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长于“善忘”,诗意栖居(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长于“善忘”,诗意栖居(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7 20:4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长于“善忘”,诗意栖居
1.阅读下面的漫画和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呱呱坠地起,人就一直在记忆,也一直在忘记。有时候我们会忘掉一些本该记住的事,这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善忘;有时候我们也会尝试着去抹掉一些不该记住的事,那样可以释放心灵的空间,这时候就是我们学会去善忘。
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忘掉一些本该记住的事,这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健忘;有时候我们也会尝试着去抹掉一些不该记住的事,那样可以释放心灵的空间,这时候就要我们学会去善忘。
上述材料对我们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一直在记忆,也一直在忘记。我们努力记住一些人和事——人们称之为“强记”,也尝试忘记一些人和事——人们称之为“善忘”。有人说,强记可以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好。也有人说,善忘能够让我们释放心灵空间。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强记与善忘”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一句名言:“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人把它当作人生励志语,认为可以陶冶性情,助人成长。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心灵鸡汤,只能暂时安慰自我,麻痹自我。不同看法的关键在于“记住”“忘记”什么,“改变”“接受”什么。
作为刚进入三中的高一学子,站在人生新的起点,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并从“记住”“忘记”和“改变”“接受”两组词中选择一组,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例文:
长于“善忘”,诗意栖居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这是张爱玲对生命的感悟。人活一世,不在于生命的形态,袍子,还是蚤子,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过。宠辱名利,蜗角虚名,无非云烟,学会善忘,才能诗意栖居在天地间。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自然界基本的生存法则。强者为果腹奔波,弱者为活着躲避,在非洲大草原,生存本就艰辛,可作为非洲草原的弱者——羚羊却活得轻松愉快,原因就在于“善忘”。诗意人生,不在于多么强大,完全取决于心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要诗意生活,就要“善忘”。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终点站,而在于欣赏沿途上的风景”,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梦留天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甘霖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洗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快意洒脱。
李白也有过失意,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但他选择“善忘”,遵从自己的人生哲学,“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天地山河间,游目骋怀。大唐天空的酸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对生命做出如是的评价。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承受最残酷的人生现实,他却用一支秃笔借残缺的身体写出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文字如太阳一缕晨曦洒照在清露上,折射着清凉的愉悦,超脱自我走向宏大。温醇如酒,缕缕清香,脉脉温情,这种丰满的思想意识让我们忘记他不能行走的双腿。
史铁生善忘人生的苦难,怀着一颗对生命敬畏之心,选择用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命的价值。最终,他在书页上站立起来,疾步如飞,成为生活的强者。
生活中充满了像狂风恶浪般的否定与批判,面对这些狂风恶浪,我们要做的唯有善忘,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散发着属于你的芬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是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个人头上还有一个小人拿着扫帚打这个人的头顶,而下面有一句话“善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境界”。漫画下面则是对于健忘、善忘关系的讨论。其实,人的记忆,如同储存室一样,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记忆的同时,也会同步地忘记一些东西。有时候,忘记并不由我们自己控制,所以才会“善忘”。此时,忘记一些不该忘记的东西,会对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但有时,敢于忘记、善于忘记却又显得很重要。因为只有抛却琐碎、枝节、不重要的东西,才能保存精粹、主题和有价值的印记;要想记下应该记住的、必需的东西,就必须删除脑海中那些无聊、无用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善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所以,写作时,在适当论述健忘与善忘的思辨关系后,可将写作中心放在“善忘”上。对此,可以采用并列中有递进的思路,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如首先,从生活角度,可谈善忘不愉快:对那些令你不快的面孔,要在握手分别后就忘掉;对那些令你烦恼的事情,要尽力做到事一过就忘掉;对那些令你伤心的场景,要能够转身即忘。其次,可从人生追求角度,指出我们可以适当地善忘功名利禄,忘记个人恩怨,忘却机心钻营,而去选择更重要的东西。
立意:
1.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智慧。
2.善忘个人利益,胸怀国之大义。
3.善忘全由己心。
2.例文:
