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2023秋七上语文模拟押题卷1(原卷版+解析版+ppt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2023秋七上语文模拟押题卷1(原卷版+解析版+ppt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17:25: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7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共10分)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①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诵读、去思考的内容太多太 多。初中语文为我们的学习翻开了新的篇章,打开了新的大门。 a 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打开课本单元目录, 我们走进自然,感受夏雨的粗犷、秋雨的jìng mì、冬雨的淅沥;我们与亲情相遇,②看到坚韧的母 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看到风雨中荷叶对莲花的荫蔽;我们见证少年的学习成长,三味书屋 里孩子们放开喉咙读书,人声鼎沸,海伦·凯勒触碰流水后( ),理解了文字的奥秘;我们领悟 生命的崇高价值,瞻仰白求恩对工作的极度热忱,对技术的( ),敬佩牧羊人在不毛之地日日 耕耘,③荒地重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进行灵魂的反思,④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 的原因,温驯的鹦鹉解除禁锢后的改变,推动自我的拷问;我们畅游在想象的广阔世界,看安徒 生笔下皇帝身着新装的滑稽,游览天上缥缈的街市。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尽情徜徉!
读书学文,有着非凡的价值。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 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d 让我们以真 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犷)的注音和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kuàng 静谧 B.kuàng 静密 C.guǎng 静谧 D.guǎng 静密
1.C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恍然大悟 吹毛求疵 B. 恍然大悟 精益求精
C. 如梦初醒 精益求精 D. 如梦初醒 吹毛求疵
2.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恍 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如梦初醒”意为“好 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 境地中觉醒过来”。句中形容海伦·凯勒突然 理解文字的奥秘,应用“恍然大悟”。“精益求 精”意为“(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 求更好”。“吹毛求疵”意为“故意挑剔毛病,寻 找差错”。句中用来夸赞白求恩对技术水平的追求,应用“精益求精”。
3.文中的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诵读的内容太多太多”。
B.②处修改为“听到坚韧的母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
C.③ 处修改为“荒地再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D.④ 处修改为“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的缘由”。
3.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①处 的语病为语序不当,应将“去研究、去诵读、去 思考”改为“去诵读、去思考、去研究”。②处语 病为搭配不当,应将“看到”改为“听到”。③处 语病为语义重复,应删去“再次”或“重新”。④处 语病为句式杂糅,应删去“为何”或“的原因”。B项修改正确。
4.文中abcd 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 会空手而归。”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
D.让我们以真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4.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
“为你打开一扇门”为文章名,应将引号改为 书名号。B项“一位家长说”后为冒号,且引 号内完整引用了这位家长说的话,应将后引 号后的句号移至后引号之前。C项“赋予人 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是并列短语,并非并列分句,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一个人如果多读书,就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知书达礼和有风度。
②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使人看起来温文尔雅。
③还表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所透露出来的,是其所读的书的外化。
④“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说明一个人读的书是与自身的气质息息相关的。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5.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通 读语段可知,待排序句子主要围绕“读书的价 值”来写。横线前先提出读书学文有非凡价 值,句②紧承其后,写多读书对人气质上的影 响,应排第一句;句④紧接着引用诗句来阐述 读书与人的气质息息相关,应排第二句;句③ 的“还”和句④的“不仅”为一组关联词,根据 句间递进关系,句③应排第三句;句①的“所 以”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多读书的价值,应为末句。所以句子的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③①。
6.综合性学习。(4分)
5月19日,首届黄石茶文化节在某文化遗址公园举办。为弘扬黄石茶文化,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宣传茶文化的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6.(1)[示例一]黄石茶香远,千古有传承。
(2)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探寻茶的起源
栏目二: 栏目三: .
[示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2)[示例]了解茶的分类 理解茶的内涵 欣赏茶的艺术(任答两个即可)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原句。(每空1分,共8分)
我国的文化长河中不乏经典,我们在其中感悟古人精神,汲取人生智慧。在《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感受到李白“(1) ,(2)
”的深情厚谊;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我们体会到陆游“(3) ,
(4) ”那种只能在梦中实现愿望的悲壮……如此种种, 唯有平心静气,凝神专注,方可悟得。正如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5) (6) ”(《诫子书》),不管是阅读还是学习,必须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方可达到远大目标。只学习还不够,除此之外,学与思还应当相互结合,否则就会如孔子所言“(7) .
(8) ”(《<论语〉十二章》)。
7.(1)我寄愁心与明月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非宁静无以致远(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愿大家都能在中华经典中涵养品性,学有所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 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尝曰:“世所谓医书,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 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①。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 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顺而治之, 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 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B.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C.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D.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8.B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并且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B. 庞安时认为世上的医书,只有扁鹊的《难经》比较深奥。
C. 庞安时结合《难经》《内经》医治病人,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
D. 庞安时处处为病人着想,被他治愈的病人拿钱来感谢他,他只取自己应得的。
9.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 据“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可知,庞安时给人 治病,十有八九是痊愈的,但并非所有病都治 好了。 C项“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理解不正确。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10.(1)药物有后来增加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 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他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2)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2)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庞安时)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
【课外文言文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 时候他就能读书。(他的)父亲是位世医,教 他学《脉诀》。庞安时学完后说:“这不能够 成为治病的依据。”只取来黄帝和扁鹊的脉 书研究,不久,(他)已经能够通晓书中全部 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他的父亲大为 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庞安时)曾 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唯独扁鹊的医论比 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 医学要旨隐藏,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 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 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疾病的深浅, 决断死和生,就像符节合到一起一样恰当。 而且观察脉象的关键,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 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 绳,阴阳平衡,则引绳大小相等。这都是扁 鹊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 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顺着这个理论(然 后)治病,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 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 万言。药物有后来增加的,古人所不知道的, 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他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给人治病,十有八九是痊愈的。 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让 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 一定 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 法救治的病人,(庞安时)一定如实告诉他们 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他)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全都收下。
