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2023秋七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原卷版+答案版+ppt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复习】2023秋七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原卷版+答案版+ppt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17:30: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
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赋予江水景象以哲理意味。
4.《潼关》中,从视听角度凸显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勾起了诗人对过往
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
6._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鹤凌空引
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7.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以来,凌云壮志、敢于担当的情怀都不独为男性所有,女词人李清照就留下了“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足见其磅礴之气。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殉职(xùn) 热忱(chén) 干涸(gù) 畏罪潜逃(qián)
B. 狡黠(xiá) 炫耀(xuàn) 羞怯(qiè) 神采奕奕(yì)
C.怂恿(cǒng) 感慨(kǎi) 吝啬(lìn) 咄咄逼人(duō)
D.分歧(qí) 狭隘(yì) 吝啬(lìn) 凌乱(líng) 参差不齐(cī)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 黄冈有一座遗爱湖公园,园内建有苏东坡纪念馆、苏轼雕像、遗爱亭等文化景观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影响。
B.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 一味溺爱。
D. 体育文化展现自信、挺拔的姿态,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也源于社会观念的转变。
1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学习上要经常复习,温故知新;还要懂得见异思迁,重视知识的迁移。
B.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18件“湖北造”服务产品在国家会议中心亮相,真是骇人听闻。
C 当代青年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工作上怎么可以拈轻怕重
D.“未来”二字如初升的太阳、拔节的禾苗,令人展开怪诞不经的遐思,增添奋进动力。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青年如一颗颗螺丝钉,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话中加点词依次是数词、名 词、动词。
B. “粉红淡雅的兰花丛中,兰花螳螂像一朵兰花一样在‘行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蒲松龄,明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其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D. 古代有许多称谓用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君子
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14. 真实任务情境 语文实践活动(6分)
(1)你所在的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无主流浪犬” 专项治理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城区流浪犬、无主犬进行捕捉处置。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对此次活动做如下评论,请你在后面跟帖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网友甲:大力支持这样的整治活动。小朋友经常被没有拴绳的狗惊吓,有的还被咬伤。
网友乙:我家的狗乖得很,我一叫它名字,它就到我身边来了,不需要拴绳。陌生人不先
逗它,它绝对不咬人。
你的跟帖:
(2)在市民广场游玩时,你发现有位三十多岁的女士遛狗没有牵狗绳,请你劝说这位女士牵
上狗绳。(3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 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 ”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 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 ”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 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 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 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 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既是妖精敢 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躬身, 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乙】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 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 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 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西游记》。这部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甲】文中“那怪”指的是黑熊精,在宝象国唐僧被施法變成老虎关进笼子,沙僧被擒,白龙马负伤,八戒到花果山向行者求助。
C.【乙】文出自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原名为《日事重提》,字里行间充滿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D.【乙】文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活化出一个鮮活生动的阿长形象。
16.有人评价【甲】文所属名著“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结合【甲】文说说行者身上的“人情”味。(2分)
17.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鲜活丰满的。小明读了上面两部名著,发现“呆子不呆”
“她也值得佩服”,请你说说理由。(2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8~19题。(4分)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 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这一帶乍看好像没有什么變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 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 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 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 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 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 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帶来的连 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變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 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8.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高原上的景色,由“灰灰的薄雾”可以看出这里的原野大片荒凉。
