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流动摊贩作为非正规从业人员,往往在城市人行道、天桥地道口、大型商场和超市门口或外围、小区门口及地铁口周边等地方占据公共空间从事小型的零售或服务活动,对城市交通、景观等造成了多方面影响。下图1示意广州市部分区域周末与工作日流动摊贩活跃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该区域流动摊贩( )
A.活跃峰值周末比工作日提前 B.受商圈的虹吸效应影响较弱
6.工作日上午比周末上午活跃 D.工作日比周末集聚现象明显
2.暨大(暨南大学)西门附近分布最多的流动摊贩类型可能是( )
A.音像制品 B.书本文具 C.小吃美食 B.日用品类
3.决定流动摊贩在特定地段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因素有( )
①天气舒适度 ②人流量 ③从业时间限制 ④可营业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红磡站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香港海底隧道的九龙入口,是香港地铁东铁线及西铁线重要的中转车站和换乘中心,也是香港往返内地城际服务列车的总站。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形态,每个地铁站设置超过十个出站口,周边多分布有过街天桥。图为红磡站站点步行系统及建筑功能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红磡站周边设计多处过街天桥,主要是为了( )
A.拓展城市土地空间 B.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C.减轻地面通行压力 D.杜绝交通事故发生
5.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形态,主要考虑( )
A.优化城市景观 B.方便居民生活 C.提升土地价值 D.改变功能分区
6.与内地相比,香港地铁站的出站口设置数量较多,有利于( )
A.实现人车分流 B.保护地域文化 C.改善生态环境 D.提高通行效率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地球的历史》相关课程时,做了如下笔记:甲地区最底部的地层有三叶虫和菊石化石,同时有部分贝壳类化石出现。在较高的底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据此完成7~8题。
7.甲地区最底部的地层形成于( )
A.古生代 B.前寒武纪 C.中生代 D.新生代
8.地层的化石发现于地球圈层中的( )
A.大气圈 B.地幔 C.地壳 D.水圈
“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反射出一块黑色区域的视觉效果。据此完成9~11题。
9.在冬季,“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 )
A.上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下午
10.与陆面相比,桥面更易形成“黑冰”,主要是因为桥面( )
①上下空气流动,散热快 ②太气温暖干燥 ③相对湿度更大,气压高 ④地面辐射作用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国家中,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印度 B.菲律宾 C韩国 D.蒙古国
图为某日甲、乙两地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左曲线为甲地,右曲线为乙地),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该日最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3.图示该日( )
A.甲地一年中昼最短 B.福州日落于西南方
C.乙地比甲地日出早 D.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大气湍流指大气流体的不规则运动,其发生需具备一定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是空气层中导有明显的风速切变,热力学条件是空气层必须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度。北黄海是位于中国和韩国间的半封闭海区。图为北黄海某地某季节大气湍流强度与平均风速的日变化示意图(a、b、c分别为不同方向上的大气湍流强度d为平均风速)。大气湍流强度数据是通过测船出航获取的,该地在分析研究时舍弃了夏季大气湍流强度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示季节,该海域大气运动的日变化特征为( )
①夜间平均风速整体小于白天 ②夜间平均风速整体大于白天
③白天大气湍流强度整体强于夜间 ④白天大气湍流强度整体弱于夜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5.相较于陆地,海洋大气湍流强度较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下垫面 ②温差 ③洋流 ④湿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该地在分析研究时舍弃夏季大气湍流强度数据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大气状态稳定,仪器敏感度低 B.海—气情况复杂,数据误差较大
C.航次问题较少,天气较为稳定 D.大气状态稳定,数据代表性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冻土活动层厚度受很多因素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对唐古拉山脉的多年冻土区活动层进行研究后,得出如图所示的数据。该小组还发现,不同的土壤导热率是影响唐古拉山脉南、北坡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的因素之一。
(1)说明唐古拉山脉冻土分布广且空间差异大的原因。(6分)
(2)指出影响该地冻土活动层厚度的因素。(4分)
(3)研究发现,唐古拉山脉南坡冻土活动层厚度大于北坡,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兰州盆地是陇中盆地的次级盆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系列盆地中最早接受沉积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高原隆升与古气候演化的理想场所。研究表明,兰州盆地西柳沟组橘红色、砖红色砂岩属于风成沙漠沉积。西柳沟组沉积之后,进入河流—三角洲—湖泊演化阶段,最后兰州盆地整体演变为河流相沉积,仅在局部残存小型洼地。图示意兰州盆地古环境的演化过程。
(1)分析在西柳沟组沉积时期,兰州盆地由风成沙漠沉积转为河湖相演化的发展过程。(6分)
(2)分析野狐城组沉积时期三角洲形成的自然条件。(6分)
(3)简述在咸水河组沉积晚期,三角洲逐渐消亡的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泰国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水果王国”的美称。泰国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且产量大,其中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喜阳,喜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荔枝鲜果易变质,保鲜期短)在泰国热带水果产业中位居前列。泰国作为全球荔枝的主产国之一,荔枝种植最早是从中国传入的,作为主要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泰国的荔枝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郏山区及中部平原区。图示意2011—2021年泰国荔枝进出口总量变化趋势。
(1)简述2011—2021年泰国荔枝进出口总量的变化特征。(6分)
(2)分析泰国北部、东北部山区种植荔枝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为推动泰国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议。(6分)
高三12月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D 7.A 8.C 9.B 10.A 11.C 12.D 13.B 14.D 15.A 16.B
17.(1)冻土分布广的原因:唐古拉山脉地处季风区.大量的降水为冻土的形成提供水分条件;山脉海拔较高,温度较低,冻土易形成。(4分)冻土分布空间差异大的原因:山地地形复杂多样,冻土分布空间差异大。(2分)
(2)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土壤导热能力等。(答出两点,4分)
(3)南坡为阳坡,热量较充足,冻土活动层较厚;南坡土壤导热率较高,热量较容易传导,冻土活动层较厚。(6分)
18.(1)随着早谷的发育及水成沉积环境在空间上的扩展,沙漠湖雏形初现;风成沉积作用减弱,并逐渐被水成沉积局部乃至全部取代;前期形成的风成沙丘逐渐被旱谷一沙漠湖泥质沉积覆盖,沙漠逐渐萎缩、消亡。(6分)
(2)水体范围逐渐扩大,沉积物质逐渐增多,水流速度逐渐减缓;水流进入静水区后,沉积物质开始沉积,形成三角洲。(6分)
(3)(咸水河组沉积晚期,)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的构造活动使盆地基底抬升;湖泊逐渐萎缩,消亡·转变为河流相沉积;湖泊消失,不再具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6分)
19.(1)2011—2021年,泰国荔枝鲜果出口总量波动幅度较大(2分),且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分);荔枝进口总量一直较低,保持稳定(2分)。
(2)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植被丰富,为荔枝生长提供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降水量丰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泰国土壤呈酸性,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多,土壤富含有机质;山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度适当,排水便利等。(答出三点,6分)
(3)延长产业链,发展荔枝精深加工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立足资源优势。综合循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快产业融合,实现多渠道增收;推广有机耕作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等。(答出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