(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11~12题。(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对这首散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散曲,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形象。
B. 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C. “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反衬了游子的孤独凄凉。
D. 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天涯的思乡之情。
11.A 【解析】本题考查散曲的理解。这首散 曲是写景抒情作品,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 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了凄凉愁苦的氛围, 表达了游子羁旅天涯的思乡之情,对于人物形象没有过多描写。A项赏析不正确。
12.小明认为“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用“古道西风骏马”来代替,小华认为如果替换则散曲的意境全变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3分)
12.我同意小华的看法。同样是“古道西风”的 背景,“瘦马”令人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许 久,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 “骏马”则让人联想到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 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不 相同。这首散曲意在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 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因此不能替换为“骏马”。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9分)
材料一 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其中包括没有目标混日子的和目标太多做白日梦的。前者没 有追求,贪图安逸的生活,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后者比较可惜,本来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就因为目标过多,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有一则寓言故事形象地反映了第二种人的状态。 一位农夫早起出门耕田,发现耕地机没油了, 于是准备去加油。经过仓库时,看见马铃薯,他又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来到田里干活;干 着干着看见木柴堆,他又想起家里没有柴火了;正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病鸡……就这样,农 夫一天都在忙碌,但是一件事也没有做好。这虽然只是一则虚构的故事,但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因目标太多而渐渐迷失的人。
究竟该怎样设定目标呢 设定目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
1.脚踏实地。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能力,视能否完成而定。
2.目标清晰。很多人目标设定得很模糊,例如“我想成为背诵冠军”,究竟是月度冠军还是季度冠军 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这就叫模糊目标。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
3.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可以实现,否则没有意义。
4.设定时限。为每一个目标设定完成时限,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材料二 如何管理好目标 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把事情分为: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
我们把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象限中,它们需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拖延回避。
第二象限也放置一些重要的事情,但与第一象限相比较,时间上没有那么紧迫。
第三象限放置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这些事上。紧急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比如刚吃完饭,朋友就喊你打球;你正在看新闻,朋友发信息和你聊天。这些日常琐事看似紧急,但却与自己的目标关系不大,侵占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第四象限放置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现在或将来做与不做,不会对自己的学习 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逛网店等,原本想用碎片时间放松一下,结果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时间。
材料三 人们的每一天,有很多零散时间,它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 情。但许多人不擅长利用零散时间。举个例子:A 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案,需要20分钟时间,而离午 饭时间只剩15分钟。他觉得无法完成,干脆就什么都不干,等着吃饭。也就是说,他在无意识状态 下浪费了15分钟。而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B, 先利用15分钟完成构思,寻找素材,然后去吃饭,回来后再用5分钟写出完整的文案。两人效率的高低, 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零散时间里,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想要高效完成任务,还需要结合其 他方法。比如,A 将时间和目标进行拆解,把写文案的目标拆解为完成构思(10分钟)、寻找素材(5 分钟)、撰写文案(5分钟)。拆解之后,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完成第一步只需10分钟,便会有信 心地投入到构思之中。如果完成顺利,第二步寻找素材就很容易,按图索骥即可。这样看似不够用 的时间也能充分利用起来了。这里需要注意,拆解的顺序很重要,如果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顺序对 换,那么效果就完全不同。因为思路未定,会因为漫无目的地寻找素材而浪费时间,剩下的时间越 少,心理压力就会越大,而压力越大,思路就越乱,很可能苦思冥想10分钟仍然一无所获。目标即方 向,将目标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可以让人们看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也能大大提升专注度,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13.下列关于材料一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没有目标混日子的人一生碌碌无为,他们虽贪图安逸的生活,但是并没什么遗憾。
B. 目标太多的人也是有理想的人,虽然因为目标过多哪一件也没做好,但也不算碌碌无为。
C. 设定目标要脚踏实地,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
D. 设定目标还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能为了目标而有目的地努力。
13.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一第一段第一句话可知,没有目标混 日子的人和目标太多做白日梦的人都是一
生碌碌无为的人。故B项表述不正确。
14.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依次放置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事情。
B. 第二象限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时间没有那么紧迫,可以稍缓完成。
C.我们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它与我们的目标关系不大。
D.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这些事做与不做,不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14.A(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二的内容及图表可知,时间管理“四 象限法”依次放置重要且紧急、重要非紧急、 紧急非重要和非重要非紧急的事情。故A项
表述不正确。
15.下列关于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每一天都有很多零散时间,但很多人因不擅长利用它而导致时间的浪费。
B.零散时间其实非常宝贵,擅长利用零散时间能帮我们完成许多事情。
C.人们在零散时间中很难专注精力,这时只需将目标进行拆解,便可高效完成任务。
D. 目标拆解的顺序很重要,目标拆解步骤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专注力,反而会浪费时间。
15.C(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三第二段内容可知,人们要想在零散 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务,可以 将时间和目标进行拆解,而不是只拆解目
标。故C项表述不正确。
16. 小明为自己制订了“每月完成一项自我挑战”的目标。当前有四项待办事项,晚饭前有15分钟时间可以利用,小明应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请你结合材料二、三给出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待办事项
事项一 有一篇发言稿需进行文字校对(约20分钟)
事项二 阅读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好书(约40分钟)
事项三 约邻近的朋友在户外练习滑板(约20分钟)
事项四 整理自己最近想买的物品清单(约10分钟)
16.[示例]我建议用这段时间来读书。因为读书 是一件挑战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事情,对个人 成长有益。读书所需时间较长,可以利用这 15分钟先略读浏览,确定重点内容,为之后 的精读做好准备。(3分) 【解析】本题考查 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分析小明当前的待办
