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学习目标:1. 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
2.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主题: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商业贸易的变化发展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
概念解读: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形成的每一个阶段都跟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间 方式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15C16C
17—18C
18C60—19C中
19C70—20C
阅读课文第1小标题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
商品输出
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
开始形成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进一步发展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5世纪以前的旧航路:转口贸易
(1)中国或印度→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小亚细亚→欧洲
(2)印度→(海路)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
(3)中国→(海路)红海→(陆路)苏伊士地带→埃及→欧洲
意大利、穆斯林做中间商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开始形成(雏形):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1.推动因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结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雏形出现)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二)初步形成:
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1.推动因素: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家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结果: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三)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后
1.推动因素:
材料一: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场;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 ……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结合图文材料,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蒸汽机车和轮船
(1)工厂制的推动:
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工厂所需的原材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
(2)交通条件的改善: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殖民扩张的扩大:
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们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结果: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后
1.推动因素:
(1)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 (为主) 资本输出
(为主)
时间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本质 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控制殖民地的
经济命脉
方式 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 开银行、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政治贷款
目的 都是列强大规模经济侵略、掠夺财富的手段 (2)瓜分世界的狂潮
2.结果: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一: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特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有些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有自己直接去夺取。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商业公司,掠夺起来却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市。
工业革命后,工厂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工厂所需的原料也需从世界各地获取,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工业产品,收购原材料,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推动力
材料二: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史》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根本推动力;
②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是主要途径;
③两次工业革命是助推剂;
④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世界市场的驱动力?
材料 早在15-16世纪,随着沟通东西方之间、新旧大陆之间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也随之出现。16-18世纪,西欧国家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展开,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化运动。以它所提供的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西方国家工业化获得巨大成就和垄断之确立之际,在西方国家统治、控制落后农业国家和地区的条件下,终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而实现了近代世界经济的整体化。
——周友光《两次工业革命概述》
★问题探究2: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
(1)对世界: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联系
(2)对欧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对殖民地:是灾难,导致亚非拉的贫穷落后;客观上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
世界市场
重大事件
开始形成
(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
初步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第一次
工业革命后
最终形成
第二次
工业革命后
中国
1368— 明 朝 —1644
1636— 清 朝 1840 — 1912
遭受侵略
对外政策
葡萄牙取得在
濠镜澳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
抗击沙俄
鸦片战争,被迫卷入
海 禁
闭 关 锁 国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贸易中心转移
16—17世纪,南亚、东南亚、东亚形成了新的亚洲贸易中心。
(1)欧洲:
(2)亚洲: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表现
1.贸易中心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
(2)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16-17世纪
(二)表现
1.贸易中心转移
(1)欧洲贸易中心的转变
(2)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
(3)新贸易航线、枢纽的形成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7世纪伦敦证券交易所
世界第一个百货公司的乐蓬马歇百货公司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商品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
银行、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等
(1)新式商业经营方式: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①出现:
②扩展:
名词解释:
商品交易所
中世纪时,集市是交易的主要方式。集市通常一年只举办1到2次,难以形成连续的交易。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中世纪的欧洲集市
伦敦皇家交易所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 旧址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证券交易所
名词解释: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606年现存世界最古老的股票,股票持有人为彼得·哈尔门松,票面价值为150荷兰盾。
.....荷兰东印度公司源于1600年以前一次由荷兰多个省份的投资者共同出资赞助的亚洲探险活动。……由六个省份的投资者组建的贸易垄断组织能够将投资者的资本锁定10年期限,并且只有当利润超过投资的资本时,才能进行分红。
——威廉·戈兹曼《千年金融史》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7世纪初,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金融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创立银行 ①出现:
②扩展:
名词解释:
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任务的信用机构。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
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
特权:
接受政府存款、向政府提贷款,以及发行银行券等方面
