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潘集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3 17:32:53

文档简介

潘集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每空1分,共5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何事长向别时圆
(4)岂不罹凝寒 (5)俱怀逸兴壮思飞
2.(1)谧 mì 衍 yǎn (2分) (2)妮 应为 昵 暄 应为 喧(2分)
(3)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的留恋。 1分 3.D (2分) 4.(2分) B
5.(4分)(1)示例:同学们,礼仪是对礼节和仪式的统称。在仪表、仪态、言谈举止等方面注重一定的形式,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内容丰富,下面请同学们来发布一下自己知道的礼仪知识。
(2)现象:升旗仪式时心不在焉,大声说话。
措施:加强国旗法教育,要求升旗仪式时庄严肃穆,认真对待。
6.(2分) 科幻 诺第留斯
二、阅读(共45分)
阅读(一)(16分)
7.①作者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母亲重重的责罚;②作者患眼疾,母亲想尽办法为其医治。③母亲与五叔的冲突。(3分)
8.体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和刚强的品性。(3分)
9.语言上:质朴无华、感情真挚、毫无雕琢的痕迹。写法上:记叙与抒情相结合,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 (4分)
10.转折连词“但”强调了后文叙述的母亲总是无一例外地对“我”严厉管教;这管教既有她自己的方法,又维护了“我”的自尊。(3分)
11.示例:母亲是燃烧的蜡烛,照亮着前行的道路。(3分)
阅读(二)(15分)
12.①我幼年时通过窗口看大自然。②我因病住院时看窗外多彩人生。 ③母亲仙逝前守候窗口期盼我的归来。(3分)
13.“翩然起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蝴蝶飞舞的特点,写出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幼年时孤独的“我”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3分)
14.①慈爱、包容、爱子:我住院治疗时不断地向母亲发脾气,母亲反而向所有人道歉,自责、泪流满面;母亲离世前盼我归来,询问我的归期。②热爱生活:在母亲病重,身体极度虚弱时每天还要望望窗外,怀想人生。③勤劳:母亲每天早饭、午饭后出工,窗外码放整齐的玉米、白花花的棉花是母亲生活的全部,折射了母亲一生的操劳。
15.“窗口”即我对人生和外部世界的观察、思考,通过这种观察、思考,我洞察了社会和人生,挖掘、摒弃了自己的“小”,即人性中隐藏的的弱点和不足。(3分)
16.① 结构:承接上文(总结上文)② 内容:揭示了我因病住院时窗口对我的人生启迪。
阅读(三)(14分)
17.(4分)(1)能够(2)请教(3)寄住(4)光彩照人的样子 18.略(4分) 19.(2分)C 20.(2分)(1)益慕 / 圣贤之道 (2)余 / 立侍左右
21.示例:一是嗜学,能刻苦学习,从“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等句可以看出。二是谦虚好学,从“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等句可以看出。 ( 2分)
三. 写作 (30分 ) 参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潘集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伴着明媚的春光,我们迎来本学期的期中检测,到了你们展示才华的时刻。请你细心读题,规范作答,以最出色的表现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补写诗句。(每空1分,共5分)
(1) ,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4)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5)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5分)
梧宅村落,是这个夏天我意外的收获。走近它,你才发现,它竟以这样惊艳的方式给你的生命留下再也无法抹去的印记。它充满古朴、勤劳、友爱、亲妮的鲜活气息,它安于并珍惜安逸、与世无争的平凡生活,它乐享盘古开天辟地所赋予的这片偏远山水的静谧、祥和的自然景致,栽竹养花,种树锄地,溪里摸鱼,上山砍柴……一年又一年,从不为外界暄嚣熙攘的生活所吸引与改变,而是繁衍生息、循回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奇迹。
我深深地眷恋着这方水土。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静谧 繁衍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应为 应为
(3) 文中“眷恋”一词的意思是: (1分)
3.下面关于课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列夫 托尔斯泰》一文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
B.季羡林《我的童年》在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复杂而又真挚的感情。
C.《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D.《与朱元思书》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富春江沿岸的秀美风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不能保持饱满的学习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B.潘集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三人增加到了九人,人数增加了两倍。
C.2015年3月,区实验小学用电量由原先的两千度下降到两百度,用电量下降了十倍。
D.为了避免不再迟到,我特意买了一个闹钟。
5.综合性学习(4分)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了解传统礼仪,不仅是日常交往的需要,还可以继承传统文化,让礼仪走向世界。为了弘扬礼仪文化,学校准备开展礼仪知识发布会。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让同学发布礼仪知识。
(2)你的身边一定有一些不讲礼仪的现象,请你指出来,并提出整改措施。
6.名著知识填空:(2分)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 小说,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二、阅读(共45分)
阅读(一)(16分)
我的母亲 (节选)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7.选文第②③段分别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3分)
8.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3分)
9.请你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有怎样的特点?(4分)
10.“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3分)
11.仿写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同。(3分)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露着奉献的绿丝;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编织着全家的希望;

