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分析+模拟练习】2024年1月浙江生物选考考前冲刺-生物与环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真题分析+模拟练习】2024年1月浙江生物选考考前冲刺-生物与环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17:13: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4年1月生物选考考前冲刺之生物与环境
【真题分析】
根据2023年两次选考试卷分析,生物与模块的考查往往贯穿与整本选择性必修2,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综合性的考查,更加考验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考验题干所提供具体生态系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两块内容的考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教材中的专有名词的记忆、相关概念的理解,如种群中的年龄结构、群落中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其次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平时一些易错点积累,如能量流动中的相关知识、种群的增长曲线、生态位、营养级等。
1、(2023年6月浙江选考真题)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 。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 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 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 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 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 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 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 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
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
【最新模拟题练习】
1、(2023浙江台州模拟)“海蜇-对虾-缢蛏-牙鲆”多种类综合养殖是海水池塘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该养殖模式的优点包括空间利用率高、单位产量稳定、养殖效益显著等,下图表示海水池塘中生物的部分食物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明对虾的生物量是其 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量。在较长时间内,该池塘所能维持的中国明对虾的最大数量称为 。影响该值因素有: (写出两点)
(2)在养殖对象中,海蜇生活在表层水域,缢蛏是底栖贝类,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若该海水池塘再添加一种养殖动物,应选择与目前养殖对象 程度较小的物种,以减少其与原养殖对象之间的竞争。
(3)缢蛏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鳀鱼的同化量流入分解者的途径包括: 。
A.鳀鱼的粪便B.中国明对虾的粪便C.鳀鱼的尸体D.褐牙鲆的尸体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与单一养殖海蜇相比,“海蜇-对虾-缢蛏-牙鲆”多种类综合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 。
2、(2023广东模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林木郁闭度高,景色优美,物种丰富。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为食。研究人员对热带雨林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是巨大的碳库,数量庞大的植物能够吸收和固定 ,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海南热带雨林是绿色水库,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独特的雨林景观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些体现了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形成复杂的 ,使热带雨林具有较强的 ,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具有 ,表现为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2)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会导致海南坡鹿数量剧减,原因分别是 。为保护海南坡鹿,政府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以增加其栖息地面积并使之连接成片。
(3)有人建议选择性地砍伐一些高大的林木,以增加海南坡鹿的食物资源。请判断该建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3、(2023上海模拟)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在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可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海洋牧场的部分结构和关系如图所示。
(1)如图方框内①~⑤所示的文字信息,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编号选填)
(2)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 (“水平”或“垂直”)结构。
(3)从生态系统组分分析,海洋牧场的组分除图中方框内①~⑤所示的文字信息外,至少还应有 。(编号选填)
①无机环境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生产者
(4)在海洋牧场的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会改变___________。
A.生境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种群特征 D.生态系统的功能类别
(5)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浮游动物与牡蛎之间的能量流动可表示为牡蛎→浮游动物
C.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表示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D.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表是某海洋牧场各区域洋游动物的调查数据。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浮游动物(个/m3) 20.95 12.11 47.54
(6)要获得表1所示的研究结果,且使研究结果准确和具有代表性,应选择下列实验方法中的__________。
A.在调查区随机取样 B.仅记录物种种类数
C.在调查区多次取样 D.记录所有生物个体数
(7)据题干信息和表1推测,人工鱼礁区域一定高于其他区域的指标是 。(编号选填)
①生物多样性②物种丰富度③恢复力稳定性④生物量⑤抵抗力稳定性
(8)海洋牧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往牧场排放粪便、药物残留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的可能影响 ,(编号选填)并提出合理建议 。(编号选填)
①控制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量②药物残留会导致生物放大
③温度影响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④定期捕捞,维持1/2的环境容纳量
⑤减少甚至禁止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⑥过量排放的粪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⑦某些药物成分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⑧牧场种群规模降低、物种多样性减少
⑨动态监测牧场的种群规模和物种多样性
4、(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红豆杉、华东黄杉、长柄双花木等20余种被外人《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野生动物众多,有云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素有“清凉天地”"天然公园”之美誉的凤阳山,是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或“间接”)价值。凤阳山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四季分明,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凤阳山素有“华东古老动植物的摇篮”之美称,仅杜鹃花就有十几种,造成杜鹃花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的结果。
(3)调查野生红豆杉种群密度时,科研团队选择的样方面积一般为500m2,理由是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科研团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红豆杉细胞再提取抗癌药紫杉醇,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