B. 选文第⑤段中的“连锁反应”是指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使干旱无比的地方出现
了溪水,他把荒漠變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的人。
D. 选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9.牧羊人几十年坚持植树,创造了奇迹。请说说牧羊人的行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一日,尊因商寄旅 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①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②,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③,约言之有四戒四宜, 一戒宴起④,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 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 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 之严教之。 (节选自赵国璧《泰山行宫记》)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璧,字子完。②道:正确的方法。③维何:是什么。④宴起:很晚起床,此 处指安逸的想法。⑤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非学无以广才 (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
(3)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 ) (4)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 ( )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 子完之教 B. 静以修身 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
C. 其道维何 恐前后受其敌 D. 尔宜铭于心间 于我如浮云
22.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
24.【甲】【乙】两文中的父亲都希望儿子成才。【甲】文中的父亲从立志、学习、 三方面劝诫儿子:而【乙】文中的父亲以“ ”(用原文词语回答)的标准严格教育儿子。(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5.【甲】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4分)
26.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春天的青海湖
①青海湖的春天来了。
②因为深居内陆,青海湖的春天来得晚。因为海拔高、缺氧,青海湖的春天气温低。但即使这 样,当平原上的蜡梅、迎春、玉兰竞相开放,青海湖沿岸看似枯黄、平淡的河谷灌丛、高寒草甸,长在 流石坡上的点地梅、晶晶花、微孔草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环绕青海湖的西北针茅、沙蒿 和芨芨草,高寒草地上的紫花针茅、冷蒿、风毛菊、冰草、铁线莲也都在春寒料峭、清冷逼人的空气中渐渐吐出了新蕊。
③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雪的。
④刚刚伸出黄绿色嫩芽的草叶在一场大雪后,会被积雪层层遮盖。A.可等到正午,太阳出来 了,雪化了,植株矮小的野花又会马上露出温柔甜美的脸,在白雪滋润过的土地上微笑。 你还会惊 讶地发现,雪后的草地、坡塬深褐色的地皮,连一小片叶子都来不及长大的枝干上,会冒出一朵朵蓝 色、紫色、黄色的小花; 一支、两支冬虫夏草,黑色的脑袋匍匐在地。第二天清晨,灰色的云沉甸甸地挂在天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复又落在小草、野花和湿润的沼泽里。
⑤春天的雪是有温度的,像暖洋洋的潮水,漫过大地,使青草的身子、龙胆的花叶、绿绒蒿的娇 容,在阳光下重现,在不经意间,将薄雪轻轻抖落。B.仔细听时,还能听见飘零的种子、蛰伏在地下 的根茎,发出的一声声欢笑。
⑥就这样,在一场场皑皑的白雪中,被草原人称作格桑的野花,被雪水滋润的草甸,终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湖沿岸,发出了奇香。
⑦此后,又一批繁衍生命的种子,继续耐心等待, 一直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⑧这个季节,从冬季牧场迁徙返回的牛羊,闻到了青草的香味。
⑨朴实敦厚的牧羊人,按捺住心跳,在期待中,渴盼草木丰盛、鲜花怒放。
⑩大地回暖,春草萌动,白皑皑的山峰露出了山的原色。青海湖流域的无数条河流,在冰雪覆盖下,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舒活着有些僵硬的身子,开始缓缓流动。
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风的。
因为风,青海湖有了特有的解冻方式,“武开”和“文开”。
文开优雅,于夜间进行。狂风后,千里冰封的湖面,会在一夜间,默默地变成平和如镜、青蓝 透绿的一湖春水。武开的前奏也是风,因风力过于强大,封冻的冰层内温度突然升高,使湖面在瞬 间出现炸裂、分离、漂移、撞击,咆哮如猛兽的场面极为壮观。但能够欣赏到武开的场面,是需要运 气的。可不管怎样,从青海湖融化的那一天起,青海湖沿岸,那些暗藏着的生命迹象,会像春潮般滚滚而来,无法阻挡。
春天的晴空下,刚刚开化的湖水湛蓝无比,微波涟漪。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连绵不绝。举目远望,环湖碧草鲜嫩欲滴,蓝色的马蔺盛开在透明的空气里。
湖岸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干净,呼吸顺畅,忘记了烦恼。
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
青海湖的春天,不像平原春水细雨中抽丝的青柳,也不像桃花般嫣红的江南少女。C.青海湖 的春天是狂喜的诗,是阴阳之交汇,是月亮,是母亲,是叫人忘却忧伤的梦。 更何况,只有青海湖的 春天,才能让你亲眼看见,海拔4000米以上的野生植物,如何在雪中复苏;让你看到,荒芜寂寥的大地,怎样在冰雪飘零中敞开胸怀,拥抱生命,感受到草原人并非单调、枯燥的生活。
你还会发现,青海湖人不可能轻易摘取一朵小花,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捕捉每一条游动的小鱼。
⑩春天里,牧人们需精心侍弄刚刚降生的羔羊,修补帐篷、编制氆氇、准备嫁衣,在忙忙碌碌中迎接夏天的到来。
②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
白雪中看大地返绿。劲风中听湖水绽开。微波中迎来飞驰的候鸟。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是 一棵小草、 一朵花、 一只小鸟,该有多么幸福。
(作者:辛茜。有删改)
27. 回归教材P8思考探究第一题改编( 作者笔下的青海湖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文章是怎样呈现这些特点的 (3分)
28. 设题新角度开放性试题了这篇散文有些语句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请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29.文章反复提到“青海湖的春天来了”“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有何
用意 (4分)
30.读完这篇文章,有同学评价说文章结尾自然而然,余韵悠长,极具艺术效果。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 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
请以“因为 ,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 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何谓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 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半步,跨一脚),而是徘徊;最快的脚
