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单元主题
二
三
一
四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及实施
单元主题及目标
一
一、单元主题及目标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单元主题: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演变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理解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能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单元主题及目标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二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输入标题
输入论点一
输入与标题相关的描述,字体建议为微软雅黑或微软雅黑Light。
输入论点二
输入与标题相关的描述,字体建议为微软雅黑或微软雅黑Light,如使用特殊字体,建议将PPT另存备份一份,并将字体转为矢量。
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 (上)第21课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恩格斯人物经历介绍;《共产党宣言》内容;巴黎公社革命简介
初高中教材对比
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涵;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与措施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1课
增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高中更注重建构知识体系、理解因果关系、拓展学生认识
11课
丰富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及其历史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
已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一定的基础了解
对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认识不清楚
没有系统的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具体内容,也未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
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世界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表现;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及其产生的世界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史实) 教学目标 教学形式 核心素养
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知道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知道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主讲,学生互动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对比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识读地图和材料,梳理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感悟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师讲授 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为
什
么
是什么
影响
浅
深
教学设计及评价
三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为什么
问题线索: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不是人民想要的社会?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尝试有哪些?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讲授,通过对比当时社会的不同生产生活状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地认识,用识读材料、图片和播放视频等方式,主动思考“这真的是人民想要的社会吗?为什么这不是人们想要的社会?”。提高史料实证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工人运动
理论经验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从三大工人运动中马克思认识到了工人的力量,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其他优秀学说中吸取了宝贵经验,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本环节围绕“理想社会是什么”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材料,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为什么
问题线索: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不是人民想要的社会?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尝试有哪些?
学生活动:根据史料回答教师提问,从多角度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阅读教材树立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回答教师提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是什么
问题线索: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利用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对比,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探究活动学案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时间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人物 圣西门 傅里叶 欧文 马克思 恩格斯
出身 贵族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贵族
手段 上书拿破仑 期待富人投资 自己出资进行实验 用暴力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 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的最严重的灾难”——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分析指出广大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他们所消费的财富。这个巨大的差额被其他少数人所占有,这恰恰是工人贫困的原因——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必修一》 实行实业制度,应该由实业家(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和学者掌握管理权利。他们的贡献大,收入也相应较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建立“法郎吉”,由资本家做股东,并给投资者以优厚的利息——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在和谐社会制度下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遍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思想政治·必修一》 建立“新和谐公社”,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主张建立由劳动者组成和管理的公社,公社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确立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树立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点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典文献史料,探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让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引导当时的人们解决什么社会问题?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为什么
问题线索: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是不是人民想要的社会?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尝试有哪些?
学生活动:根据史料回答教师提问,从多角度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阅读教材树立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回答教师提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是什么
问题线索: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利用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对比,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
影响
问题线索: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实践的具体实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梳理《共产党宣言》诞生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理论产生
实践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通过讲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实践,为学生提供地图、史料,结合中国的理论实践与创新,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水平1 能够利用历史年表等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的相关史实加以描述,并在叙述时把握各个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能够通过史料分析关于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解释,认识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与发展。 能够感受马克思主义在推动工人运动发展方面的意义,认同其历史价值。
水平2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说明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理解建立更为民主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合理性。 能够利用《共产党宣言》的经典语句和段落,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了解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认识其思想所具有的严密逻辑性。 能够独立探究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尝试从新的角度认识其经验和教训,认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丰富。 感悟马克思的历史智慧与创新精神,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
水平3 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联,并认识巴黎公社发生的时空条件。 能够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节选,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充满活力且符合人的根本价值的社会制度。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作出解释,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实践性。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结合具体史实,请思考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马克思立足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人类思想的优秀成果,深刻揭示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先进、最科学、最严谨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恩格斯称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没有马克思,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不朽的丰碑。
课后作业:
设计特色及教学反思
四
三、教学设计及评价
主体性
基础性
创新性
应用性
目标性
充分探索了“新情境下的新问题高中历史课堂”的课程新模式
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必备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在课上与课后都进行合作探究。
以问题为线索引领课堂,目标明确,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运用课内外史料、视频、图片等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帮助解决历史问题
运用单元大概念设计新课,以关键问题引领课堂,达到了基础落实和能力提升的要求
四、设计特色及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材料使用得当,充分使用文字、地图史料,播放视频,史论结合,难度适中,运用恰当。既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历史课的“味道”。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是取材料信息,辩证分析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对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从课堂氛围来看,本节课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问题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注意培养学生历史的学科素养,加入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内容,用《国际歌》作为背景音乐,结合具体史实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革命精神。
及时肯定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多发言。
教学反思
四、设计特色及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有待改进之处:
本堂课学生并不能直接准确思考到我所预期的内容,这也是学生没有真正落实前面知识的表现,在之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
其次学生在材料提取方面的训练有待加强,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在备课准备课堂材料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情。学科语言不够精炼,提的问题不够清楚,条件不够明确,在语言的严谨性和表述的清晰度上还须加强。
活动环节可以带领学生丰富讨论。
课程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时间,以免造成先慢后快的课堂节奏。
板书也需要加强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更好地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灵活应用教学量规进行评价,仍然需要持续探索。
教学反思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