事项可知,事项三和事项四属于非重要非紧
急事件,根据材料二中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可知,事项三、事项四应放置在第四象限。 事项一对发言稿进行文字校对,需要高度认 真和专注,所需时间20分钟,而饭前只有15 分钟,不易拆解,在饥饿状态下注意力也不 容易集中,因此该事项不适宜做。事项二 “阅读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好书”需要花费 的时间较长,可按照材料三将事项进行拆 解,利用晚饭前15分钟时间,先浏览书目, 完成速读,了解主要内容,确定重点,随后再
继续细读、精读重点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6分)
飘逝的灰头巾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高考落榜,本来困窘的家境,更显萧疏。我悄悄买了把泥刀,到城里做瓦工。
②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又到了。说实在的,我想再去拼一拼。可钱呢 夜阑人静,月光透过篱 笆墙的缝眼,照在清幽幽的房里,零零碎碎。躺在竹片床上,辗转反侧,轧得床吱吱地响。 一个早更头,母亲披着衣裳,轻轻地坐到床边,把一沓子钱放在枕边。
③“哪儿来的 ”我很诧异。母亲沉默良久,说:“穷,要穷得有志气。拖了几个月,明儿去上吧。” 转过头来,猛然,我发现母亲手上好像少了什么。细细地打量,不见了一副银手镯。我朝母亲望了一眼,没说破,鼻子一酸,眼角湿润起来。母亲缓缓地站起身,煮早饭去了。
④丹桂飘香的时节,我进了复习班。
⑤那会儿,母亲和我的口粮, 一个月拢共60斤稻子,碾42斤米。我在校搭伙,每月需投45斤米。 先吃,月底交。离家前,母亲说,月底她送米来,不要我回去拿,说她到学校看看,放心。我不想母亲 来。母亲是种地的,穿着寒修,我怕同学笑话。更何况,工分是母亲的命。缺了,她总要打夜工补上。最终,我没犟过母亲。
⑥可到了缴纳口粮的最后一天期限,母亲还迟迟没来,我心里不禁怨怪起来。个把星期前,这 里下过一场不小的冰雹,天气骤冷,我也想回家拿条褥垫。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向老师请假了。正 要回家,母亲挑着担子, 一头挂着米袋, 一头捆着稻草垫,踽踽走进校门。头上裹着灰白的头巾,窄窄的、薄薄的,洗得没有了绒头,纱帐一般,额头上方隐隐地映着稀疏的白发。
⑦母亲一边放下担子, 一边絮叨叨地说怕家里秤小,向二奶奶借了8斤米。多下的,买点馒头。 说话间,从围袄里掏出一只高梁饼,红褐色的, 一口一口地咬着。原来,那场冰雹来势猛,家里的猪 圈被冰雹打塌了。母亲借了茅草、毛竹,请来大舅,修葺一新。猪,是农家人的命根子。田里肥料, 油盐开支,出人情,过年做衣裳,都仰仗它呢。这些本想告诉我的,又怕我影响功课。说着说着,母亲眼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滴落在饼上。
⑧母亲擦擦眼,释然一笑。那一刻,眼眶湿热,酸涩和愧疚,如巨石,从我心里隆隆碾过。
⑨约莫两炷香功夫,母亲要走了。起初,不要我送,叫我歇会儿。到了小镇车站,不肯上车,说 坐车头晕。这是谎言,我不想戳破。母亲年轻时走南闯北,从没听说她晕船晕车。临走前,母亲翻 过夹袄。从里层灰不溜秋的小褂子里,摸索出一方折叠齐整的油纸袋,拎起袋底倒出钱。“大前天, 上街卖了两筐花椰菜。”母亲说。她数了数, 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 儿红艳艳的小嘴。我的心仿佛被深深地剜了一刀。我赶紧掉过头去,遥望远方,不想让母亲察觉我 的泪。 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 母亲重重地打量了我一遍,从上到下,抬手帮我捋了捋头发,摁了摁我放钱的口袋。“好点上(学)。” 冬天的风,透人心骨的冷。母亲把空布袋扎在扁担一头,夹在腋下。不知不觉地,天下起了细雨。黄昏来临,三十多里路,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家呢
⑩乡路弯弯,只见母亲脚步匆匆,走得很紧,全然没有一点儿老迈的样子。那灰白的头巾,在风 中簌簌地飘动。望着她渐去渐远的瘦削的身影,我心里酸滋滋的,泪眼婆娑。在朦胧的泪光中,我 仿佛看到她捧着斗碗, 一天三顿喝着黑乎乎的大麦粥;在如血的残照里,母亲独倚门框,默默地等着 做工暮归的儿子;乡路弯弯,母亲一步步地艰难行走,深沉的夜色将她孤零零的身子吞噬……凄风,苦雨。伫立路旁,感激、内疚、奋发在我心里汩汩回荡。
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母亲那簌簌飘动的灰头巾,还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每念及此, 一 种博大而温馨的母爱浸浴我的全身,激励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砥砺前行。 (作者:高桂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有助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B.文中第⑦段中叙述下冰雹的内容为倒叙,使文章避免了平铺直叙,富有波澜。
C.文中刻画了一位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真实感人。
D. 文章详略得当,通过回忆“我”与母亲之间的往事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17.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与分析。阅读文章可知,文中第⑦段暂时中 断了前面对母亲送口粮的叙述,转而通过母 亲的话回忆“个把星期前”下冰雹给家里带 来的影响,运用了插叙。B项“第⑦段中叙
述下冰雹的内容为倒叙”分析有误。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每小题3分,共6分)
(1)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儿红艳艳的小嘴。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8.(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双手 比作松树皮,把手上的裂口比作婴儿红艳艳 的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双手因艰辛劳 作而受伤的状态,表现了母亲劳作的辛苦以 及“我”对母亲的心疼。(意思对即可,3分)
(2)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运用景物描写,“阴灰”“萧索”“黑色”等 词语,写出了冬天萧索荒凉的景象,渲染了 沉重忧郁的氛围,烘托了“我”此时凄苦悲伤 的心情。“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含蓄地 写出母亲就像那枯草倔强地与生活作斗争, 支撑起孩子的天空。流露出“我”对母亲的
心疼,为自己带给母亲重压而愧疚和酸楚。
(意思对即可,3分)
19.文中多次写“我”的流泪,请从文中任意找出两次,并分析“我”流泪的原因及其中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19.[示例]第一次流泪(第③段):原因:母亲为了 “我”进复习班的学费,卖了自己的银手镯。
情感:“我”酸涩、无力,也感动于母亲的付出。第二次流泪(第⑧段):原因:生活的重担压
母亲身上,只能母亲自己默默承担。情感: “我”为母亲独自撑起家的艰辛而心疼,心中 酸涩,为自己不能帮忙反而心生埋怨而内疚。 第三次流泪(第⑨段):原因:看到母亲为支 撑家中生活而在手上留下可怖印记。情感: “我”心疼母亲,为母亲舍己为儿的大爱而感动,为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而内疚。第四次流泪(第⑩段):原因:母亲跨越三十 里路为“我”送来口粮和草垫,在细雨蒙蒙的 傍晚要步行三十里走回家。情感:“我”感激 母亲,为无力替母亲分担而内疚的同时,坚定奋发图强的决心。(答出任意两次即可。 一次2分,共4分)
20. 作者写“飘逝的灰头巾”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加以探究。(4分)
20.①“飘逝的灰头巾”是爱的缩影,母亲关心孩子、慈爱无私、勤劳坚强,对“我”展现了最无 私的母爱,文章赞美了母亲美好的品质,歌 颂了母爱的伟大;(2分)②这份博大的母爱 激励着“我”奋发图强,使“我”在多年后回忆 起来依旧铭记于心,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激。(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学校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你参与其中,请按要求完成21~23题。
21. 下表是某同学为《西游记》中牛魔王、猪八戒、白龙马、蜘蛛精四个形象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形象 相关情节 动物性 人性
A 牛魔王 摩云洞激战孙行者 力大无穷 本领强大
B 猪八戒 高老庄娶妻当赘婿 喜睡厌动 贪闲爱懒
C 白龙马 宝象国化龙救三藏 负重前行 忠心耿耿
D 蜘蛛精 盘丝洞设计骗唐僧 结网捕食 奸诈狡猾
21.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白龙马在“宝象国化龙救三藏”中变为 宫女戏弄并试图杀掉妖怪,体现了它的动物 性——擅长变化,人性——机智聪明。C项分析有误。
22. 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发现,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那就是孙悟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强的追求。
B. 从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尊的捍卫。
C.从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
D.从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我的战胜。
22.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讲的是泾河龙王为使袁 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触犯了 天条,玉帝知道后,派魏征把他斩了,与孙悟空无关,D项说法有误。
23.通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同学发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几乎都经历了“遇难——化难——脱难”的过程,但却无一难相同。请结合《西游记》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23.作者通过丰富的创作手法和想象力,成功地 创造了九九八十一难中无一相同的情节和
难题。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有了大树的陪伴,炎热的夏天便多了些许清凉;有了亲友的陪伴,平凡的日子便充满了温 馨;有了梦想的陪伴,奋斗的脚步便变得更加铿锵……在你的成长岁月里,哪一种陪伴让你记忆深刻、受益匪浅呢
请以“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
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1.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模拟预测卷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5.文学文化常识
6.名著阅读
试卷7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共10分)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①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诵读、去思考的内容太多太 多。初中语文为我们的学习翻开了新的篇章,打开了新的大门。 a 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打开课本单元目录, 我们走进自然,感受夏雨的粗犷、秋雨的jìng mì、冬雨的淅沥;我们与亲情相遇,②看到坚韧的母 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看到风雨中荷叶对莲花的荫蔽;我们见证少年的学习成长,三味书屋 里孩子们放开喉咙读书,人声鼎沸,海伦·凯勒触碰流水后( ),理解了文字的奥秘;我们领悟 生命的崇高价值,瞻仰白求恩对工作的极度热忱,对技术的( ),敬佩牧羊人在不毛之地日日 耕耘,③荒地重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进行灵魂的反思,④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 的原因,温驯的鹦鹉解除禁锢后的改变,推动自我的拷问;我们畅游在想象的广阔世界,看安徒 生笔下皇帝身着新装的滑稽,游览天上缥缈的街市。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尽情徜徉!
