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省市重点高中2023级高一学生素养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
注。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
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
美学理论的研究。
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
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是尚象重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象”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
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豪符号创造中就充分
体现出来。
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
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
视审美意象的创造,是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美学家和艺术家正是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园林艺术的“虽由人作,完在天开”等。不少理论家也
是围绕着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来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代表性人物如刘勰、司空图、王昌龄,
张怀獾、孔额达、苏轼等,这对于把握和认识中国美学史本来面貌和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还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
方法论的启示。意象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范骑,体现了中国美学运思的基本特点,也体现了中
国古人最基本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所以它具有很强的统摄力,不仅能凸显出意象在中国美
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有助于人们把提中国古人特有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和运思方式,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荆州市省市重点高中 2023级高一学生素养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项,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第 3段可知,其一,材料并未提及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与
合理性”和“意象美学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的有正确理解,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
的重要前提;其二,据材料,“正确理解”也只是“把握意象美学现代价值”的前提,而非“重
要前提”故,C项错误。
2.D项,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二原文,但其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没能充分重视不同民
族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价值从而发展出经验的广泛的手段来,西方的美学存在着非常明显
的缺陷,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故,D项错误。
3.B项,考查论据选取。B项“疏密肥瘦,各有其态”重在论述书法的结构之道,而非意象。不
符合“重视审美意象的创造”这一重要特点。
4.示例:①材料一主要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的意义着手,从三个方面阐明了
中国当代美学家何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即“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
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
重要性”和“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美学史面貌提供方法论的启示”;②材料二侧重于论
述意象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具有阐释当代艺术和审美现象能力,并从“对于美
学这门学科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理解”和“对于意象美学阐释现代艺术和审美的能力的理解”
两个方面给出了把握意象美学的现代价值的途径或方式。(共 6 分,每点 3 分。其中:观点
2分,结合内容适当阐述 1分。)
5.D D项无中生有,由文本可知,“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是因为“我”我知道小岫
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6.C A项,“突出了小岫的任性”有误,全文并未对小岫这一形象进行贬斥;小岫在爸爸眼前来
去决定的随意正是她随性、天真个性的表现;B 项,“小岫的言行举止决定着本文的叙事节
奏。”有误,本文记叙了“我”和小岫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因此,“我”的言行举止决定
着本文的叙事节奏;D项,沿途的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多处景象描写看似闲笔,实际都围
绕着“到橘子林去”这一主要线索开展,符合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的特点。
7.示例:①急切,聪慧。“还不等父亲问她,她就又抢着说了”突出了作为儿童的她在父亲面前
的聪慧。②随性、率真、单纯、可爱。“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
着我向前走”“橘子林近在咫尺,却被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停下脚步”;“回家告诉妈妈:
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③有自己的小心思。看见两个赶车人修理马蹄子后,偷偷地注
视着自己小指甲,并坚定地向家走去。(每点 3分,任意答对 2点即可得满分)
8.示例:①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事,可使叙事真实可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情感。②采用第一人称“我”叙事,可将“我”和小岫去
橘子林途中的见闻、经历、感受直接向读者讲述,使语言生动、不生硬。③第一人称的有限
视角叙事,读者不知事件全貌,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每点 3 分,任意答对 2 点即
可得满分)
9.D 司马,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
守之佐,实为闲职。“江州司马”是一个散官,有官名而无实际职务。
10.B(A.代词,代指曹刿/副词,加强诘问语气;B.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C.助
词,的/助词,主谓取独;D.介词,凭,靠/介词,来)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 1页(共 3页)
{#{QQABAYSEoggIAAJAABgCQQmICgEQkACAAKoGhEAEMAIBAQFABAA=}#}
11.C.材料一通过描写长勺一战,只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根本是
“取信于民”,并未体现他的远大抱负。不是一回事。
12.D
13.(1)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
浅,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鄙:鄙陋,
