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二 课题 14.我要的是葫芦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课标要求】 一、课标内容要求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二、学业要求 1.注意用语气、语调和节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喜欢阅读图画书、儿歌、童话、寓言等,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示提取文本的显性信息,通过关键词句说出事物的特点,作简单推测,能借助关键词句复述自己读过的故事或其他内容,尝试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
【教材分析】 一、明确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我要的是葫芦》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我要的是葫芦》可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道理,初步掌握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2.“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例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不同的语气来,从而感受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 伴随着朗读指导,可以通过恰当的引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故事。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结合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图文对照阅读。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叶子的颜色、生长状况、葫芦所在的位置等,提取插图中葫芦的生长状况,人物的心理、表情等相关信息,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题进行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从而读懂寓意。
【学习目标、重难点】 1.拓展性目标:我能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难点) 2.挑战性目标:我能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难点)
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错题集锦】
学生“学” (“六学”: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 教师“导” ( “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导学 1.我能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我能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自学 1.读出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不同的语气来。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读出反问句的强烈语气,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惊诧、对邻居的话感到不可理解。接着用一个肯定句,表明自己只要葫芦,其他都不在眼中,都不会关心。 问句语调上扬,一句强过一句,第三句要一字一词地强调,尤其是“葫芦”二字重读。 2.读懂故事 (1)问题引领 ①“小葫芦开始的长势怎么样?②从哪里能够看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③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人是怎么想的?结果怎样?” (2)观察文中插图,结合文中关键词句,图文对照阅读。 1.读出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不同的语气来,感受不同句式表达的情感强烈程度是不同的。 2.读懂故事 伴随着朗读指导,通过恰当的引导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读懂故事。 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叶子的颜色、生长状况、葫芦所在的位置等,提取插图中葫芦的生长状况,人物的心理、表情等相关信息,从而理解故事内容。
互学 1.品读重点词语 (1)第1自然段中“每天、几次”这些词语充分说明种葫芦人眼里和心里都只装着葫芦,其他的一点儿都不关注。 (2)第4自然段,不难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蚜虫更多了——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层层递进。 ①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②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读懂寓意 (1)围绕课后题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2)观察插图,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怎么样。(后悔、恍然大悟。) 1.在对比朗读中,学生会发现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其次由于叶子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边朗读边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体会种葫芦人难过、后悔的心情。朗读时可以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 2.读懂寓意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可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弄清蚜虫、叶子和葫芦之间是密切联系的,种葫芦的人不懂得联系起来看问题、做事情,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葫芦都落了的结果。这是本则寓言的主要寓意。二是可以从是否善于听从劝告的角度思考。因为种葫芦的人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导致最终没有得到葫芦。
评学 1.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说一说。 下几滴毛毛雨怕什么! 下几滴毛毛雨不用怕。 下雨天还要开运动会? 下雨天不要开运动会。 2.实践活动 (1)观察画面,展开想象:种葫芦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说给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听一听。 (2)续编《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这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发挥合理的想象,大胆编故事、讲故事。 通过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初步感知感叹句、反问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强烈程度。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学生合作的形式,尝试用不同的句式说一说。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 蚜虫 → 葫芦 (联系)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