读书学文,有着非凡的价值。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 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d 让我们以真 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犷)的注音和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kuàng 静谧 B.kuàng 静密 C.guǎng 静谧 D.guǎng 静密
1.C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恍然大悟 吹毛求疵 B. 恍然大悟 精益求精
C. 如梦初醒 精益求精 D. 如梦初醒 吹毛求疵
2.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恍 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如梦初醒”意为“好 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 境地中觉醒过来”。句中形容海伦·凯勒突然 理解文字的奥秘,应用“恍然大悟”。“精益求 精”意为“(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 求更好”。“吹毛求疵”意为“故意挑剔毛病,寻 找差错”。句中用来夸赞白求恩对技术水平的追求,应用“精益求精”。
3.文中的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诵读的内容太多太多”。
B.②处修改为“听到坚韧的母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
C.③ 处修改为“荒地再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D.④ 处修改为“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的缘由”。
3.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①处 的语病为语序不当,应将“去研究、去诵读、去 思考”改为“去诵读、去思考、去研究”。②处语 病为搭配不当,应将“看到”改为“听到”。③处 语病为语义重复,应删去“再次”或“重新”。④处 语病为句式杂糅,应删去“为何”或“的原因”。B项修改正确。
4.文中abcd 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 会空手而归。”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
D.让我们以真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4.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A项
“为你打开一扇门”为文章名,应将引号改为 书名号。B项“一位家长说”后为冒号,且引 号内完整引用了这位家长说的话,应将后引 号后的句号移至后引号之前。C项“赋予人 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是并列短语,并非并列分句,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一个人如果多读书,就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知书达礼和有风度。
②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使人看起来温文尔雅。
③还表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所透露出来的,是其所读的书的外化。
④“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说明一个人读的书是与自身的气质息息相关的。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5.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通 读语段可知,待排序句子主要围绕“读书的价 值”来写。横线前先提出读书学文有非凡价 值,句②紧承其后,写多读书对人气质上的影 响,应排第一句;句④紧接着引用诗句来阐述 读书与人的气质息息相关,应排第二句;句③ 的“还”和句④的“不仅”为一组关联词,根据 句间递进关系,句③应排第三句;句①的“所 以”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多读书的价值,应为末句。所以句子的正确排序应为②④③①。
6.综合性学习。(4分)
5月19日,首届黄石茶文化节在某文化遗址公园举办。为弘扬黄石茶文化,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宣传茶文化的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6.(1)[示例一]黄石茶香远,千古有传承。
(2)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探寻茶的起源
栏目二: 栏目三: .
[示例二]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2)[示例]了解茶的分类 理解茶的内涵 欣赏茶的艺术(任答两个即可)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原句。(每空1分,共8分)
我国的文化长河中不乏经典,我们在其中感悟古人精神,汲取人生智慧。在《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感受到李白“(1) ,(2)
”的深情厚谊;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我们体会到陆游“(3) ,
(4) ”那种只能在梦中实现愿望的悲壮……如此种种, 唯有平心静气,凝神专注,方可悟得。正如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5) (6) ”(《诫子书》),不管是阅读还是学习,必须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方可达到远大目标。只学习还不够,除此之外,学与思还应当相互结合,否则就会如孔子所言“(7) .
(8) ”(《<论语〉十二章》)。
7.(1)我寄愁心与明月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非淡泊无以明志 (6)非宁静无以致远(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愿大家都能在中华经典中涵养品性,学有所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 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尝曰:“世所谓医书,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 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①。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 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顺而治之, 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 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B.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C.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D.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8.B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并且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B. 庞安时认为世上的医书,只有扁鹊的《难经》比较深奥。
C. 庞安时结合《难经》《内经》医治病人,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
D. 庞安时处处为病人着想,被他治愈的病人拿钱来感谢他,他只取自己应得的。
9.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根 据“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可知,庞安时给人 治病,十有八九是痊愈的,但并非所有病都治 好了。 C项“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理解不正确。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10.(1)药物有后来增加的,古人所不知道的,今 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他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2)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2)那些无法救治的病人,(庞安时)一定如实告诉他们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
【课外文言文译文】
庞安时,字安常,是蕲州蕲水人,很小的 时候他就能读书。(他的)父亲是位世医,教 他学《脉诀》。庞安时学完后说:“这不能够 成为治病的依据。”只取来黄帝和扁鹊的脉 书研究,不久,(他)已经能够通晓书中全部 内容,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他的父亲大为 惊奇,当时庞安时还没有成年。(庞安时)曾 说:“世上的所谓的医书,唯独扁鹊的医论比 较深奥。所谓《难经》就是扁鹊在书中将其 医学要旨隐藏,意思是让后人自己从书中去 学习领会吧!我的医术就是来自扁鹊的《难 经》之中,按照该书所言来诊断疾病的深浅, 决断死和生,就像符节合到一起一样恰当。 而且观察脉象的关键,最重要的莫过于人迎 脉和寸口脉。这两脉阴阳相应,犹如两条引 绳,阴阳平衡,则引绳大小相等。这都是扁 鹊大体开启了诊治这两种脉象的端倪,而我 用《内经》等书加以参考,顺着这个理论(然 后)治病,疾病都逃不出这一范围。”他打算 将自己的医术告知后世,所以著《难经辨》数 万言。药物有后来增加的,古人所不知道的, 今人不能辨别的,经过尝试确有功效的,不应该遗漏,(他为此)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庞安时给人治病,十有八九是痊愈的。 登门求医的病人,庞安时替他们腾出房间让 他们居住,并且亲自察看患者的药物, 一定 要等病人痊愈然后才让他们回家。那些无 法救治的病人,(庞安时)一定如实告诉他们 病情,不再为他们治疗。(他)治好了无数的病人。患者持金帛来感谢,他并不全都收下。
(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11~12题。(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对这首散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散曲,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形象。
B. 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C. “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反衬了游子的孤独凄凉。
D. 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天涯的思乡之情。
