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2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3章 基因的本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必修2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3章 基因的本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11:3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必修2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微生物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微生物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肺炎链球菌有两类:R菌无荚膜、菌落粗糙、无毒。S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3.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P45“相关信息”)
4.赫尔希和蔡斯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并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噬菌体只有头部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而更具说服力。(P45)
5.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
①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
②再用上述得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③然后,用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
④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P45)
6.实验误差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7.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P45)
8.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P46)
9.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P46“科学方法”)
第2节 DNA的结构
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P50)
2.DNA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P50)
3.DNA分子内侧由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即A和T配对(氢键有2个),G和C配对(氢键有3个)。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中A(腺嘌呤)的量总是和T(胸腺嘧啶)的量相等,C(胞嘧啶)的量总是和G(鸟嘌呤)的量相等。(P50)
第3节 DNA的复制
1.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P53)
2.真核生物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复制条件 :①模板;②原料;③能量;④酶;(4)复制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4)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5)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3.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①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②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P58)
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P58“思考·讨论”)
3.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59)
4.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P59“小字内容”)
默写知识点:
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微生物学家      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      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20世纪40年代由科学家    等人进行。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而        留在外面。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          。
4.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        方式盘旋成    结构。
5.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            构成。
6.DNA的复制是指以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7.基因:通常是有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参考答案)
1.(1)格里菲思 转化因子 (2)艾弗里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DNA 蛋白质外壳 3.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4.反向平行 双螺旋 5.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6.亲代DNA 7.遗传效应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