.特别提醒
(1)必须先用低倍镜观察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3)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暗,视野内细胞数目变少,每个细胞的体积变大。
(4)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反比;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正比。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左下方。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P9“探究·实践”)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如细菌(如蓝细菌,旧称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P10)
5.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会形成让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P11)
6.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P11)
7.认识大肠杆菌(左)和蓝细菌(右)细胞模式图(P11)
8.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
(P12“生物科学进展”)
9.认识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P14“复习与提高”)
默写知识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__________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
3.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________,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________。
4.归纳法: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________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6.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7.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次。
8.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________。
9.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的____________构成的。
10.蓝细菌细胞内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第1章 走近细胞(参考答案)
1.施莱登和施旺 2.(1)细胞发育 (2)相对独立 (3)老细胞分裂
3.统一性 统一性 4.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5.分化
6.细胞 生物圈 7.组织 器官 系统 8.细胞 9.种群 无机环境
10.藻蓝素 叶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