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要求: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
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赋予江水景象以哲理意味。
4.《潼关》中,从视听角度凸显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勾起了诗人对过往
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
6._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鹤凌空引
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7.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以来,凌云壮志、敢于担当的情怀都不独为男性所有,女词人李清照就留下了“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足见其磅礴之气。
1.枯藤老树昏鸦
2.应傍战场开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5.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7.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8.死亦为鬼雄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殉职(xùn) 热忱(chén) 干涸(gù) 畏罪潜逃(qián)
B. 狡黠(xiá) 炫耀(xuàn) 羞怯(qiè) 神采奕奕(yì)
C.怂恿(cǒng) 感慨(kǎi) 吝啬(lìn) 咄咄逼人(duō)
D.分歧(qí) 狭隘(yì) 吝啬(lìn) 凌乱(líng) 参差不齐(cī)
9.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判断。A.“涸”应 读作“hé”。C.“怂”应读作“sǒng”。D.“隘”应读作“ài”。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 黄冈有一座遗爱湖公园,园内建有苏东坡纪念馆、苏轼雕像、遗爱亭等文化景观
10.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 A项中“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个疑问句, 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B项中“哎呀,真 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都是皇帝说 的话,说话人在中间,“说”后应用逗号。C项 中“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为总括句,“散步”后的逗号可改为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影响。
B.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 一味溺爱。
D. 体育文化展现自信、挺拔的姿态,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也源于社会观念的转变。
11.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 语 病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 B项语病为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选 择(或:践行)”。C项语病为语义重复,应删去“切忌”或“不要”。
1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学习上要经常复习,温故知新;还要懂得见异思迁,重视知识的迁移。
B.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18件“湖北造”服务产品在国家会议中心亮相,真是骇人听闻。
C 当代青年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工作上怎么可以拈轻怕重
D.“未来”二字如初升的太阳、拔节的禾苗,令人展开怪诞不经的遐思,增添奋进动力。
12.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 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A项用 来形容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迁移运用,与语 境不符,使用有误。“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 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B 项 用来形容“湖北造”服务产品的展出,贬词褒 用,使用有误。“怪诞不经”指离奇古怪,不合 常理。D项用来形容由“未来”二字而生发的遐想,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青年如一颗颗螺丝钉,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话中加点词依次是数词、名 词、动词。
B. “粉红淡雅的兰花丛中,兰花螳螂像一朵兰花一样在‘行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蒲松龄,明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其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D. 古代有许多称谓用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君子
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13.C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C项有误。
14. 真实任务情境 语文实践活动(6分)
(1)你所在的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无主流浪犬” 专项治理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城区流浪犬、无主犬进行捕捉处置。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对此次活动做如下评论,请你在后面跟帖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网友甲:大力支持这样的整治活动。小朋友经常被没有拴绳的狗惊吓,有的还被咬伤。
网友乙:我家的狗乖得很,我一叫它名字,它就到我身边来了,不需要拴绳。陌生人不先
逗它,它绝对不咬人。
你的跟帖:
14.[示例](1)养宠物要科学、文明,要依规守法, 不影响、危害别人的生活,所以,遛狗一定要拴绳。
(2)在市民广场游玩时,你发现有位三十多岁的女士遛狗没有牵狗绳,请你劝说这位女士牵
上狗绳。(3分)
(2)阿姨,您好!市民广场上有许多小孩子 在玩耍,孩子们不小心碰着您的狗,或者您 的狗咬伤了孩子,对谁都不好。您能牵上狗绳吗 谢谢!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 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 ”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 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 ”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 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 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 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 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既是妖精敢 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躬身, 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乙】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 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 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 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西游记》。这部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甲】文中“那怪”指的是黑熊精,在宝象国唐僧被施法變成老虎关进笼子,沙僧被擒,白龙马负伤,八戒到花果山向行者求助。
