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7 19: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五首现代诗歌,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诗歌的意象,体会了诗歌的意境,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感受了诗歌的语言魅力。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请同学们用已有知识学习《艾青诗选》,在整本诗集阅读过程中掌握、巩固诗歌阅读方法。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整体感知
3
读书方法
4
阅读推荐
5
了解艾青及其相关文常知识,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了解《艾青诗选》的主要篇目及其内容,把握不同诗歌的思想感情。
赏析作品中一些重要的意象,感受语言风格,进行专题探究。
诵读《艾青诗选》中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诗人艾青,感受其创造的文学艺术成就,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爱国深情,激发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其诗朴实而富有韵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知识必备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且影响重大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却不流于直露,时有含蓄却不至于晦涩,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创作阶段及代表作品】
三十年代
作品风格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风格凝重、深厚大气,感情真挚热烈,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
《大堰河——我的保姆》《太阳》《向太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我爱这土地》
代表作品
受时代精神的感染,创作发生较大变化,诗风更为直露,写出了多首歌颂根据地新生活的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乐观进取、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
作品风格
主要意象
“土地”和“太阳(光明)”
《黎明的通知》《旷野》《火把》
代表作品
四十年代
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
五十年代
作品风格
基本沿袭延安时期的创作风格,既有歌颂新时代和主旋律的作品,也有具有象征和行理意味的味物诗,同时国际题材的诗作也逐渐增多。
依旧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为主旋律。还有一些哲理小诗,通过意象反映人生。
作品风格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礁石》《写在彩色纸条上的诗》
代表作品
《鱼化石》《伞》《镜子》《光的赞歌》
代表作品
七十年代
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
内容主旨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表现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整体感知
20世纪30年代诗歌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1978年以后诗歌创作背景
写作背景:1957年错划右派,1978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品味诗歌的语言
·把握诗歌的意象
·体味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读书方法
我们该如何读诗?
一、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艾青的诗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读起来气韵通畅。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二、品味诗歌的语言
《黎明的通知》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三、把握诗歌的意象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
《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四、体味诗歌的情感
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五、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鱼化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将鱼化石形象的写照延伸到对于生存规则和斗争哲学的阐发上,告诉我们:生命来自运动,斗争显示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生命逻辑。
艾青的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
1. 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
2. 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
3. 简洁明快,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4. 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
5. 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主要意象是光明和土地。
6. 具有忧郁的诗绪。
7. 具有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
作品简介
《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清代孙洙选编,它共选入七十七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大致按时代先后编排。《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选本。
1.《唐诗三百首》
阅读推荐
选本中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唐代的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生活等。
孙洙在选编《唐诗三百首》时特别注意汇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大多数重要的诗人都有作品人选,其中重点突出了杜甫,其次则是王维、李白、李商隐。收入本书的各家诗作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歌,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2.《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善于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发掘自然的美和生活中的诗意。他还是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大师,对诗歌的格律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善于运用新奇生动的比喻,并且十分注意锤炼诗句的韵律,因此他的诗读起来往往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有着音乐般的节奏。
对应巩固练习见《基础题与中考新考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