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五县联考高一地理试题卷
( 考试时长:75 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组(每题3分,共 48分)
甘肃省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下图为甘肃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甘肃省西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 空气稀薄 B. 昼长夜短,日照长
C. 天气晴朗, 日照长 D. 冰天雪地,反射高
2. 甘肃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不利条件是( )
A. 荒漠面积大 B. 水资源短缺 C. 植被覆盖率低 D. 风沙天气多
小明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下图中蕨类植物的化石。工作人员介绍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3亿~4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后来大面积灭绝了。 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该蕨类植物繁盛时,其主要生长在( )
A. 冷干的沙漠地区 B. 干旱的大陆地区
C. 温暖的浅海地区 D. 湿润的森林地区
4. 蕨类植物繁盛时期( )
A.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人类出现
B.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开始出现
高一地理 第1页,共6页
C. 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 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大气受热过程的本质就是能量在太阳、地面、大气之间热传递的过程,直接影响着地面和近地面大气的热状况。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该示意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阴天的夜晚④最强 B. 晴朗的夜晚③最强
C. ②③都为长波辐射 D. ②③都为短波辐射
6.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相比,践行低碳生活,可以使( )
A. ①减弱 ②增强 B. ②增强 ④增强
C. ③减弱 ⑤减弱 D. ④增强 ①增强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 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98°E)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6小时后,飞船与中国空间站顺利成功对接。完成下面小题。
7. 神州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返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可能是( )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8. 神州十七号返回舱表面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 流星 B. 极光 C. 彗星 D. 磁暴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水平层状构造,在野外可以根据颜色、质地、结构等指标对其进行区分。下图为某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言一地细 第 7页
9. 关于丙层的名称及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淋溶层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B. 腐殖质层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C. 淋溶层 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D. 腐殖质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10.若在野外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应准备的工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某地理研学小组在黄土高原某沟谷研学时发现,沟谷上层为黄土,黄土层下面土壤偏红色,最下层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该沟谷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沟谷剖面下层鹅卵石形成时期,当地地理环境最有可能是( )
A. 戈壁广布 B. 青山绿水 C. 火山频发 D. 草茂羊肥
高一地理 第3页,共6页
12. 与上层黄土相比,下层土壤颜色偏红,推测其形成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
A. 炎热干燥 B. 寒冷潮湿 C. 温暖湿润 D. 寒冷干燥
深圳市(22.5°N,114°E)是地域最小的超大城市,地貌类型以丘陵、 山地和冲积平原为主。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空间资源趋紧、环境污染和人口压力等问题,深圳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市记录维管植物高达2086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深圳市记录的维管植物丰富的原因有( )
①土地面积大 ②开发程度低 ③水热充足 ④地形多样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深圳平原区主要的乔木类型为( )
①热带季雨林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③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亚寒带针叶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 小河绕村庄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环抱,下图为菊径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据图,菊径村的房屋分布及原因是( )
A.多分布于左岸,平坦开阔 B. 多分布于右岸,水流湍急
C. 多分布于左岸,风景美丽 D. 多分布于右岸,物产丰富
16.下列有关于菊径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被洪水淹没,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 河流侵蚀强烈,利于村落的形成发展
C.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利于村落发展 D. 位置临近河流,有利于生产生活取水
二、综合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沙漠温室在传统温室的基础上后墙加厚,并加装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大大提升了效益。研究表明, 沙漠温室后墙白天接收的太阳辐射占温室接收的总太阳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会通过墙面和地面进行放热,其中墙面放热量约占 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图示意新疆某处沙漠温室,该温室还有选择性通过不同波长辐射的功能, 以达到最佳
高一地理 第4页,共 6页
保温效果。
(1)分析透明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4分)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该温室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影响。(4分)
(3)与传统温室相比,简述该沙漠温室后墙加厚及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作用。(6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流形态万千,左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河流弯曲景观, 中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 右图示意新月形沙丘及风向。
(1)判断图中实线河道与虚线河道发育的时间先后,并说明理由。(4分)河流流向
(2)指出该河流弯曲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区,并说明原因。(4分)
(3)总结右图中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征。(4分)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先锋树种是指那些常在裸地或无林地上天然更新、 自然生长成林的树种。 白桦是拓荒的先锋树种,可在采伐后的荒山或火烧迹地(森林中经火灾烧毁后尚未长起新林的土地)上生长组成极纯群落,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 图1为冬季白桦林景观图。
材料二 图2为东北地区白桦林集中分布区图, 图3为我国白桦林垂直分布图。
(1)说明我国白桦林垂直分布的规律。(4分)
(2)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白桦林分布区植被群落的特点。(4分)
(3)试写出白桦树的生活习性。(6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同区域差异显著。下左图为我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1)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请分析原因。(4分)
(2)说明甲地土壤肥力明显高于乙地的原因。(4分)
材料二:黄土高原的岗底村将荒山缓坡整治为隔坡沟状梯田(上右图),大大改善了梯田的土壤条件。
(3)说明隔坡沟状梯田在改善土壤条件方面的作用。(4分)2023-2024学年五县联考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D B C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C D A A D
17.(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可以进入温室;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地面辐射能量很少能透出温室,使能量保存在温室中,导致大棚内气温高。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入射至温室内,温室对短波辐射没有阻挡效果;地面和墙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产生长波辐射;室内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后升温,也产生长波辐射;为使大部分热量保存在温室内,温室对长波辐射有阻挡效果。
(3)温室后墙厚实,蓄热能力强,夜间释放热量多,保温效果好;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通过循环水泵传递给地暖管,由地暖管给土壤增温;夜晚土壤能释放更多热量,减轻冻害。
18.(1)时间先后:实线河道发育在先,虚线河道发育在后。理由:河流弯曲河段,由于河流外力作用,弯曲程度会越来越大。
(2)地形区:平原区。原因:平原地区河流受到河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
(3)其形态特征:迎风坡坡形上凸 ,坡度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19.(1)我国南北跨度大,地形类型多样,热量差异明显,分布海拔跨度大(不同海拔高度均有分布);自低纬向高纬,热量逐渐减少,分布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2)寒冷期较长,环境条件严酷,群落结构简单;冬冷夏热,群落季相变化明显。
(3) 白桦树习性喜光,生长速度快,种子传播能力强。
20.(1)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植被稀少,生物活跃程度较差,因此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
(2)甲地:四季分明,夏秋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地下增加有机质来源;冬季寒冷干燥,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
乙地: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分解较快;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强。
(3)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