11.A 【解析】本题考查散曲的理解。这首散 曲是写景抒情作品,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 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了凄凉愁苦的氛围, 表达了游子羁旅天涯的思乡之情,对于人物形象没有过多描写。A项赏析不正确。
12.小明认为“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用“古道西风骏马”来代替,小华认为如果替换则散曲的意境全变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3分)
12.我同意小华的看法。同样是“古道西风”的 背景,“瘦马”令人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许 久,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 “骏马”则让人联想到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 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不 相同。这首散曲意在抒发飘零天涯的游子 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因此不能替换为“骏马”。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9分)
材料一 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其中包括没有目标混日子的和目标太多做白日梦的。前者没 有追求,贪图安逸的生活,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后者比较可惜,本来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就因为目标过多,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有一则寓言故事形象地反映了第二种人的状态。 一位农夫早起出门耕田,发现耕地机没油了, 于是准备去加油。经过仓库时,看见马铃薯,他又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来到田里干活;干 着干着看见木柴堆,他又想起家里没有柴火了;正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病鸡……就这样,农 夫一天都在忙碌,但是一件事也没有做好。这虽然只是一则虚构的故事,但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因目标太多而渐渐迷失的人。
究竟该怎样设定目标呢 设定目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
1.脚踏实地。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能力,视能否完成而定。
2.目标清晰。很多人目标设定得很模糊,例如“我想成为背诵冠军”,究竟是月度冠军还是季度冠军 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这就叫模糊目标。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
3.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可以实现,否则没有意义。
4.设定时限。为每一个目标设定完成时限,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材料二 如何管理好目标 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把事情分为: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
我们把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象限中,它们需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拖延回避。
第二象限也放置一些重要的事情,但与第一象限相比较,时间上没有那么紧迫。
第三象限放置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这些事上。紧急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比如刚吃完饭,朋友就喊你打球;你正在看新闻,朋友发信息和你聊天。这些日常琐事看似紧急,但却与自己的目标关系不大,侵占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第四象限放置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现在或将来做与不做,不会对自己的学习 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逛网店等,原本想用碎片时间放松一下,结果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时间。
材料三 人们的每一天,有很多零散时间,它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 情。但许多人不擅长利用零散时间。举个例子:A 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案,需要20分钟时间,而离午 饭时间只剩15分钟。他觉得无法完成,干脆就什么都不干,等着吃饭。也就是说,他在无意识状态 下浪费了15分钟。而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B, 先利用15分钟完成构思,寻找素材,然后去吃饭,回来后再用5分钟写出完整的文案。两人效率的高低, 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零散时间里,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想要高效完成任务,还需要结合其 他方法。比如,A 将时间和目标进行拆解,把写文案的目标拆解为完成构思(10分钟)、寻找素材(5 分钟)、撰写文案(5分钟)。拆解之后,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完成第一步只需10分钟,便会有信 心地投入到构思之中。如果完成顺利,第二步寻找素材就很容易,按图索骥即可。这样看似不够用 的时间也能充分利用起来了。这里需要注意,拆解的顺序很重要,如果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顺序对 换,那么效果就完全不同。因为思路未定,会因为漫无目的地寻找素材而浪费时间,剩下的时间越 少,心理压力就会越大,而压力越大,思路就越乱,很可能苦思冥想10分钟仍然一无所获。目标即方 向,将目标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可以让人们看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也能大大提升专注度,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13.下列关于材料一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没有目标混日子的人一生碌碌无为,他们虽贪图安逸的生活,但是并没什么遗憾。
B. 目标太多的人也是有理想的人,虽然因为目标过多哪一件也没做好,但也不算碌碌无为。
C. 设定目标要脚踏实地,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
D. 设定目标还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能为了目标而有目的地努力。
13.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一第一段第一句话可知,没有目标混 日子的人和目标太多做白日梦的人都是一
生碌碌无为的人。故B项表述不正确。
14.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依次放置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事情。
B. 第二象限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时间没有那么紧迫,可以稍缓完成。
C.我们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它与我们的目标关系不大。
D.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这些事做与不做,不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14.A(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二的内容及图表可知,时间管理“四 象限法”依次放置重要且紧急、重要非紧急、 紧急非重要和非重要非紧急的事情。故A项
表述不正确。
15.下列关于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每一天都有很多零散时间,但很多人因不擅长利用它而导致时间的浪费。
B.零散时间其实非常宝贵,擅长利用零散时间能帮我们完成许多事情。
C.人们在零散时间中很难专注精力,这时只需将目标进行拆解,便可高效完成任务。
D. 目标拆解的顺序很重要,目标拆解步骤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专注力,反而会浪费时间。
15.C(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根 据材料三第二段内容可知,人们要想在零散 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任务,可以 将时间和目标进行拆解,而不是只拆解目
标。故C项表述不正确。
16. 小明为自己制订了“每月完成一项自我挑战”的目标。当前有四项待办事项,晚饭前有15分钟时间可以利用,小明应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请你结合材料二、三给出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待办事项
事项一 有一篇发言稿需进行文字校对(约20分钟)
事项二 阅读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好书(约40分钟)
事项三 约邻近的朋友在户外练习滑板(约20分钟)
事项四 整理自己最近想买的物品清单(约10分钟)
16.[示例]我建议用这段时间来读书。因为读书 是一件挑战性和趣味性兼具的事情,对个人 成长有益。读书所需时间较长,可以利用这 15分钟先略读浏览,确定重点内容,为之后 的精读做好准备。(3分) 【解析】本题考查 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分析小明当前的待办
事项可知,事项三和事项四属于非重要非紧
急事件,根据材料二中时间管理“四象限法” 可知,事项三、事项四应放置在第四象限。 事项一对发言稿进行文字校对,需要高度认 真和专注,所需时间20分钟,而饭前只有15 分钟,不易拆解,在饥饿状态下注意力也不 容易集中,因此该事项不适宜做。事项二 “阅读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好书”需要花费 的时间较长,可按照材料三将事项进行拆 解,利用晚饭前15分钟时间,先浏览书目, 完成速读,了解主要内容,确定重点,随后再
继续细读、精读重点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6分)
飘逝的灰头巾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高考落榜,本来困窘的家境,更显萧疏。我悄悄买了把泥刀,到城里做瓦工。