阅读(二)(15分) 窗 口 (文 / 孙守名)
①德国著名画家格斯林晚年在百病缠身的情况下画了一幅传世名作,画面上,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子双手紧紧抓住窗棂,张大嘴巴,用极度恐慌的眼神盯着窗外。窗外,暮色苍茫,硝烟弥漫……这幅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强烈地震撼着我的那颗脆弱的内心,小女孩的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触及到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常常不能释怀。
②幼年时,曾经居住在乡村的农家土屋,三间低矮、破旧的房舍前辟正门,两边各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窗口。木窗木棂,做工粗朴简陋。有那么几年,常常,父母和兄弟姐妹吃过早饭或午饭,或出工,或上学,家里就只剩下孤独的我。围坐在床上,吃了就睡,睡醒就睁着眼打量着窗口,那个窗口变成了我童年时的全部世界。
③西面的窗口正对着厨房的墙壁,阳光很难照射进来,所以大半时间我是在昏暗中度过。屋内墙角处老鼠啮咬床脚的声音,蟋蟀顺着墙壁爬行的举动,都令我感到恐惧。后来,父母似乎觉察到这一点,便将我移至东面的窗口,我也便看到了窗外的大千世界。
④一只觅食的麻雀飞落到院子里,踱着悠闲的碎步慢慢地走近躺在厨房门口的小猫,慵懒的小猫瞪着迷离的眼神有意无意张望两下。两只蝴蝶上下翻飞,其中的一只落在一枚翘起的绿叶上,振翅欲飞;另一只则绕着她翩然起舞。在屋檐处寓居的雏燕不小心跌落下来,疾飞而至的母燕赶紧飞落想方设法拯救。云儿来了又去,树叶绿了又黄。大片大片的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飞近我脸庞时,我知道,冬天终于来临。
⑤我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童年,窗口给了我生命中对于大自然的最初知识。我懂得了四季轮回,和谐相处,知道了阳光和春雨、落叶和冬雪,学会了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真诚和爱。
⑥有一年因病住院治疗,透过临近病床的窗口我可以张望到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那时,我的心情瞬息万变,忧郁、苦闷和急躁的情绪激荡着我的内心,有时甚至不可遏抑。我开始不断地朝母亲发脾气,一点小事便立即引发我的怒火。整个病房突然变得气氛紧张,柔弱的母亲不断向所有的人道歉,似乎这全是她的错。母亲的做法反而激起我的强烈不满,让我更加变本加厉。夜深人静,慈爱的母亲握住我的手,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只是忧郁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一夜之间,我变得安静下来。凝视窗外,相扶而过的病人,推着小车的护士,随风飘摇的柳枝,似蹲而卧的假山怪石,忽然都变得如此可爱!
⑦生命中,令人感动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身边,只是那些若隐若现的爱和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淡如云烟,稍纵即逝。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才能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窗口,其实就是多彩人生的最好见证。
⑧母亲最后的几个月卧病在床,身体极度虚弱,可她对窗外的世界仍充满好奇和渴望。每天,她都让身边的人搀扶着坐起来望望窗外。窗外有阳光,有邻家的屋顶,有码放整齐的玉米,有白花花的棉花,有鸟儿飞过,有清风明月……那是母亲一生中全部的生活。
⑨透过窗口,母亲时刻盼望着我的归来。事务繁重,身不由己,有时要隔三五天才能去看望母亲一趟。愧疚于心,又百般无奈。我去见母亲,竟与母亲要见我一般成为了最终的一种期待。不止一次,母亲询问身边看护她的人,要他们告诉我归去的具体日期。母亲已然仙逝,而今思之,怆痛于心,悲哽难抑,何可胜道!
⑩脑海深处,时时映现出母亲守候窗口期盼的那种眼神,这必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11)而今,窗口变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我看到了扰攘世界的万千气象,同时也逼出了我灵魂深处的那些“小”来。
12.阅读全文,请你谈谈本文叙述了关于窗口的哪些事情。(3分)
1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14.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3分)
15.谈谈你对“窗口”这一意象的理解。(3分)
16.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下第⑦段有哪些作用?(3分)
(三)古文阅读(14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寓逆旅 (4)烨然若神人
18.翻译句子。(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9.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课文第一段写自己幼年、成年求学经历,采用夹叙夹议手法,情意恳切,语重心长。
B.“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句,表现作者在艰苦环境一心向学的精神。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等句,主要是突出老师的严厉。
D.本文写作特点是善用对比,从中得出结论: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是否专一刻苦。
20.用 / 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益慕圣贤之道 (2)余立侍左右
21.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的原因主要有哪两点?(2分)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概括时必须引用原文词句)
三. 写作 (30分 )
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照亮过我们心中的阴暗的角落;生活中,总有一缕阳光,曾经融化过我们心中的那份冰凉。一个热切的眼神、一张真诚的笑脸、一双在我们跌倒时伸出的双手……阳光,正以她五颜六色的色彩,绚烂着我们的记忆。
请以“难忘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 恰当地使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2)为了便于老师阅卷,请你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潘集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提示:本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卷面分 总 分
得 分 (一) (二) (三)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
1.补写诗句。(每空1分,共5分)
(1) (2)
(3) (4)
(5)
2.(5分)(1) (2分) 谧 衍
(2)(2分) 应为 应为
(3) 眷恋: (1分)
3. ( ) (2分) 4. ( ) (2分)
5.(4分)(1)开场白:
(2)现象:
整改措施:
6.(2分)
二、阅读(一)(16分) (第7、8、10、11题 每题3分题 第9 题4分)
7.
8.
9.
10.
11.
阅读(二) ( 12~16 每题3分 共15分)
12.
13.
14.
15.
16.
阅读(三) (17 、18 题 每题4分, 19 、20、21 题 每题2分 共14分)
17.(1) (2)
(3) (4)
18.翻译句子:
(1)
(2)
19. ( )
20. (1)益慕圣贤之道 (2)余立侍左右
21.
三、写作 (30分 ) 题目:难忘那一缕阳光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