长于“善忘”,诗意栖居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这是张爱玲对生命的感悟。人活一世,不在于生命的形态,袍子,还是蚤子,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过。宠辱名利,蜗角虚名,无非云烟,学会善忘,才能诗意栖居在天地间。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自然界基本的生存法则。强者为果腹奔波,弱者为活着躲避,在非洲大草原,生存本就艰辛,可作为非洲草原的弱者——羚羊却活得轻松愉快,原因就在于“善忘”。诗意人生,不在于多么强大,完全取决于心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要诗意生活,就要“善忘”。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它的终点站,而在于欣赏沿途上的风景”,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梦留天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甘霖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洗涤心胸,随月辉起舞,快意洒脱。
李白也有过失意,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但他选择“善忘”,遵从自己的人生哲学,“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在天地山河间,游目骋怀。大唐天空的酸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对生命做出如是的评价。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承受最残酷的人生现实,他却用一支秃笔借残缺的身体写出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文字如太阳一缕晨曦洒照在清露上,折射着清凉的愉悦,超脱自我走向宏大。温醇如酒,缕缕清香,脉脉温情,这种丰满的思想意识让我们忘记他不能行走的双腿。
史铁生善忘人生的苦难,怀着一颗对生命敬畏之心,选择用写作来提升自己对生命的价值。最终,他在书页上站立起来,疾步如飞,成为生活的强者。
生活中充满了像狂风恶浪般的否定与批判,面对这些狂风恶浪,我们要做的唯有善忘,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发芽,散发着属于你的芬芳。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生活中的两种现象,一是我们忘掉了本该记住的事情,这是健忘;而有时我们需要忘记一些事情,这是善忘。两种“忘”,前者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后者则是人们需要的。
人的记忆,如同储存室一样,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记忆的同时,也会同步地忘记一些东西。有时候,忘记并不由我们自己控制,所以才会“善忘”。此时,忘记一些不该忘记的东西,会对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但有时,敢于忘记、善于忘记却又显得很重要。因为只有抛却琐碎、枝节、不重要的东西,才能保存精粹、主题和有价值的印记;要想记下应该记住的、必需的东西,就必须删除脑海中那些无聊、无用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善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所以,写作时,在适当论述健忘与善忘的思辨关系后,可将写作中心放在“善忘”上,重点谈善忘的价值和意义。对此,可以采用并列中有递进的思路,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如首先,从生活角度,可谈善忘不愉快:对那些令你不快的面孔,要在握手分别后就忘掉;对那些令你烦恼的事情,要尽力做到事一过就忘掉;对那些令你伤心的场景,要能够转身即忘。其次,可从人生追求角度,指出我们可以适当地善忘功名利禄,忘记个人恩怨,忘却机心钻营,而去选择更重要的东西。
立意:
1.善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2.健忘是一种病态,善忘是一种智慧。
3.善忘个人利益,胸怀国之大义。
4.善忘全由己心。
3.例文:
我自来去,风月朗然
“忘字心头绕,前缘尽勾销。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佛家讲的是前缘尽忘,其实忘的是当忘的,而不当忘的则要融化到血液里,骨髓里。然而如何记、怎么忘,就成为人生的大智慧——我自来去,风月朗然。
心若阔如湖,何惧苦常来。忘却利禄念,家国记心怀。千年来,但凡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善忘之人。忘的是斤斤计较、是囿于自我利益的偏执,记住的是家国责任、是担当。往古,文天祥忘却私人恩怨起兵勤王,记住的是对国家对朝廷的一片赤诚,成就的是一片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史册。观今,王继才夫妇守卫孤岛数十载,廖俊波同志把人民的事业扛上肩头,卓嘎和央宗姐妹将青春留在边陲……有太多的人,在国家利益与自我利益面前,选择忘我,选择了国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时代的我们更应扫去心头功利,满怀一腔热忱,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去。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犹记勤谨重,清风朗月在。人的本心一定是向往安逸,但安逸永远是失败的温床。与居安思危一样,我们应该时时记住惟勤惟谨才是进步的阶梯。忘记安逸享乐,牢记勤奋严谨;牢记踏实笃行,扫除慵懒懈怠。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本可以在条件优越的研究所安逸工作,但是他忘却安逸,到超越海拔6000米,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为植物学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钟扬教授用记取勤奋写就风采,创造不凡的人生。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那些忘记安逸享乐记取拼搏奋斗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成败荣辱空,一笑便朗然。人生漫漫,很多人纠结于眼前的成败得失,汲汲于名利,殊不知太过计较,心灵难免染尘,只有学会给心灵除尘,清空一些不应该记住的,才能还生命以单纯。待到高三时,难免被一次次模拟考试重重打击,这时候就要学会让自己放空,也就是要善忘。善忘就是尝试着去抹掉一些不该记住的事,那样可以释放心灵的空间,给自己一份天蓝水碧、月朗风清。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岁月泼墨,坠下花繁。光阴之羽,掠过时间的河,抚过一片浩瀚星海。没有岁月可回头,心灵深处,不该记住的一定忘了,该记住的一定不忘。生命的斑驳深处,我聆听到成功之花绽放的声音,志存高远,瞩望明天,即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也要拼尽全力,勇往直前。善记是一种常态,善忘是一种境界。让我辈青年,该善记但善忘。我自来去,风月朗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话题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了两个概念——强记和善忘。