C.【乙】文出自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原名为《日事重提》,字里行间充滿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D.【乙】文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活化出一个鮮活生动的阿长形象。
15.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甲】文中“那怪”指的是黄袍怪。B 项说法有误。
16.有人评价【甲】文所属名著“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结合【甲】文说说行者身上的“人情”味。(2分)
16.悟空虽然被师父冤枉逐回花果山,但一听师 父有难,马上着急,可见他对师父忠诚无二、有情有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人情”味。(2分)
17.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鲜活丰满的。小明读了上面两部名著,发现“呆子不呆”
“她也值得佩服”,请你说说理由。(2分)
17.八戒找悟空帮忙遭拒后,用激将法请回孙悟 空,说明八戒很机智。阿长虽然不识字,但 她却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所以“我”很佩服她。(2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8~19题。(4分)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 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这一帶乍看好像没有什么變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 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 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 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 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 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 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帶来的连 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變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 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8.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高原上的景色,由“灰灰的薄雾”可以看出这里的原野大片荒凉。
B. 选文第⑤段中的“连锁反应”是指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使干旱无比的地方出现
了溪水,他把荒漠變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的人。
D. 选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8.A(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与分析。文章第①段将远处的树林比作灰 灰的薄雾和铺在高原上的地毯,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牧羊人在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旁所种的树已经初具规模。A项理解有误。
19.牧羊人几十年坚持植树,创造了奇迹。请说说牧羊人的行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19.牧羊人坚持种树的行为启示人们:面对日益 恶化的自然环境,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积极 行动起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我 们依然可以重新拥有美丽富饶的家园。只 要愿意,敢于实践,坚持不懈,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创造奇迹。(意思对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一日,尊因商寄旅 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①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②,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③,约言之有四戒四宜, 一戒宴起④,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 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 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 之严教之。 (节选自赵国璧《泰山行宫记》)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璧,字子完。②道:正确的方法。③维何:是什么。④宴起:很晚起床,此 处指安逸的想法。⑤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非学无以广才 (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
(3)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 ) (4)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 ( )
20.(1)增长 (2)修养 (3)担负 (4)派,派遣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 子完之教 B. 静以修身 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
C. 其道维何 恐前后受其敌 D. 尔宜铭于心间 于我如浮云
2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 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B. 可译为“来,用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 的,连词。/按照,介词。C.这,代词。/指代狼,代词。D.在,介词。/对,对于,介词。
22.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
22.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1)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
(2)我幼时学习的时候,父亲对我与兄弟的教导很严格。
24.【甲】【乙】两文中的父亲都希望儿子成才。【甲】文中的父亲从立志、学习、 三方面劝诫儿子:而【乙】文中的父亲以“ ”(用原文词语回答)的标准严格教育儿子。(2分)
24. 惜时 四戒四宜
【乙】我幼时学习的时候,父亲对我与兄弟的教导很严格,常常说:父母一同担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 一天,父亲因为生意旅居在大名府,于是写信派人送到家里。母亲看到信中说:(对于)子完的教导,(现在)责任在于你了,而你要切记,(你常常)偏爱(溺爱)太多,却不知道爱他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教育),反而是害了孩子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四戒四宜,一戒(存有)安逸的想法,二戒懒散惰性,三戒奢侈浮华,四戒自大急躁。既要遵守四条戒律,又一定要培养四种好习惯: 一应勤奋读书,二应尊敬师长,三应博爱众人,四应谨慎吃食。以上八条规则,是教导我儿子子完的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你应当铭记在心中。后来我考中进士,虽然有用心专一的缘故,但都归功于我父亲的严格管教。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5.【甲】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4分)
