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小说三要素:
①人物、②情节、③环境
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④主旨、⑤手法
百合花
茹志鹃
【作者简介】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人物:
——主要人物:小通讯员、新媳妇
——次要人物:“我”
刻画人物的手法:
主要有细节、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等描写手法,还有侧面描写
环境:
——1946年中秋总攻前(解放战争)
情节:
开端(1-23):小通讯员送“我”去前线包扎所。
发展(24-43) :小通讯员和“我”借被子。
高潮、结局(44-59) :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为他缝衣、献被。
《百合花》写成后,三次被退稿,被指责风格纤细,“缺乏阳刚之气”,没有写重大斗争和英雄人物。
“《百合花》可以说是在结构上最细致、严密,同时也是最富有节奏感的。它的人物描写也有特点,是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得清,最后,不但让我们看清了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
——茅盾
【分析人物形象——通讯员】
(7)现在从背后看过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外貌描写:年轻质朴,充满活力
(7)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做装饰点缀。
(42)看见他背上看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细节描写: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
(8)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神态、动作描写: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6)路上走走停停等“我”,(29)认识到借被子的方法不对,松松爽爽地跟“我”去解释,(42)给“我”两个馍馍。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关心同志,诚挚认真
(54)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牺牲。
——侧面描写: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分析人物形象——新媳妇】
(30)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
——外貌描写:娇俏美丽
(52)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神态描写:害羞腼腆
(33)将她唯一的嫁妆被子借了出来,(58)看到小通讯员牺牲时的铺被子。
——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善良纯洁、深明大义
“我”在文中的作用?
①小说以“我”为线索:通过“我”从团部到前沿包扎所的所见所闻所思,自然而巧妙地把故事串联起来。【情节角度】
②从“我”的视角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形象:从“我”的感情变化中(生气-产生兴趣-逐渐熟悉-爱上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思念牵挂-牺牲悲痛)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人物角度】
③揭示主旨:赞扬了小通讯员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以及自己深深的哀思。 【主旨角度】
④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效果角度】
文章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百合花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33)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第二次:(44)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59)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文章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含义:①表层:指代的是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
②深层:以百合花的高洁、纯净、美丽表现人性的光辉,表现了如百合花一样纯净、美丽、高洁的人性美、人情美。
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现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
在“盖被”中提示小通讯员的心灵纯洁美好就像是一朵洁白无暇的百合花。
红底白花相映,象征着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颂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
文章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
作用:
①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情节角度】
②以“百合花”的高洁纯净美丽来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 【人物角度】
③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主旨角度】
小结:
小说以“我”为视点,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以小见大,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