考生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强记”为努力记住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懂得珍惜美好;“善忘”不代表真忘记某个人某件事,而是自觉在记忆中抛却琐碎,能够让我们释放心灵空间,选取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并好好珍惜、加以利用。
人生在世,总有些东西是很重要的,不能忘记,不该忘记,因此“强记”是不忘本,是懂得感恩,是珍惜美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人的记忆,如同储存室一样,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记忆的同时,也应该忘记一些东西。敢于忘记、善于忘记显得很重要。因为只有抛却琐碎、枝节、不重要的东西,才能保存精粹、主题和有价值的印记;要想记下应该记住的、必需的东西,就必须删除脑海中那些无聊、无用的信息。因此,可以说,善忘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写作时应以“强记与善忘”为话题,分析“强记”和“善忘”的内涵,分析“强记”与“善忘”二者的关系,不能只强调一面而失于偏颇。
作文要求写议论文,行文时,可先围绕“强记与善忘”的辩证关系,写出该“强记”什么,该“善忘”什么,强调二者的意义,再分析二者的关系,最后总结论点。也可在适当论述“强记与善忘”的思辨关系后,将写作重心放在“善忘”上。可以采用并列中有递进的思路,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如首先,从生活角度,可谈善忘不愉快:对那些令你不快的面孔,要在握手分别后就忘掉;对那些令你烦恼的事情,要尽力做到事一过就忘掉;对那些令你伤心的场景,要能够转身即忘。其次,可从人生追求角度,指出我们可以适当地善忘功名利禄,忘记个人恩怨,忘却机心钻营,而去选择更重要的东西。
立意:
1.强记是一种常态,善忘是一种智慧。
2.善忘个人利益,胸怀国之大义。
3.强记与善忘全由己心。
4.例文:
铭记与忘却的智慧
人生如同一座广袤的舞台,每个人都是在这个舞台上奔跑、跳跃的主角。刚步入高中的我们,如同一片初生的树叶,青涩而充满希望。我们带着好奇与紧张,探索着这个新的世界,体验着新的生活。然而,在这个新的旅程中,我们要铭记自己的初心,忘却过去荣光。
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却,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拥抱未来的大道上,我们始终要知道铭记什么,忘却什么。
铭记昔日初心,让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希望的成长之路上,能够始终保持热情,保持清醒。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了从哪里出发。翻开历史大书,看到了苏武铭记昔日初心,北海牧羊19年,不失其节,不负大汉使臣之命;我看到了周恩来总理,铭记昔日初心,矢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我们有时会面对困难的挑战,如果能常常回望过去,铭记昔日初心,那么一定能行稳致远,最终到达我们“为什么而出发”的光辉终点。
忘却过去荣光,让我们在面对成就和压力的发展之路上,能够始终放下傲气,放下包袱。我曾经看到不少人念念不忘过去的荣光和幸福时光,怀着傲气不屑于与时俱进,最终如一直以“天朝上国”自诩的清朝,迎来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结局。我曾经看到了不少人念念不忘过去的荣光,始终不能忘却过去的荣誉,带着压力成长,过份负重前行,最终尚不能赶上过去的自己。我喜欢中国围棋大师柯洁说的一句话:“我曾经获得过这些荣誉,但是我希望未来能够超越自己,不要沉浸在过去这些荣誉里。”诚然,我们的成长路上,需要忘却过去荣光,轻装上阵,这样才能不断突围,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命就是不断地在铭记与忘却中拔节,青年就是在不断地铭记与忘却中成长。一生有太多的铭记,生命会变得分外沉郁,所以我们要忘却过去的成绩,着眼当下。成长的时刻,不要让昨天的荣光占用了我们今天的进取心,也不要让它成为压力,牵制住了我们迈向明天的步伐;一生有太多的忘却,生命会变得分外苍茫,所以我们要铭记昔日的初心。铭记初心就拥有了持续奋斗的力量,铭记初心就拥有了清晰的前行方向。
面对新的挑战时,“记住”能使我们保持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忘记”能帮助我们摆脱不必要的包袱,为心灵留下一片洁净的蓝天。正如塞林格所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并不仅仅是一种人生励志语,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让我们用这对智慧的翅膀,飞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塞林格的名言“记住该记住的”,意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总有一些值得我们铭记,父亲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支持,自然的美好,人性的善良……这些都给我们带来温暖与美的享受,更值得我们铭记心中;“忘记该忘记的”,是说失意沮丧需要忘记,因为我们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当中,忘记那些不美好,对未来始终怀有希望,活在当下,展望未来;“改变能改变的”,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无论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还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让自己变得优秀,就会在人生的道路更坚定的前行。让自己适应环境,就会从环境中获得成长的助力,我们还应该努力的改变周围的小环境,给周围人以正面积极的影响;“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力有时尽,此时就要学会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社会的不美好,当然接受并不是无意义的妥协,而是一种暂时的避让,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接受还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安逸,享受生命的美好。
写作任务要求以刚进入三中的高一学子的身份,思考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从“记住”“忘记”和“改变”“接受”两组词中选择一组写作。如果选择“记住”“忘记”,可以写记住生活中的积极奋斗,亲人朋友亲切关怀的事件等。可以写忘记不好的事情,比如可以写忘记朋友的失误、父母的误解,重新理解、认识父母、朋友,学会宽容。如果选择“改变”“接受”,可写“改变能改变的”,强调改变以前不好的行为、习惯等,变得越来越好,比如可以写以前没有读书的好习惯,现在每天坚持阅读,并写好读书笔记;改变以前的懒惰,变得积极向上,积极锻炼等。“接受不能改变的”,可以写对客观事实、对真实的情况,有了正确的认识,人生变得豁达。比如时间流逝,比如和亲人离别等,学会坚强,不再脆弱,能正视这些问题。
立意: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2.改变自己,接受现实。
3.忘记仇怨,铭记恩情。
4.改变当下,接受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