地位:
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1694年 英格兰银行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 公司 ①出现:
②扩展: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采用
名词解释:
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
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全部责任的经济组织。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1)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股份制 贸易公司 ①目的:
②建立:
③特权:
④影响:
名词解释:
股份制
公司资产分为等额股份,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
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
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自行铸币、拥有武器
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
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印度及东南亚国家)
(美洲及加勒比海一带)
史料阅读:东印度公司有什么特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艾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东印度公司)总督机器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
贸易特权:垄断贸易
立法权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2)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近代银行:
近代股份制企业;
证券机构;
百货公司。
①背景:
鸦片战争后、列强入侵
②表现: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2)被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的建立 ①外国人创办:
②中国人自办:
股份制企业出现 ①背景:
②代表: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
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汇丰银行
“汇款丰裕”
中国通商银行
发行银元、银两特权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2)被引入中国:鸦片战争后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证券机构 出现
大型百货公司 的出现 ①出现:
②扩展: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上海平淮股票公司
★问题探究:分析英国东印度的特点及目的,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股份制公司的认识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材料1: 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该公司成立当年,即进行航行白海的冒险尝试,要发现新的地区和岛屿,深入俄国内地。…… 1600年又组织了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材料2:材料二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1)特点:特权贸易公司;政府支持建立;采用股份制;拥有经
济和军事双重功能。
(2)目的:整合远洋贸易领域的企业和资源,获取超额财富。
(3)认识:引发经营方式变革,带动一批民族工商业企业兴起;
推动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
思想观念;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3、商品种类的增多
①烟草、咖啡、可可、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②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
③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④鸦片贸易。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4. 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材料1: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荷兰成为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2:在英国……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3: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17世纪
荷兰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19世纪中叶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形成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合作探究】
材料: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号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统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及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的消费。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试分析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提示: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欧洲列强将广大的亚非拉地区纳入其殖民统治,这就使欧洲与外界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商业资本获得了无比广阔的活动场所;与此同时,欧洲商路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英国相继崛起,成为海上强国。从空间上看,商品销售的市场空前扩大,遍布世界各地;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数量急剧增多,在欧亚两周市场上,出现了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玉米、番茄、马铃薯等新物种;亚非洲出产的大米、蔗糖、茶叶和咖啡等也大量涌入欧洲、美洲市场;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国家,结果使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香料这样一些历来只是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商品。商业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扩张。二者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形成了紧密的关联。
世界市
场形成
近代商业
贸易变化
15—16c新航路开辟
16C--18C早期殖民扩张
18C60—19C中工业革命
19C70—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1、贸易中心转移
2、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3、商品种类的增多
4. 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
【课堂小结】
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
商业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扩张。
世界市场(全球化)
反
推
动
促
进
■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坚持对话协商,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课堂练习】
1.1813—1844年,印度输出的原棉由4000多吨猛升至4万吨;1813—1828年,从加尔各答出口的生丝激增近17倍;同时,罂粟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这表明印度
A.对华贸易量的激增 B.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C.经济殖民地化加深 D.自由贸易走向繁荣
2.17世纪末,印度丝绸取代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地位,孟加拉成为丝绸生产国。这导致输入欧洲的亚洲纺织品结构发生变化。169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的商品总值约540万盾,这些产品来自于从日本到也门摩卡的一系列代理点。其中,孟加拉产品所占份额不低于1/3,而这其中1/2都是孟加拉丝绸和棉织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荷兰( )
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C.为国内工业生产掠夺原材料 D.对丝绸和棉织品的要求发生变化
3.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4.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和贝壳,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他们更多地从事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等职业,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荷兰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农业发展
C.荷兰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荷兰地处欧洲的交通要地
5.17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的茶叶和其他地区的咖啡、巧克力、糖等物品,取代了长久以来由香料扮演的经济和文化的角色,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并开始成为欧洲饮食生活中的新宠。这说明
A.中国商品主导了欧洲的经济贸易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殖民扩张推动了商业革命的发展 D.西欧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