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 课件(共26张PPT)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 课件(共26张PPT)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7 22: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4 线段的和与差
1.知道线段可以相加减,能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两条线段的和、差、倍的操作方法,并能自己作图.
3.知道线段的中点的定义,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重点:线段的和与差的作图及计算,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难点:线段的计算.
·导学建议·
教具准备:圆规、直尺.
  我们知道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
线段的和与差
1.阅读并完成课本中的“一起探究”,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m和n,且m>n.如图①,在直线l上画线段AB=m,BC=n,则线段 AC 就是线段m与n的和,即 AC =m+n;如图②,在直线l上画线段AB=m,在AB上画线段AD=n,则线段 BD 就是线段m与n的差,即 BD =m-n.
AC
AC
BD
BD
2.阅读课本“例2”,思考:“因为AB=CD,所以AB+BC=CD+BC”的根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相等的量,等式仍然成立.
归纳总结: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 线段 ,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 和 (或 差 ).
线段


 如图,填空:AB+BC=  AC ,AD-CD= AC ,BC=  BD -CD=  AC -AB, AD= AB +  BC +  CD .
AC
AC
BD
AC
AB
BC
CD
线段的中点
·导学建议·
可设计活动: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折纸使A和B重合,将纸展开后,在线段AB上折痕处描点M.问:线段AM和BM的大小关系是什么?线段AM和AB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在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来认识线段的中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一点是线段的中点,那么它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来巩固线段中点的定义.特别要强调“点M在线段AB上”,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一点.
阅读课本“做一做”,完成填空.
如图,线段AB上的一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M与MB,如果 AM = MB ,那么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此时有 AM = MB = AB ,AB=2 AM =2 MB .
AM
MB
AM
MB
AB
AM
MB
 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
(1)若AB=10 cm,则AC= 5 cm  ;
(2)若AC=6 cm,则AB= 12 cm  .
5 cm
12 cm
线段的和与差的作图
1.请你用直尺和圆规完成课本“例1”的作图过程,并说出其中的作图步骤.
作图略.步骤:(1)以A为端点画一条射线,在射线上顺次截取AP=a,PQ=b,QB=b,线段AB即为所求.(2)以P为端点画一条射线,在射线上顺次截取PP1=a,P1P2=a,P2N=a,然后在线段PN上截取PM=b,线段MN即为所求.
2.对于“例1”第(2)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可以倒截,如图.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在画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以下问题:(1)画射线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图形的起点,由于在没有画完的情况下,终点不能确定,而在这种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状态下,只有射线描述最为合适;(2)作线段的和时,要顺次截取.即沿着射线的方向,从起点开始,依照计算的顺序截取;(3)线段的和、差在画图中的区别:“和”是在截取时不改变方向,而“差”在截取时的方向是变化的.
·导学建议·
 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不写做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如图,线段BC即为所求.
“知识点一”比较简单,学生自学即可;“知识点二”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数量和图形上强调线段中点的特点;通过“知识点三”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线段的和、差、倍的作图,作图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保留作图痕迹,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
·导学建议·
线段的和与差
1.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相符的是( B )
A.AD-CD=AB+BC
B.AC-BC=AC+BD
C.AC-BC=AD-BD
D.AD-AC=BD-BC
B
2.已知线段AB=6 cm,C是线段AB上一点,且AC=2 cm,则线段BC的长为 4 cm  .
【变式演练】已知线段AB=6 cm,C是直线AB上一点,且AC=2 cm,则线段BC的长为 4 cm或8 cm  .
4 cm
4 cm或8 cm
 若点C在直线AB上,则点C与线段AB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①点C在线段AB上;②点C在线段AB外.
·导学建议·
1.教师应提醒学生,对于几何问题的解答过程,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图形,应该先画图,再进行相应的解答.
2.完成变式演练后,可以让学生回答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到超市的距离是0.5千米或2.5千米.
线段的中点及有关计算
3.若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C是线段AB中点的是( D )
A.AC=BC B.AC=AB
C.AB=2AC D.AC+BC=AB
【方法归纳交流】一个点是线段的中点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解:①点在线段上;②点将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
D
4.在长为4.8 cm的线段AB上取一点D,使AD=AB,C为线段AB的中点,则CD= 0.8 cm .
0.8 cm
5.已知AB=18 cm,直线AB上有一点C,BC=8 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的长度.
解:如图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18-8=10 cm,因为M为AC的中点,所以AM=AC=5 cm;
如图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26 cm,因为M为AC的中点,所以AM=AC=13 cm.
所以AM的长是5 cm或13 cm.
·导学建议·
通过任务驱动一中第2题和任务驱动二中第3题的训练,使学生感受演绎推理的过程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线段的计算
如图,已知AB∶BC∶CD=3∶2∶4,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EF=22 cm,求AB、BC、CD的长度.
解:设AB=3x cm,BC=2x cm,CD=4x cm,因为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所以EB=AB=1.5x cm,CF=CD=2x cm,所以EF=EB+BC+CF=5.5x cm,所以5.5x=22,解得x=4,故AB=12 cm,BC=8 cm,CD=1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