目光短浅。共 5分,每点 1分,句意通顺 1分)
(2)(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
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及:
来得及、跟上。爱:怜悯。重:再次。服:对……屈服;共 5分,每点 1分,句意通顺 1分)
14.D项“全然无李白诗词中的豪壮之情和超然之意”有误,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感,却亦有壮情
和超然之意。
15.示例:①景物伟丽,意境雄浑。本诗主要是写诗人在阁夜的所见所闻,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
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一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千年往迹写到当前现实,
气象雄阔,上天下地,俯仰古今;②感情深沉悲愤、起伏顿挫有致。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
却在诗歌的声情合一、回环起伏中,融入了壮情和超然之意。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
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
的境遇而感慨万千,却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围绕诗歌内容,从诗歌意象深广,
意境雄浑,感情深沉等点着手即可,每点 3分,视作答要点酌情给分)
16.①何事长向别时圆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 ④皓月千里 ⑤直挂云帆
济沧海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共 6分,每小题 1分,错漏增删一字,不得分。不跨题扣分)
17.①左顾右盼 ②博闻强记 ③成本大套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成语(俗语)运用能力。①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考
虑周密;后多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左顾右盼,指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
态。此处用“左顾右盼”较为恰当。②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
大量地引用材料。博闻强记,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仅看“随时引证许多作品”这一句,
可以选用“旁征博引”,但从全段的语境来看,用“博闻强记”应恰当一些。③连篇累牍,形容
篇幅过多,文词冗长,含贬义。成本大套,“成本大套”在这里是指“成本整段”地“背诵”。结
合语境,用“成本大套”较好。
18.本题考查具体语境中不同称谓的表达效果。
答案要点:
①突出人物的不同身份。白求恩既是医生,又是共产党员。
②强调对人物情感态度。“白求恩医生”表现了边区军民对白求恩医治伤员的感激和“高明”
医术的称赞;“白求恩同志”,表现了作者对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评价和崇敬之情。
③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称谓,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答对 1点的 2分,答对 3点得 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9.答案要点
(1)“梁”的意思是物体中间隆起呈长条的部分,“脊梁”比“脊背”更加形象、准确。
(2)“后身”所指范围比较广,而“窍”指窟窿,从“后窍”喷出烟雾显然比从“后身”喷出更加准
确、生动。
(3)“一股”只能表现出烟雾的形态,“一阵”不仅表现烟雾的形态,还表现烟雾在空中弥漫
一段时间,使场景生动形象。(每点 2分,共 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 2页(共 3页)
{#{QQABAYSEoggIAAJAABgCQQmICgEQkACAAKoGhEAEMAIBAQFABAA=}#}
20.答案要点:
(1)单音节词。如“只一跃”的“跃”、“牵一根绳”的“牵”等,使句子表达凝练简洁。
(2)词类活用。“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小”活用作动词,写出人物沿溜索滑向对岸的动态,
颇有画面感。
(3)短句使用。多用短句少用辞藻修饰,如“走到索前”“只一跃”“脚一用力,飞身离岸”等,
使描写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每点 3分,任意答对 2 点即可得满分。答题要求:选准角度,1 分;举出例子,1 分;表
达效果 1分。)
21.具体分析:
①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出自《七古咏蛙》。原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
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此诗作于 1910年,此时的毛泽东正在湘乡县
立东山小学堂学习。此诗显露出他血气方刚的赤子之心,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通过
对青蛙的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挽救国家的迫切渴望。
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诗:孩儿立志出
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
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的词《满江红·和郭
沫若同志》。这句话其有两层意思:“一万年”三个字包含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意为
哪怕是一万年也要搞下去,“太久”两个字刚充满了时代感和紧迫感,从而引出了“只争朝夕”
这一争分夺秒时不待我的鲜明主题。
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原诗: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主席的这两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仅劝慰了柳亚子,也在持续治愈着后世的我们。它说的是心态,是高度,也是格局。人生
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人生在世,不能太过抱怨,要放开心胸,放宽眼界,
才能看到美好的风景。
⑤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原诗出自《忆秦娥·娄山关》。原词:西风烈,长空雁叫
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词体现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表现了领导人慷慨豪迈、
百折不挠的革命情怀。
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原诗出自《沁园春·长沙》。原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
飞舟?这两句词表达了诗人内心渴望改造旧中国、掌握民族前途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以天
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在写作时,能合理引用其中两三句,明确立意,并展开论述,分数应在 40分以上;如
能合理引用两三句材料并综合立意,且论证内容充实,方法得当,可得 45分以上;若能进
一步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指出其对于青年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意义,可得 50分以上。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 3页(共 3页)
{#{QQABAYSEoggIAAJAABgCQQmICgEQkACAAKoGhEAEMAIBA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