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国际合作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国际合作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7 21: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国际合作 ----广州海上千年丝路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人教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国际合作进行讲解。首先介绍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施途经,其次介绍了中国在资源、环境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所做出的努力。本节课的内容为选择性必修二整本书内容的总结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分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和产生的劳动地域分工,“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和体现的国际合作的意义出发,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国际合作。第四节国际合作作为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后一节,从国家层面这一区域尺度上探讨区域的联系和发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一带一路”建设实例,进行区域比较、区域综合和区域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智慧课堂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准确认知广州千年海上丝路的地理环境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研广州十三行博物馆,提升实践动手能力。 区域认知: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贸易合作的路线。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传承“丝路”精神,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教学难点 说明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途径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情景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智慧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PART O 新课导入 1.一带一路倡议视频 播放一带一路倡议视频,展示一带一路提出的时间和发展情况,引出广州部分的海上丝路。 2.提出问题 根据视频分析广州海上丝路的千年传奇。 PART I 古:海上丝路--黄埔古港 1.合作基础: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调研小组拍摄的十三行博物馆视频 【学生活动】思考:广州千年前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条件。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海上丝路可以兴起? 政策支持:唯一的通商口岸;区位优势:港口(交通)、行当(企业)、产能过剩(工业生产) 合作方式: 【教师任务】海上丝路中航行的船只,如哥德堡号和皇后号都是木质帆船,多半桅杆设在船的后部,这使船帆能最大限度地借用尾翼风来得到动力。但这种船帆系统的缺点是无法按照风向变化及时调整船帆。请大家思考这些船只是如何漂洋过海的? 【学生任务】学生根据给出的古代地图,分析皇后号帆船是如何从美国驶入中国的。小组讨论三分钟,请代表来回答。 【学生活动】季风和洋流,为古代靠风帆的航行,提供了远洋的动力。 【教师任务】船只进入南海区域后,要通关才能进入商行,《清代广东水师营官兵驻防图》展示了商船在虎门口拿到通行证,再通关到达黄埔古港停播卸货,缴税,然后通过内河航运到达十三行进行贸易,其带来的商品又通过江河水路和陆路到达广袤的中国腹地。最后出关也同样要到虎门口办理出关凭证,这时候他们往往是满载货物,来回的商品主要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任务】通过视频思考贸易的货物种类;中国主要出口的货物有:陶瓷、广绣、丝绸、茶叶等等;西方带来的货物贵重但是不多:钟表、望远镜、皮货等稀罕物件,在中国市场占据的地位不大,因此古海上丝路的国际合作是以顺差为主。 【教师任务】因此,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丝绸业在广州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为什么纺织业发展如此迅速?小组讨论三分钟后派代表归纳总结。 【学生任务】小组讨论,利用白板记录讨论内容,上台展示。 优越的自然条件;国际市场的刺激; 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港口; 产品品质良好、商品化程度高; 政策及历史因素; 合作意义: 【教师任务】对外贸易可以刺激中国工业的发展,上面两幅调研小分队排到的图展示了其他什么方面的意义? 【学生任务】作答。 中学西传,“中国风”的时尚潮流;西学东渐,丝绸陶瓷出现西洋人的身影;贸易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PART II 今:海上丝路--黄埔古港 合作基础 【教师活动】学习完古海上丝路的海港,我们跟随调研小分队来到南沙新港看一看。请同学们思考21世纪的海上丝路为何兴起?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视频,进行归纳总结。 融合政治背景:海洋命运共同体-合作、开放、共赢 合作方式的变化 【教师活动】分析:在海上丝路中,为什么南沙港区逐步取代了黄埔古港的位置?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深水港远洋vs内河港近洋;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 政策支持:国家级新区;科技创新;国家经济重心的转变; 船舶的动力:季风洋流--动力能源; 附 注 观看视频 创设情景 板书 观看视频 任务一 小组讨论 代表回答 观看视频 任务二 作答 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除了港口的变化,贸易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贸易结构的转变 【学生活动】合作方式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 引领广州建设消费型城市; 合作意义 【教师活动】指出国家层面的意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引出区域层面的意义。 提出开放性问题:未来一带一路的挑战和战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利用白板归纳总结。 政治:国际社会反应不一、“内热外冷”问题; 历史:南海争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国际形势不稳定:对外合作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估和海外利益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以点带面,重在示范; 出台国家层面的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坚持我国领土主权,增强我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提升合作意愿,管控南海分歧; PART III 精神升华 传承“古丝路”精神 【教师活动】由于各国国情相异、文化多样、基础不同,仅靠中国一己之力难以支撑起整个沿线的崛起,只有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吸引各国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够真正体现“丝路精神”,再现“丝路繁荣”。 播放习近平倡议视频,与开头呼应。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PART IV 板书 PART V 教学反思 总结: 本节课高中地理课标要求的地理素养基本达到。学生外出调研并制作课堂使用的视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分析广州案例体现了区域认识、;同学们利用广州的港口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分析国际合作得以开展的条件和方式体现了综合性思维;—思维教师展示的一带一路的视频,以及同学们自己讨论出来的政治和历史背景,体现了体现了学科的融合;最后学生可以一齐回答“传承古丝路精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了立德树人的课程标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不足与展望 开展融合课程的时候出现困难: (1)各个学情难把握,需要联合其他学科教师一同备学情; (2)情境化教学,采用的素材要新、要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因此要充分 分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学生设计田野调查和野外实践的目的和问题, 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3)课堂内容深度不够,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我认为如何加深课堂深度也是融 也是融合课程和国际教育理解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 描述过程 观看视频 任务三 新旧转变 小组讨论 任务四 开放性讨论 综合政治、历史、理科背景,分文理小组展示。 辩证思维 观看视频 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