25.“僵”写出诗人的老迈境况;“孤”表明诗人赋闲在家、与世隔绝的状态。 一“僵”、 一 “孤”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处境。
26.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26.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借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乙】诗借雄伟壮阔的大海,表 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胸襟,以及想要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春天的青海湖
①青海湖的春天来了。
②因为深居内陆,青海湖的春天来得晚。因为海拔高、缺氧,青海湖的春天气温低。但即使这 样,当平原上的蜡梅、迎春、玉兰竞相开放,青海湖沿岸看似枯黄、平淡的河谷灌丛、高寒草甸,长在 流石坡上的点地梅、晶晶花、微孔草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环绕青海湖的西北针茅、沙蒿 和芨芨草,高寒草地上的紫花针茅、冷蒿、风毛菊、冰草、铁线莲也都在春寒料峭、清冷逼人的空气中渐渐吐出了新蕊。
③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雪的。
④刚刚伸出黄绿色嫩芽的草叶在一场大雪后,会被积雪层层遮盖。A.可等到正午,太阳出来 了,雪化了,植株矮小的野花又会马上露出温柔甜美的脸,在白雪滋润过的土地上微笑。 你还会惊 讶地发现,雪后的草地、坡塬深褐色的地皮,连一小片叶子都来不及长大的枝干上,会冒出一朵朵蓝 色、紫色、黄色的小花; 一支、两支冬虫夏草,黑色的脑袋匍匐在地。第二天清晨,灰色的云沉甸甸地挂在天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复又落在小草、野花和湿润的沼泽里。
⑤春天的雪是有温度的,像暖洋洋的潮水,漫过大地,使青草的身子、龙胆的花叶、绿绒蒿的娇 容,在阳光下重现,在不经意间,将薄雪轻轻抖落。B.仔细听时,还能听见飘零的种子、蛰伏在地下 的根茎,发出的一声声欢笑。
⑥就这样,在一场场皑皑的白雪中,被草原人称作格桑的野花,被雪水滋润的草甸,终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湖沿岸,发出了奇香。
⑦此后,又一批繁衍生命的种子,继续耐心等待, 一直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⑧这个季节,从冬季牧场迁徙返回的牛羊,闻到了青草的香味。
⑨朴实敦厚的牧羊人,按捺住心跳,在期待中,渴盼草木丰盛、鲜花怒放。
⑩大地回暖,春草萌动,白皑皑的山峰露出了山的原色。青海湖流域的无数条河流,在冰雪覆盖下,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舒活着有些僵硬的身子,开始缓缓流动。
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风的。
因为风,青海湖有了特有的解冻方式,“武开”和“文开”。
文开优雅,于夜间进行。狂风后,千里冰封的湖面,会在一夜间,默默地变成平和如镜、青蓝 透绿的一湖春水。武开的前奏也是风,因风力过于强大,封冻的冰层内温度突然升高,使湖面在瞬 间出现炸裂、分离、漂移、撞击,咆哮如猛兽的场面极为壮观。但能够欣赏到武开的场面,是需要运 气的。可不管怎样,从青海湖融化的那一天起,青海湖沿岸,那些暗藏着的生命迹象,会像春潮般滚滚而来,无法阻挡。
春天的晴空下,刚刚开化的湖水湛蓝无比,微波涟漪。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连绵不绝。举目远望,环湖碧草鲜嫩欲滴,蓝色的马蔺盛开在透明的空气里。
湖岸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干净,呼吸顺畅,忘记了烦恼。
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
青海湖的春天,不像平原春水细雨中抽丝的青柳,也不像桃花般嫣红的江南少女。C.青海湖 的春天是狂喜的诗,是阴阳之交汇,是月亮,是母亲,是叫人忘却忧伤的梦。 更何况,只有青海湖的 春天,才能让你亲眼看见,海拔4000米以上的野生植物,如何在雪中复苏;让你看到,荒芜寂寥的大地,怎样在冰雪飘零中敞开胸怀,拥抱生命,感受到草原人并非单调、枯燥的生活。
你还会发现,青海湖人不可能轻易摘取一朵小花,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捕捉每一条游动的小鱼。
⑩春天里,牧人们需精心侍弄刚刚降生的羔羊,修补帐篷、编制氆氇、准备嫁衣,在忙忙碌碌中迎接夏天的到来。
②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
白雪中看大地返绿。劲风中听湖水绽开。微波中迎来飞驰的候鸟。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是 一棵小草、 一朵花、 一只小鸟,该有多么幸福。
(作者:辛茜。有删改)
27. 回归教材P8思考探究第一题改编( 作者笔下的青海湖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文章是怎样呈现这些特点的 (3分)
27. 通过平原上植物竞相开放时青海湖沿岸植 物只有细微变化的对比表现青海湖春天来 得晚、气温低;(1分)通过青海湖小草、野花 的生长始终伴随着雪表现青海湖春天多雪; (1分)通过青海湖在大风下“文开”“武开”的解冻方式表现青海湖的春天多风。(1分)
28. 设题新角度开放性试题了这篇散文有些语句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请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28.[示例一]A:这句话语言活泼、生动,运用拟人的修辞,在湿润土地上微笑的野花极具画面感,引人联想。
[示例二]B:这句话语言清新、优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一幅种子、根茎在地下欢笑的画面,引人遐思。
[示例三]C:这句话语言清新,富有诗意,多个“是”连用,构成一组比喻句,“诗”“月亮”“母亲”“梦”等意象带给人美丽而梦幻的感觉,意境深远。
(任选一句分析,从语言和画面两个角度作答,分析合理即可。3分)
29.文章反复提到“青海湖的春天来了”“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有何
用意 (4分)
29.从“来”至“到”及“这就是”,依次写出青海湖的变化,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2分)对这一过程反复渲染,表现了作者对青海湖春天的期待和喜爱。(2分)(共4分)
30.读完这篇文章,有同学评价说文章结尾自然而然,余韵悠长,极具艺术效果。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30.①用“白雪中看大地返绿。劲风中听湖水绽开”的诗化的语言概述青海湖的春天,总结文章,给人以美的感受;②发挥联想,巧用拟人,调动读者想象青海湖的景物,充满画面感;③借助小草、花、小鸟,含蓄表达对青海湖春天的由衷赞美之情,情味悠长。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 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
请以“因为 ,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 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何谓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 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半步,跨一脚),而是徘徊;最快的脚
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要求: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人教七上语文
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2023秋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模拟预测卷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七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2023秋统编七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5.文学文化常识你
