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P78“科学方法”)
2.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它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如果实验中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这样的对照组叫作空白对照。(P78“科学方法”)
3.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降低活化能。酶既没有为反应提供能量,反应前后酶的性质也没有改变。无机催化剂也能降低活化能,但没有酶的显著。加热的作用不是降低活化能,是使反应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反应的活跃状态。(如图)(P78)
4.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利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了脲酶的结晶,然后又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P79“思考·讨论”)
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P80“思考·讨论”)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P81)
7.酶有如下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P81)
8.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范围比较广。例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水解。(P81)
9.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P82“探究·实践”)
10.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0 ℃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P84)
11.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P85“科学·技术·社会”)
第2节 细胞的能量“货币”ATP
1.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P86)
2.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由一分子的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A—P可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P86)
3.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产生ATP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P87)
4.ATP在细胞中含量少,转化迅速,含量处于动态平衡。(P87)
5.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P89)
默写知识点:
1.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____________,少数酶是________。
2.酶的特性:专一性、________、作用条件较温和。
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4.酶的作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温度、pH等。在最适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________。温度、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________。
6.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使酶永久失活的原因:酶的____________遭到破坏。但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________________。
7.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________,“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________________。
8.一个ATP分子中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其中含有________个特殊的化学键。
9.ATP中的A不代表腺嘌呤,当脱去两个磷酸后,形成的物质为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之一。
10.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合成ATP的途径是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合成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1.细胞内许多吸能反应由________提供能量。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因此也叫细胞呼吸。(P90)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P91“探究·实践”)
3.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P91“探究·实践”)
4.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P92“科学方法”)
5.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其化学反应式可以简写成: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P92)
6.
阶段 场所 原料 产物 能量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水 CO2、[H]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H]、O2 水 大量能量
7.概括地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P93)
8.无氧呼吸的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P94)
9.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P94)
10.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P(94)
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P95“思考·讨论”)
默写知识点:
1. 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原核生物体内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葡萄糖分子不能真接进入线粒体被分解,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 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
3.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或细胞)只能进行 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
4.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产生 ,无氧呼吸只第一个阶段产生ATP,第二个阶段 。
5.细胞呼吸中有H2O生成的一定是 呼吸,有CO2生成的不一定是有氧呼吸。
6.对动物和人体而言,有CO2生成的一定是有氧呼吸,因为动物及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7.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
8.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
9.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 不同。
10.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 中。
第4节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的原理是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高, 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
(2)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几种药品的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SiO2:使研磨更充分;CaCO3:防止色素被破坏。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些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P99)
3.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CO2+H2O(CH2O)+O2。(P102)
4.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P100)
5.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6.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7.将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起来的物质是ATP和NADPH,光反应的产物是ATP、NADPH、O2。
8.突然停止光照,相关物质的量变化情况为:NADPH、ATP下降、C3增加、C5下降。
9.突然停止CO2,相关物质的量变化情况为:NADPH、ATP增加、C3下降、C5增加。
10.总光合作用可用O2的产生量或CO2的消耗量(固定量)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可用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或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表示。
默写知识点:
1.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 等有机溶剂中。
2.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反之则 。
3.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的四条色素带依次是 、 、 、 。
4.叶绿素主要吸收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 。
5.色素分布于 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6.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7.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物是 。
8.暗反应的场所是 ,产物是糖类等有机物。
9.光合作用中的元素转移途径
(1)14CO2→14C3→(14CH2O)
(2)HO→ 。
10.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
光能→ 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 反应速率,光反应产物中NADPH与ATP的量会影响暗反应速率。
12.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特别是影响暗反应中 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
13.CO2是 反应的原料,CO2的浓度直接影响 反应速率。
14.探究实验中,圆形小叶片浮起是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导致的。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参考答案)
1.催化 蛋白质 RNA 2.高效性 3.活跃 4.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最高 降低 6.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7.腺苷 特殊的化学键 8.2 9.RNA 10.呼吸作用 11.ATP水解
1.线粒体 2.丙酮酸 3.无氧 4.ATP 不产生ATP 5.有氧
6.乳酸 7.由蓝变绿再变黄 8.灰绿色 9.酶的种类 10.ATP
无水乙醇 2.快 慢 3.胡萝卜素 叶黄素 叶绿素a 叶绿素b 4.红光和蓝紫光 蓝紫光 5.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6.CO2+H2O(CH2O)+O2 7.O2、NADPH和ATP 8.叶绿体基质 9.18O2 10.ATP和NADPH 11.光 12.酶
13.暗 暗 14.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