②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又到了。说实在的,我想再去拼一拼。可钱呢 夜阑人静,月光透过篱 笆墙的缝眼,照在清幽幽的房里,零零碎碎。躺在竹片床上,辗转反侧,轧得床吱吱地响。 一个早更头,母亲披着衣裳,轻轻地坐到床边,把一沓子钱放在枕边。
③“哪儿来的 ”我很诧异。母亲沉默良久,说:“穷,要穷得有志气。拖了几个月,明儿去上吧。” 转过头来,猛然,我发现母亲手上好像少了什么。细细地打量,不见了一副银手镯。我朝母亲望了一眼,没说破,鼻子一酸,眼角湿润起来。母亲缓缓地站起身,煮早饭去了。
④丹桂飘香的时节,我进了复习班。
⑤那会儿,母亲和我的口粮, 一个月拢共60斤稻子,碾42斤米。我在校搭伙,每月需投45斤米。 先吃,月底交。离家前,母亲说,月底她送米来,不要我回去拿,说她到学校看看,放心。我不想母亲 来。母亲是种地的,穿着寒修,我怕同学笑话。更何况,工分是母亲的命。缺了,她总要打夜工补上。最终,我没犟过母亲。
⑥可到了缴纳口粮的最后一天期限,母亲还迟迟没来,我心里不禁怨怪起来。个把星期前,这 里下过一场不小的冰雹,天气骤冷,我也想回家拿条褥垫。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向老师请假了。正 要回家,母亲挑着担子, 一头挂着米袋, 一头捆着稻草垫,踽踽走进校门。头上裹着灰白的头巾,窄窄的、薄薄的,洗得没有了绒头,纱帐一般,额头上方隐隐地映着稀疏的白发。
⑦母亲一边放下担子, 一边絮叨叨地说怕家里秤小,向二奶奶借了8斤米。多下的,买点馒头。 说话间,从围袄里掏出一只高梁饼,红褐色的, 一口一口地咬着。原来,那场冰雹来势猛,家里的猪 圈被冰雹打塌了。母亲借了茅草、毛竹,请来大舅,修葺一新。猪,是农家人的命根子。田里肥料, 油盐开支,出人情,过年做衣裳,都仰仗它呢。这些本想告诉我的,又怕我影响功课。说着说着,母亲眼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滴落在饼上。
⑧母亲擦擦眼,释然一笑。那一刻,眼眶湿热,酸涩和愧疚,如巨石,从我心里隆隆碾过。
⑨约莫两炷香功夫,母亲要走了。起初,不要我送,叫我歇会儿。到了小镇车站,不肯上车,说 坐车头晕。这是谎言,我不想戳破。母亲年轻时走南闯北,从没听说她晕船晕车。临走前,母亲翻 过夹袄。从里层灰不溜秋的小褂子里,摸索出一方折叠齐整的油纸袋,拎起袋底倒出钱。“大前天, 上街卖了两筐花椰菜。”母亲说。她数了数, 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 儿红艳艳的小嘴。我的心仿佛被深深地剜了一刀。我赶紧掉过头去,遥望远方,不想让母亲察觉我 的泪。 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 母亲重重地打量了我一遍,从上到下,抬手帮我捋了捋头发,摁了摁我放钱的口袋。“好点上(学)。” 冬天的风,透人心骨的冷。母亲把空布袋扎在扁担一头,夹在腋下。不知不觉地,天下起了细雨。黄昏来临,三十多里路,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家呢
⑩乡路弯弯,只见母亲脚步匆匆,走得很紧,全然没有一点儿老迈的样子。那灰白的头巾,在风 中簌簌地飘动。望着她渐去渐远的瘦削的身影,我心里酸滋滋的,泪眼婆娑。在朦胧的泪光中,我 仿佛看到她捧着斗碗, 一天三顿喝着黑乎乎的大麦粥;在如血的残照里,母亲独倚门框,默默地等着 做工暮归的儿子;乡路弯弯,母亲一步步地艰难行走,深沉的夜色将她孤零零的身子吞噬……凄风,苦雨。伫立路旁,感激、内疚、奋发在我心里汩汩回荡。
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母亲那簌簌飘动的灰头巾,还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每念及此, 一 种博大而温馨的母爱浸浴我的全身,激励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砥砺前行。 (作者:高桂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有助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B.文中第⑦段中叙述下冰雹的内容为倒叙,使文章避免了平铺直叙,富有波澜。
C.文中刻画了一位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真实感人。
D. 文章详略得当,通过回忆“我”与母亲之间的往事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17.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与分析。阅读文章可知,文中第⑦段暂时中 断了前面对母亲送口粮的叙述,转而通过母 亲的话回忆“个把星期前”下冰雹给家里带 来的影响,运用了插叙。B项“第⑦段中叙
述下冰雹的内容为倒叙”分析有误。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每小题3分,共6分)
(1)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儿红艳艳的小嘴。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8.(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的双手 比作松树皮,把手上的裂口比作婴儿红艳艳 的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双手因艰辛劳 作而受伤的状态,表现了母亲劳作的辛苦以 及“我”对母亲的心疼。(意思对即可,3分)
(2)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运用景物描写,“阴灰”“萧索”“黑色”等 词语,写出了冬天萧索荒凉的景象,渲染了 沉重忧郁的氛围,烘托了“我”此时凄苦悲伤 的心情。“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含蓄地 写出母亲就像那枯草倔强地与生活作斗争, 支撑起孩子的天空。流露出“我”对母亲的
心疼,为自己带给母亲重压而愧疚和酸楚。
(意思对即可,3分)
19.文中多次写“我”的流泪,请从文中任意找出两次,并分析“我”流泪的原因及其中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19.[示例]第一次流泪(第③段):原因:母亲为了 “我”进复习班的学费,卖了自己的银手镯。
情感:“我”酸涩、无力,也感动于母亲的付出。第二次流泪(第⑧段):原因:生活的重担压
母亲身上,只能母亲自己默默承担。情感: “我”为母亲独自撑起家的艰辛而心疼,心中 酸涩,为自己不能帮忙反而心生埋怨而内疚。 第三次流泪(第⑨段):原因:看到母亲为支 撑家中生活而在手上留下可怖印记。情感: “我”心疼母亲,为母亲舍己为儿的大爱而感动,为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而内疚。第四次流泪(第⑩段):原因:母亲跨越三十 里路为“我”送来口粮和草垫,在细雨蒙蒙的 傍晚要步行三十里走回家。情感:“我”感激 母亲,为无力替母亲分担而内疚的同时,坚定奋发图强的决心。(答出任意两次即可。 一次2分,共4分)
20. 作者写“飘逝的灰头巾”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加以探究。(4分)
20.①“飘逝的灰头巾”是爱的缩影,母亲关心孩子、慈爱无私、勤劳坚强,对“我”展现了最无 私的母爱,文章赞美了母亲美好的品质,歌 颂了母爱的伟大;(2分)②这份博大的母爱 激励着“我”奋发图强,使“我”在多年后回忆 起来依旧铭记于心,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与感激。(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形象 相关情节 动物性 人性
A 牛魔王 摩云洞激战孙行者 力大无穷 本领强大
B 猪八戒 高老庄娶妻当赘婿 喜睡厌动 贪闲爱懒
C 白龙马 宝象国化龙救三藏 负重前行 忠心耿耿
D 蜘蛛精 盘丝洞设计骗唐僧 结网捕食 奸诈狡猾
四、名著阅读(8分)
学校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你参与其中,请按要求完成21~23题。
21. 下表是某同学为《西游记》中牛魔王、猪八戒、白龙马、蜘蛛精四个形象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2分)

21.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白龙马在“宝象国化龙救三藏”中变为 宫女戏弄并试图杀掉妖怪,体现了它的动物 性——擅长变化,人性——机智聪明。C项分析有误。
22. 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发现,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那就是孙悟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强的追求。
B. 从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尊的捍卫。
C.从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
D.从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我的战胜。
22.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讲的是泾河龙王为使袁 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触犯了 天条,玉帝知道后,派魏征把他斩了,与孙悟空无关,D项说法有误。
23.通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同学发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几乎都经历了“遇难——化难——脱难”的过程,但却无一难相同。请结合《西游记》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23.作者通过丰富的创作手法和想象力,成功地 创造了九九八十一难中无一相同的情节和
难题。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有了大树的陪伴,炎热的夏天便多了些许清凉;有了亲友的陪伴,平凡的日子便充满了温 馨;有了梦想的陪伴,奋斗的脚步便变得更加铿锵……在你的成长岁月里,哪一种陪伴让你记忆深刻、受益匪浅呢
请以“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7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共10分)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字词句篇,语修逻文,①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诵读、去思考的内容太多太 多。初中语文为我们的学习翻开了新的篇章,打开了新的大门。 a 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 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打开课本单元目录, 我们走进自然,感受夏雨的粗犷、秋雨的jìng mì、冬雨的淅沥;我们与亲情相遇,②看到坚韧的母 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看到风雨中荷叶对莲花的荫蔽;我们见证少年的学习成长,三味书屋 里孩子们放开喉咙读书,人声鼎沸,海伦·凯勒触碰流水后( ),理解了文字的奥秘;我们领悟 生命的崇高价值,瞻仰白求恩对工作的极度热忱,对技术的( ),敬佩牧羊人在不毛之地日日 耕耘,③荒地重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我们进行灵魂的反思,④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 的原因,温驯的鹦鹉解除禁锢后的改变,推动自我的拷问;我们畅游在想象的广阔世界,看安徒 生笔下皇帝身着新装的滑稽,游览天上缥缈的街市。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尽情徜徉!