6.名著阅读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水可蕴哲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
时序的交替,气势宏大,赋予江水景象以哲理意味。
4.《潼关》中,从视听角度凸显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枯藤老树昏鸦
2.应傍战场开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5.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
6._刘禹锡《秋词(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鹤凌空引
出豪迈诗情,表达出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
7.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自古以来,凌云壮志、敢于担当的情怀都不独为男性所有,女词人李清照就留下了“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足见其磅礴之气。
5.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6.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7.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8.死亦为鬼雄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殉职(xùn) 热忱(chén) 干涸(gù) 畏罪潜逃(qián)
B. 狡黠(xiá) 炫耀(xuàn) 羞怯(qiè) 神采奕奕(yì)
C.怂恿(cǒng) 感慨(kǎi) 吝啬(lìn) 咄咄逼人(duō)
D.分歧(qí) 狭隘(yì) 吝啬(lìn) 凌乱(líng) 参差不齐(cī)
9.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判断。A.“涸”应 读作“hé”。C.“怂”应读作“sǒng”。D.“隘”应读作“ài”。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 黄冈有一座遗爱湖公园,园内建有苏东坡纪念馆、苏轼雕像、遗爱亭等文化景观
10.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 A项中“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个疑问句, 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B项中“哎呀,真 是美极了!”“我十二分地满意!”都是皇帝说 的话,说话人在中间,“说”后应用逗号。C项 中“我们在田野上散步”为总括句,“散步”后的逗号可改为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1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影响。
B.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 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 一味溺爱。
D. 体育文化展现自信、挺拔的姿态,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也源于社会观念的转变。
11.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 语 病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 B项语病为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选 择(或:践行)”。C项语病为语义重复,应删去“切忌”或“不要”。
1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在学习上要经常复习,温故知新;还要懂得见异思迁,重视知识的迁移。
B.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18件“湖北造”服务产品在国家会议中心亮相,真是骇人听闻。
C 当代青年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工作上怎么可以拈轻怕重
D.“未来”二字如初升的太阳、拔节的禾苗,令人展开怪诞不经的遐思,增添奋进动力。
12.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见异思迁”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 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A项用 来形容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迁移运用,与语 境不符,使用有误。“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 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B 项 用来形容“湖北造”服务产品的展出,贬词褒 用,使用有误。“怪诞不经”指离奇古怪,不合 常理。D项用来形容由“未来”二字而生发的遐想,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青年如一颗颗螺丝钉,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句话中加点词依次是数词、名 词、动词。
B. “粉红淡雅的兰花丛中,兰花螳螂像一朵兰花一样在‘行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蒲松龄,明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其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D. 古代有许多称谓用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竹马之交”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君子
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13.C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C项有误。
14. 真实任务情境 语文实践活动(6分)
(1)你所在的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无主流浪犬” 专项治理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城区流浪犬、无主犬进行捕捉处置。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对此次活动做如下评论,请你在后面跟帖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
网友甲:大力支持这样的整治活动。小朋友经常被没有拴绳的狗惊吓,有的还被咬伤。
网友乙:我家的狗乖得很,我一叫它名字,它就到我身边来了,不需要拴绳。陌生人不先
逗它,它绝对不咬人。
你的跟帖:
14.[示例](1)养宠物要科学、文明,要依规守法, 不影响、危害别人的生活,所以,遛狗一定要拴绳。
(2)在市民广场游玩时,你发现有位三十多岁的女士遛狗没有牵狗绳,请你劝说这位女士牵
上狗绳。(3分)