(4)凤阳山上有很多鸟类以野果为食,上图是能量流经这些鸟类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这些鸟类处于第 营养级,其中B表示 ,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2023浙江金华模拟)某池塘生态系统生活着草鱼、鲫鱼、青鱼、虾、螺蛳等生物,其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数字代表能量,单位:kJ/(m2·a)。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遗体残骸有部分能量能流向M的原因是 。
(2)在测定某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时,可采集样方中该植物的淤泥以上部分、凋落物及 等,将采集物置于65℃烘箱烘干至 之后称量干重并记录。
(3)草鱼、鲫鱼都属于M营养级,但两者在食性偏好,喜居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属于 ,这种现象是经 形成的生物适应性,其意义主要是 。
(4)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 。草鱼的食性属于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浮萍、蚯蚓、蜻蜓等为食,但在调查绘制能量流动图时,将其归为M营养级,其原因是 。
(5)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6、(2023海南省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振兴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多地发现“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乡村发展中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如图为海南五指山市某农场以本地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的“农业废弃物+种茶+养殖+酿酒”的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链“农作物→鸡→人”中,鸡处于第 营养级;研究发现,与直接以农作物为食相比,直接以鸡为食时人增加相同体重需要消耗的农作物更多,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从农作物中摄入的能量不能100%用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原因是 (答出两点)。
(2)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有 (答出两点)等。
(3)家禽的粪便、沼渣等农家肥料可促进茶树等农作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
(4)研究发现,茶树可通过分泌茶多酚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来驱除害虫,这涉及 (填信息种类)的传递,体现了信息具有 的作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4年1月生物选考考前冲刺之生物与环境
【真题分析】
根据2023年两次选考试卷分析,生物与模块的考查往往贯穿与整本选择性必修2,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层次进行综合性的考查,更加考验学生对于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迁移应用,考验题干所提供具体生态系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两块内容的考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特别是教材中的专有名词的记忆、相关概念的理解,如种群中的年龄结构、群落中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其次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平时一些易错点积累,如能量流动中的相关知识、种群的增长曲线、生态位、营养级等。
1、(2023年6月浙江选考真题)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消杀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害虫时,喷施了易在生物体内残留的杀虫剂Q,一段时间后,在该草原不同的生物种类中均监测到Q的存在,其含量如图所示(图中数据是土壤及不同营养级生物体内Q的平均值)。由图可知,随着营养级的递增,Q含量的变化规律是 ;在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物种之间,Q含量也存在差异,如一年生植物与多年生植物相比,Q含量较高的是 。因某些环境因素变化,该草原生态系统演替为荒漠,影响演替过程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该演替过程中,草原中的优势种所占据生态位的变化趋势为 。
(2)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 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 过程。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
【答案】(1) 大幅增加 多年生植物 降水量 变小
(2) 物种组成(生物种类) 物质循环
(3) 空间高,分层多且复杂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通过多种途径流向消费者,每个途径获得的少
2、(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 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 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 营养级。
(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 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 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 演替。
(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_
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 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
(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
【答案】(1) 消费者 繁殖体 二
(2) 水平 遗传 次生
(3)ABC
(4)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
【最新模拟题练习】
1、(2023浙江台州模拟)“海蜇-对虾-缢蛏-牙鲆”多种类综合养殖是海水池塘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该养殖模式的优点包括空间利用率高、单位产量稳定、养殖效益显著等,下图表示海水池塘中生物的部分食物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明对虾的生物量是其 在一定时间内的积累量。在较长时间内,该池塘所能维持的中国明对虾的最大数量称为 。影响该值因素有: (写出两点)
(2)在养殖对象中,海蜇生活在表层水域,缢蛏是底栖贝类,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若该海水池塘再添加一种养殖动物,应选择与目前养殖对象 程度较小的物种,以减少其与原养殖对象之间的竞争。
(3)缢蛏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鳀鱼的同化量流入分解者的途径包括: 。
A.鳀鱼的粪便B.中国明对虾的粪便C.鳀鱼的尸体D.褐牙鲆的尸体
(4)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与单一养殖海蜇相比,“海蜇-对虾-缢蛏-牙鲆”多种类综合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 。
【答案】(1) 净次级生产量 环境容纳量 食物(鳀鱼、扇贝)的量、天敌(褐牙鲆)的量、池塘的大小
(2) 垂直 生态位重叠
(3) 分解者、消费者 BCD
(4)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2、(2023广东模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林木郁闭度高,景色优美,物种丰富。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要以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为食。研究人员对热带雨林开展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海南热带雨林是巨大的碳库,数量庞大的植物能够吸收和固定 ,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海南热带雨林是绿色水库,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独特的雨林景观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些体现了海南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形成复杂的 ,使热带雨林具有较强的 ,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具有 ,表现为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相对平衡状态。