读书学文,有着非凡的价值。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 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d 让我们以真 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犷)的注音和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kuàng 静谧 B.kuàng 静密 C.guǎng 静谧 D.guǎng 静密
2.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恍然大悟 吹毛求疵 B. 恍然大悟 精益求精
C. 如梦初醒 精益求精 D. 如梦初醒 吹毛求疵
3.文中的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①处修改为“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诵读的内容太多太多”。
B.②处修改为“听到坚韧的母亲为瘫痪孩子祷告的声音”。
C.③ 处修改为“荒地再次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D.④ 处修改为“家门口蜷伏的小猫为何最终枉死的缘由”。
4.文中abcd 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正如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 会空手而归。”
B. 一位家长说:“学语文,能让孩子拥有明朗的内心和表达的乐趣”。
C. 是的,语文赋予人们才识与智慧;给人以信念与力量。
D.让我们以真实的语文生活,展开一段全新的关于人和自我、和他人、和世界的奇妙旅程!
5. 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所以一个人如果多读书,就能让别人感受到他的知书达礼和有风度。
②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使人看起来温文尔雅。
③还表明这个人的言谈举止所透露出来的,是其所读的书的外化。
④“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仅说明一个人读的书是与自身的气质息息相关的。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6.综合性学习。(4分)
5月19日,首届黄石茶文化节在某文化遗址公园举办。为弘扬黄石茶文化,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宣传茶文化的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2)任务二: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栏目。(2分)
栏目一:探寻茶的起源
栏目二: 栏目三: .
7.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原句。(每空1分,共8分)
我国的文化长河中不乏经典,我们在其中感悟古人精神,汲取人生智慧。在《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感受到李白“(1) ,(2)
”的深情厚谊;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我们体会到陆游“(3) ,
(4) ”那种只能在梦中实现愿望的悲壮……如此种种, 唯有平心静气,凝神专注,方可悟得。正如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5) (6) ”(《诫子书》),不管是阅读还是学习,必须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方可达到远大目标。只学习还不够,除此之外,学与思还应当相互结合,否则就会如孔子所言“(7) .
(8) ”(《<论语〉十二章》)。
愿大家都能在中华经典中涵养品性,学有所成。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10分)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 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尝曰:“世所谓医书,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 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①。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 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顺而治之, 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 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 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B.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C.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D.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庞安时很小的时候就能读书,并且时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B. 庞安时认为世上的医书,只有扁鹊的《难经》比较深奥。
C. 庞安时结合《难经》《内经》医治病人,没有什么疾病是他治不好的。
D. 庞安时处处为病人着想,被他治愈的病人拿钱来感谢他,他只取自己应得的。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2)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二)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11~12题。(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对这首散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散曲,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形象。
B. 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C. “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反衬了游子的孤独凄凉。
D. 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了游子羁旅天涯的思乡之情。
12.小明认为“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用“古道西风骏马”来代替,小华认为如果替换则散曲的意境全变了。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9分)
材料一 很多人一生碌碌无为,其中包括没有目标混日子的和目标太多做白日梦的。前者没 有追求,贪图安逸的生活,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后者比较可惜,本来是一群有理想的人,就因为目标过多,结果哪件事也没做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有一则寓言故事形象地反映了第二种人的状态。 一位农夫早起出门耕田,发现耕地机没油了, 于是准备去加油。经过仓库时,看见马铃薯,他又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来到田里干活;干 着干着看见木柴堆,他又想起家里没有柴火了;正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病鸡……就这样,农 夫一天都在忙碌,但是一件事也没有做好。这虽然只是一则虚构的故事,但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因目标太多而渐渐迷失的人。
究竟该怎样设定目标呢 设定目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关键点:
1.脚踏实地。设定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能力,视能否完成而定。
2.目标清晰。很多人目标设定得很模糊,例如“我想成为背诵冠军”,究竟是月度冠军还是季度冠军 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这就叫模糊目标。必须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减少行为的盲目性。
3.能够完成。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可以实现,否则没有意义。
4.设定时限。为每一个目标设定完成时限,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材料二 如何管理好目标 可以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把事情分为: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
我们把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放到第一象限中,它们需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能拖延回避。
第二象限也放置一些重要的事情,但与第一象限相比较,时间上没有那么紧迫。
第三象限放置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这些事上。紧急的事情不一定重要,比如刚吃完饭,朋友就喊你打球;你正在看新闻,朋友发信息和你聊天。这些日常琐事看似紧急,但却与自己的目标关系不大,侵占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第四象限放置既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现在或将来做与不做,不会对自己的学习 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逛网店等,原本想用碎片时间放松一下,结果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量时间。