(2)阿姨,您好!市民广场上有许多小孩子 在玩耍,孩子们不小心碰着您的狗,或者您 的狗咬伤了孩子,对谁都不好。您能牵上狗绳吗 谢谢!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 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 ”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 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 ”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 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作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 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 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 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鲱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 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既是妖精敢 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 一个个控背躬身, 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乙】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 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 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 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西游记》。这部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甲】文中“那怪”指的是黑熊精,在宝象国唐僧被施法變成老虎关进笼子,沙僧被擒,白龙马负伤,八戒到花果山向行者求助。
C.【乙】文出自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原名为《日事重提》,字里行间充滿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D.【乙】文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活化出一个鮮活生动的阿长形象。
15.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甲】文中“那怪”指的是黄袍怪。B 项说法有误。
16.有人评价【甲】文所属名著“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请结合【甲】文说说行者身上的“人情”味。(2分)
16.悟空虽然被师父冤枉逐回花果山,但一听师 父有难,马上着急,可见他对师父忠诚无二、有情有义,从中可看出他有“人情”味。(2分)
17.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是鲜活丰满的。小明读了上面两部名著,发现“呆子不呆”
“她也值得佩服”,请你说说理由。(2分)
17.八戒找悟空帮忙遭拒后,用激将法请回孙悟 空,说明八戒很机智。阿长虽然不识字,但 她却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所以“我”很佩服她。(2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8~19题。(4分)
①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 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这一帶乍看好像没有什么變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 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②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 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③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 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 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 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 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帶来的连 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變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 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8.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高原上的景色,由“灰灰的薄雾”可以看出这里的原野大片荒凉。
B. 选文第⑤段中的“连锁反应”是指牧羊人用大半辈子的时间种树,使干旱无比的地方出现
了溪水,他把荒漠變成了绿洲,使荒废的山村重新焕发了活力。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的人。
D. 选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18.A(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与分析。文章第①段将远处的树林比作灰 灰的薄雾和铺在高原上的地毯,生动形象地 表现了牧羊人在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旁所种的树已经初具规模。A项理解有误。
19.牧羊人几十年坚持植树,创造了奇迹。请说说牧羊人的行为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19.牧羊人坚持种树的行为启示人们:面对日益 恶化的自然环境,与其唉声叹气,不如积极 行动起来,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这样我 们依然可以重新拥有美丽富饶的家园。只 要愿意,敢于实践,坚持不懈, 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能创造奇迹。(意思对即可,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一日,尊因商寄旅 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①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②,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③,约言之有四戒四宜, 一戒宴起④,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 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 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 之严教之。 (节选自赵国璧《泰山行宫记》)
【注释】①子完:本文作者赵国璧,字子完。②道:正确的方法。③维何:是什么。④宴起:很晚起床,此 处指安逸的想法。⑤金科玉律: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非学无以广才 (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
(3)父母同负育人之责 ( ) (4)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 ( )
20.(1)增长 (2)修养 (3)担负 (4)派,派遣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君子之行 子完之教 B. 静以修身 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
C. 其道维何 恐前后受其敌 D. 尔宜铭于心间 于我如浮云
2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 的,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B. 可译为“来,用来”,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 的,连词。/按照,介词。C.这,代词。/指代狼,代词。D.在,介词。/对,对于,介词。
22. 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
22.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之。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3.(1)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
(2)我幼时学习的时候,父亲对我与兄弟的教导很严格。
24.【甲】【乙】两文中的父亲都希望儿子成才。【甲】文中的父亲从立志、学习、 三方面劝诫儿子:而【乙】文中的父亲以“ ”(用原文词语回答)的标准严格教育儿子。(2分)
24. 惜时 四戒四宜