(2)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会导致海南坡鹿数量剧减,原因分别是 。为保护海南坡鹿,政府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以增加其栖息地面积并使之连接成片。
(3)有人建议选择性地砍伐一些高大的林木,以增加海南坡鹿的食物资源。请判断该建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 CO2 直接和间接 食物链和食物网 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2)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导致种群的生存环境恶劣,食物和栖息空间减少,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的机会增加,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3)合理。热带雨林郁闭度高,有选择性地砍伐一些高大林木可以提高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对光照的利用率,促进林下植物生长,丰富海南坡鹿的食物资源。
3、(2023上海模拟)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在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可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海洋牧场的部分结构和关系如图所示。
(1)如图方框内①~⑤所示的文字信息,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编号选填)
(2)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 (“水平”或“垂直”)结构。
(3)从生态系统组分分析,海洋牧场的组分除图中方框内①~⑤所示的文字信息外,至少还应有 。(编号选填)
①无机环境②分解者③消费者④生产者
(4)在海洋牧场的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会改变___________。
A.生境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种群特征 D.生态系统的功能类别
(5)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浮游动物与牡蛎之间的能量流动可表示为牡蛎→浮游动物
C.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表示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D.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某些鱼类的环境容纳量
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表是某海洋牧场各区域洋游动物的调查数据。
海带养殖区 牡蛎养殖区 人工鱼礁区
浮游动物(个/m3) 20.95 12.11 47.54
(6)要获得表1所示的研究结果,且使研究结果准确和具有代表性,应选择下列实验方法中的__________。
A.在调查区随机取样 B.仅记录物种种类数
C.在调查区多次取样 D.记录所有生物个体数
(7)据题干信息和表1推测,人工鱼礁区域一定高于其他区域的指标是 。(编号选填)
①生物多样性②物种丰富度③恢复力稳定性④生物量⑤抵抗力稳定性
(8)海洋牧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往牧场排放粪便、药物残留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对生态系统平衡造成的可能影响 ,(编号选填)并提出合理建议 。(编号选填)
①控制工农业废水的排放量②药物残留会导致生物放大
③温度影响生物体内各种酶的活性④定期捕捞,维持1/2的环境容纳量
⑤减少甚至禁止水产养殖使用抗生素⑥过量排放的粪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⑦某些药物成分抑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⑧牧场种群规模降低、物种多样性减少
⑨动态监测牧场的种群规模和物种多样性
【答案】(1)②⑤
(2)水平
(3)②
(4)ABCD
(5)D
(6)AC
(7)①②④⑤
(8) ②⑥ ①④⑨
4、(2023浙江校联考模拟)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其中红豆杉、华东黄杉、长柄双花木等20余种被外人《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野生动物众多,有云豹、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素有“清凉天地”"天然公园”之美誉的凤阳山,是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填“直接”或“间接”)价值。凤阳山属于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四季分明,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凤阳山素有“华东古老动植物的摇篮”之美称,仅杜鹃花就有十几种,造成杜鹃花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是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 的结果。
(3)调查野生红豆杉种群密度时,科研团队选择的样方面积一般为500m2,理由是 。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科研团队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红豆杉细胞再提取抗癌药紫杉醇,这样操作的优点是 。
(4)凤阳山上有很多鸟类以野果为食,上图是能量流经这些鸟类所处的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这些鸟类处于第 营养级,其中B表示 ,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答案】(1) 直接 时间
(2)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 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
(3) 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 既增加了紫杉醇的产量,又保护了红豆杉
(4) 二 该营养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2023浙江金华模拟)某池塘生态系统生活着草鱼、鲫鱼、青鱼、虾、螺蛳等生物,其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数字代表能量,单位:kJ/(m2·a)。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遗体残骸有部分能量能流向M的原因是 。
(2)在测定某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时,可采集样方中该植物的淤泥以上部分、凋落物及 等,将采集物置于65℃烘箱烘干至 之后称量干重并记录。
(3)草鱼、鲫鱼都属于M营养级,但两者在食性偏好,喜居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属于 ,这种现象是经 形成的生物适应性,其意义主要是 。
(4)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 。草鱼的食性属于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浮萍、蚯蚓、蜻蜓等为食,但在调查绘制能量流动图时,将其归为M营养级,其原因是 。
(5)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m2·a)。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M营养级的某些生物可以取食遗体残骸
(2) 淤泥以下部分 恒重
(3) 生态位分化 自然选择 合理、高效的利用环境资源(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4) 营养级 草鱼主要以藻类和浮萍为食
(5) 2488 6.3%
6、(2023海南省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乡村振兴的实际推进过程中,多地发现“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四小农场是乡村发展中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如图为海南五指山市某农场以本地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的“农业废弃物+种茶+养殖+酿酒”的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食物链“农作物→鸡→人”中,鸡处于第 营养级;研究发现,与直接以农作物为食相比,直接以鸡为食时人增加相同体重需要消耗的农作物更多,这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鸡从农作物中摄入的能量不能100%用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原因是 (答出两点)。
(2)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优势有 (答出两点)等。
(3)家禽的粪便、沼渣等农家肥料可促进茶树等农作物的生长并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
(4)研究发现,茶树可通过分泌茶多酚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来驱除害虫,这涉及 (填信息种类)的传递,体现了信息具有 的作用。
【答案】(1) 二 逐级递减 鸡摄入的能量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3)施用农家肥料后,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茶树等农作物利用
(4) 化学信息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