材料三 人们的每一天,有很多零散时间,它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 情。但许多人不擅长利用零散时间。举个例子:A 完成一个简单的文案,需要20分钟时间,而离午 饭时间只剩15分钟。他觉得无法完成,干脆就什么都不干,等着吃饭。也就是说,他在无意识状态 下浪费了15分钟。而善于进行时间管理的B, 先利用15分钟完成构思,寻找素材,然后去吃饭,回来后再用5分钟写出完整的文案。两人效率的高低, 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零散时间里,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想要高效完成任务,还需要结合其 他方法。比如,A 将时间和目标进行拆解,把写文案的目标拆解为完成构思(10分钟)、寻找素材(5 分钟)、撰写文案(5分钟)。拆解之后,思路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完成第一步只需10分钟,便会有信 心地投入到构思之中。如果完成顺利,第二步寻找素材就很容易,按图索骥即可。这样看似不够用 的时间也能充分利用起来了。这里需要注意,拆解的顺序很重要,如果将第一步与第二步的顺序对 换,那么效果就完全不同。因为思路未定,会因为漫无目的地寻找素材而浪费时间,剩下的时间越 少,心理压力就会越大,而压力越大,思路就越乱,很可能苦思冥想10分钟仍然一无所获。目标即方 向,将目标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可以让人们看到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也能大大提升专注度,从而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13.下列关于材料一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没有目标混日子的人一生碌碌无为,他们虽贪图安逸的生活,但是并没什么遗憾。
B. 目标太多的人也是有理想的人,虽然因为目标过多哪一件也没做好,但也不算碌碌无为。
C. 设定目标要脚踏实地,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定自己能够完成的目标。
D. 设定目标还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这样才能为了目标而有目的地努力。
14.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依次放置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的事情。
B. 第二象限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时间没有那么紧迫,可以稍缓完成。
C.我们大多数时间主要浪费在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上,它与我们的目标关系不大。
D.刷朋友圈、浏览视频网站这些事做与不做,不会对我们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15.下列关于材料三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每一天都有很多零散时间,但很多人因不擅长利用它而导致时间的浪费。
B.零散时间其实非常宝贵,擅长利用零散时间能帮我们完成许多事情。
C.人们在零散时间中很难专注精力,这时只需将目标进行拆解,便可高效完成任务。
D. 目标拆解的顺序很重要,目标拆解步骤不合理,不仅不能提高专注力,反而会浪费时间。
16. 小明为自己制订了“每月完成一项自我挑战”的目标。当前有四项待办事项,晚饭前有15分钟时间可以利用,小明应如何充分利用这段时间 请你结合材料二、三给出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待办事项
事项一 有一篇发言稿需进行文字校对(约20分钟)
事项二 阅读微信公众号中推荐的好书(约40分钟)
事项三 约邻近的朋友在户外练习滑板(约20分钟)
事项四 整理自己最近想买的物品清单(约10分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共16分)
飘逝的灰头巾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为黯淡的日子。高考落榜,本来困窘的家境,更显萧疏。我悄悄买了把泥刀,到城里做瓦工。
②转眼间,开学的日子又到了。说实在的,我想再去拼一拼。可钱呢 夜阑人静,月光透过篱 笆墙的缝眼,照在清幽幽的房里,零零碎碎。躺在竹片床上,辗转反侧,轧得床吱吱地响。 一个早更头,母亲披着衣裳,轻轻地坐到床边,把一沓子钱放在枕边。
③“哪儿来的 ”我很诧异。母亲沉默良久,说:“穷,要穷得有志气。拖了几个月,明儿去上吧。” 转过头来,猛然,我发现母亲手上好像少了什么。细细地打量,不见了一副银手镯。我朝母亲望了一眼,没说破,鼻子一酸,眼角湿润起来。母亲缓缓地站起身,煮早饭去了。
④丹桂飘香的时节,我进了复习班。
⑤那会儿,母亲和我的口粮, 一个月拢共60斤稻子,碾42斤米。我在校搭伙,每月需投45斤米。 先吃,月底交。离家前,母亲说,月底她送米来,不要我回去拿,说她到学校看看,放心。我不想母亲 来。母亲是种地的,穿着寒修,我怕同学笑话。更何况,工分是母亲的命。缺了,她总要打夜工补上。最终,我没犟过母亲。
⑥可到了缴纳口粮的最后一天期限,母亲还迟迟没来,我心里不禁怨怪起来。个把星期前,这 里下过一场不小的冰雹,天气骤冷,我也想回家拿条褥垫。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向老师请假了。正 要回家,母亲挑着担子, 一头挂着米袋, 一头捆着稻草垫,踽踽走进校门。头上裹着灰白的头巾,窄窄的、薄薄的,洗得没有了绒头,纱帐一般,额头上方隐隐地映着稀疏的白发。
⑦母亲一边放下担子, 一边絮叨叨地说怕家里秤小,向二奶奶借了8斤米。多下的,买点馒头。 说话间,从围袄里掏出一只高梁饼,红褐色的, 一口一口地咬着。原来,那场冰雹来势猛,家里的猪 圈被冰雹打塌了。母亲借了茅草、毛竹,请来大舅,修葺一新。猪,是农家人的命根子。田里肥料, 油盐开支,出人情,过年做衣裳,都仰仗它呢。这些本想告诉我的,又怕我影响功课。说着说着,母亲眼里滚出一颗颗浑浊的泪珠,滴落在饼上。
⑧母亲擦擦眼,释然一笑。那一刻,眼眶湿热,酸涩和愧疚,如巨石,从我心里隆隆碾过。
⑨约莫两炷香功夫,母亲要走了。起初,不要我送,叫我歇会儿。到了小镇车站,不肯上车,说 坐车头晕。这是谎言,我不想戳破。母亲年轻时走南闯北,从没听说她晕船晕车。临走前,母亲翻 过夹袄。从里层灰不溜秋的小褂子里,摸索出一方折叠齐整的油纸袋,拎起袋底倒出钱。“大前天, 上街卖了两筐花椰菜。”母亲说。她数了数, 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 儿红艳艳的小嘴。我的心仿佛被深深地剜了一刀。我赶紧掉过头去,遥望远方,不想让母亲察觉我 的泪。 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 母亲重重地打量了我一遍,从上到下,抬手帮我捋了捋头发,摁了摁我放钱的口袋。“好点上(学)。” 冬天的风,透人心骨的冷。母亲把空布袋扎在扁担一头,夹在腋下。不知不觉地,天下起了细雨。黄昏来临,三十多里路,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家呢
⑩乡路弯弯,只见母亲脚步匆匆,走得很紧,全然没有一点儿老迈的样子。那灰白的头巾,在风 中簌簌地飘动。望着她渐去渐远的瘦削的身影,我心里酸滋滋的,泪眼婆娑。在朦胧的泪光中,我 仿佛看到她捧着斗碗, 一天三顿喝着黑乎乎的大麦粥;在如血的残照里,母亲独倚门框,默默地等着 做工暮归的儿子;乡路弯弯,母亲一步步地艰难行走,深沉的夜色将她孤零零的身子吞噬……凄风,苦雨。伫立路旁,感激、内疚、奋发在我心里汩汩回荡。
时光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母亲那簌簌飘动的灰头巾,还不时在我脑海里浮现。每念及此, 一 种博大而温馨的母爱浸浴我的全身,激励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砥砺前行。 (作者:高桂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有助于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内心活动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B.文中第⑦段中叙述下冰雹的内容为倒叙,使文章避免了平铺直叙,富有波澜。
C.文中刻画了一位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母亲形象,真实感人。
D. 文章详略得当,通过回忆“我”与母亲之间的往事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18.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每小题3分,共6分)
(1)嶙峋的双手,松树皮一般,开裂处,淌着丝丝的血,如婴儿红艳艳的小嘴。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阴灰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小店屋顶黑色的瓦楞上,几根枯草不屈地当风抖瑟。(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9.文中多次写“我”的流泪,请从文中任意找出两次,并分析“我”流泪的原因及其中蕴含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
20. 作者写“飘逝的灰头巾”的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题加以探究。(4分)
四、名著阅读(8分)
学校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你参与其中,请按要求完成21~23题。
21. 下表是某同学为《西游记》中牛魔王、猪八戒、白龙马、蜘蛛精四个形象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形象 相关情节 动物性 人性
A 牛魔王 摩云洞激战孙行者 力大无穷 本领强大
B 猪八戒 高老庄娶妻当赘婿 喜睡厌动 贪闲爱懒
C 白龙马 宝象国化龙救三藏 负重前行 忠心耿耿
D 蜘蛛精 盘丝洞设计骗唐僧 结网捕食 奸诈狡猾
22. 读完《西游记》,同学们发现,书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形象,那就是孙悟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强的追求。
B. 从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尊的捍卫。
C.从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由的渴望。
D.从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对自我的战胜。
23.通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同学发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几乎都经历了“遇难——化难——脱难”的过程,但却无一难相同。请结合《西游记》的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有了大树的陪伴,炎热的夏天便多了些许清凉;有了亲友的陪伴,平凡的日子便充满了温 馨;有了梦想的陪伴,奋斗的脚步便变得更加铿锵……在你的成长岁月里,哪一种陪伴让你记忆深刻、受益匪浅呢
请以“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