【乙】我幼时学习的时候,父亲对我与兄弟的教导很严格,常常说:父母一同担负着教育子女的责任。 一天,父亲因为生意旅居在大名府,于是写信派人送到家里。母亲看到信中说:(对于)子完的教导,(现在)责任在于你了,而你要切记,(你常常)偏爱(溺爱)太多,却不知道爱他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教育),反而是害了孩子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四戒四宜,一戒(存有)安逸的想法,二戒懒散惰性,三戒奢侈浮华,四戒自大急躁。既要遵守四条戒律,又一定要培养四种好习惯: 一应勤奋读书,二应尊敬师长,三应博爱众人,四应谨慎吃食。以上八条规则,是教导我儿子子完的不可改变的规章条文,你应当铭记在心中。后来我考中进士,虽然有用心专一的缘故,但都归功于我父亲的严格管教。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5.【甲】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4分)
25.“僵”写出诗人的老迈境况;“孤”表明诗人赋闲在家、与世隔绝的状态。 一“僵”、 一 “孤”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处境。
26.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26.都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甲】诗借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乙】诗借雄伟壮阔的大海,表 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胸襟,以及想要一统中原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春天的青海湖
①青海湖的春天来了。
②因为深居内陆,青海湖的春天来得晚。因为海拔高、缺氧,青海湖的春天气温低。但即使这 样,当平原上的蜡梅、迎春、玉兰竞相开放,青海湖沿岸看似枯黄、平淡的河谷灌丛、高寒草甸,长在 流石坡上的点地梅、晶晶花、微孔草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环绕青海湖的西北针茅、沙蒿 和芨芨草,高寒草地上的紫花针茅、冷蒿、风毛菊、冰草、铁线莲也都在春寒料峭、清冷逼人的空气中渐渐吐出了新蕊。
③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雪的。
④刚刚伸出黄绿色嫩芽的草叶在一场大雪后,会被积雪层层遮盖。A.可等到正午,太阳出来 了,雪化了,植株矮小的野花又会马上露出温柔甜美的脸,在白雪滋润过的土地上微笑。 你还会惊 讶地发现,雪后的草地、坡塬深褐色的地皮,连一小片叶子都来不及长大的枝干上,会冒出一朵朵蓝 色、紫色、黄色的小花; 一支、两支冬虫夏草,黑色的脑袋匍匐在地。第二天清晨,灰色的云沉甸甸地挂在天上,大朵大朵的雪花复又落在小草、野花和湿润的沼泽里。
⑤春天的雪是有温度的,像暖洋洋的潮水,漫过大地,使青草的身子、龙胆的花叶、绿绒蒿的娇 容,在阳光下重现,在不经意间,将薄雪轻轻抖落。B.仔细听时,还能听见飘零的种子、蛰伏在地下 的根茎,发出的一声声欢笑。
⑥就这样,在一场场皑皑的白雪中,被草原人称作格桑的野花,被雪水滋润的草甸,终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湖沿岸,发出了奇香。
⑦此后,又一批繁衍生命的种子,继续耐心等待, 一直到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⑧这个季节,从冬季牧场迁徙返回的牛羊,闻到了青草的香味。
⑨朴实敦厚的牧羊人,按捺住心跳,在期待中,渴盼草木丰盛、鲜花怒放。
⑩大地回暖,春草萌动,白皑皑的山峰露出了山的原色。青海湖流域的无数条河流,在冰雪覆盖下,长长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舒活着有些僵硬的身子,开始缓缓流动。
青海湖的春天是多风的。
因为风,青海湖有了特有的解冻方式,“武开”和“文开”。
文开优雅,于夜间进行。狂风后,千里冰封的湖面,会在一夜间,默默地变成平和如镜、青蓝 透绿的一湖春水。武开的前奏也是风,因风力过于强大,封冻的冰层内温度突然升高,使湖面在瞬 间出现炸裂、分离、漂移、撞击,咆哮如猛兽的场面极为壮观。但能够欣赏到武开的场面,是需要运 气的。可不管怎样,从青海湖融化的那一天起,青海湖沿岸,那些暗藏着的生命迹象,会像春潮般滚滚而来,无法阻挡。
春天的晴空下,刚刚开化的湖水湛蓝无比,微波涟漪。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连绵不绝。举目远望,环湖碧草鲜嫩欲滴,蓝色的马蔺盛开在透明的空气里。
湖岸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干净,呼吸顺畅,忘记了烦恼。
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
青海湖的春天,不像平原春水细雨中抽丝的青柳,也不像桃花般嫣红的江南少女。C.青海湖 的春天是狂喜的诗,是阴阳之交汇,是月亮,是母亲,是叫人忘却忧伤的梦。 更何况,只有青海湖的 春天,才能让你亲眼看见,海拔4000米以上的野生植物,如何在雪中复苏;让你看到,荒芜寂寥的大地,怎样在冰雪飘零中敞开胸怀,拥抱生命,感受到草原人并非单调、枯燥的生活。
你还会发现,青海湖人不可能轻易摘取一朵小花,也不会随心所欲地捕捉每一条游动的小鱼。
⑩春天里,牧人们需精心侍弄刚刚降生的羔羊,修补帐篷、编制氆氇、准备嫁衣,在忙忙碌碌中迎接夏天的到来。
②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
白雪中看大地返绿。劲风中听湖水绽开。微波中迎来飞驰的候鸟。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是 一棵小草、 一朵花、 一只小鸟,该有多么幸福。
(作者:辛茜。有删改)
27. 回归教材P8思考探究第一题改编( 作者笔下的青海湖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文章是怎样呈现这些特点的 (3分)
27. 通过平原上植物竞相开放时青海湖沿岸植 物只有细微变化的对比表现青海湖春天来 得晚、气温低;(1分)通过青海湖小草、野花 的生长始终伴随着雪表现青海湖春天多雪; (1分)通过青海湖在大风下“文开”“武开”的解冻方式表现青海湖的春天多风。(1分)
28. 设题新角度开放性试题了这篇散文有些语句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请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28.[示例一]A:这句话语言活泼、生动,运用拟人的修辞,在湿润土地上微笑的野花极具画面感,引人联想。
[示例二]B:这句话语言清新、优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一幅种子、根茎在地下欢笑的画面,引人遐思。
[示例三]C:这句话语言清新,富有诗意,多个“是”连用,构成一组比喻句,“诗”“月亮”“母亲”“梦”等意象带给人美丽而梦幻的感觉,意境深远。
(任选一句分析,从语言和画面两个角度作答,分析合理即可。3分)
29.文章反复提到“青海湖的春天来了”“青海湖的春天真的到了”“这就是青海湖的春天”,有何
用意 (4分)
29.从“来”至“到”及“这就是”,依次写出青海湖的变化,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2分)对这一过程反复渲染,表现了作者对青海湖春天的期待和喜爱。(2分)(共4分)
30.读完这篇文章,有同学评价说文章结尾自然而然,余韵悠长,极具艺术效果。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30.①用“白雪中看大地返绿。劲风中听湖水绽开”的诗化的语言概述青海湖的春天,总结文章,给人以美的感受;②发挥联想,巧用拟人,调动读者想象青海湖的景物,充满画面感;③借助小草、花、小鸟,含蓄表达对青海湖春天的由衷赞美之情,情味悠长。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在青春的世界里,是什么驱走了你的迷茫,打开你的心扉,让你荡起奋进的双桨 是什么使你相信:枯枝会绽出绿意,沙粒会变成珍珠
请以“因为 ,我的青春拥抱温暖”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取真实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 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何谓捷径 数学老师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船夫说:“风向正好的风会鼓起船帆,这 时的航路便是最短的。”哲人说:“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半步,跨一脚),而是徘徊;最快的脚
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要求:①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