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课堂内容
壹
基础介绍
叁
课文分析
贰
文意疏通
壹
基础介绍
作品介绍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字词检测
唐雎 怫然
韩傀 免冠徒跣
缟素 庸夫
色挠 以头抢地
jū fú
guī xi n
g o yōng
náo qiāng
贰
文意疏通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派遣
用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施予恩惠
介词,从。
不
即使这样。然,这样。
出使
到
于是
派遣
同“悦”高兴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施予恩惠,用大的地方换小的地方,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希望终身守护着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遣唐雎到秦国出使。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对……说。
用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况且
凭借
在意。错,同“措”。
让安陵君扩大领土。
广,增广、扩充。
违抗我。逆,违背。者,助词,不译。
是轻视我吗?
轻,轻视,看不起。
把
代词,指秦王的话
即使
哪里只是
守护
【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土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了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
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碰,撞。
横尸在地;伏:使...倒下
愤怒的样子
对人的敬称
听说
不曾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使...流
译文:
秦王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经听说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仓,同“苍”
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如果
穿白色丧服
这样
拔
平庸无能的人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穿过
主谓取独
译文: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白色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怒气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使二人倒下,使血流五步,让天下人都穿着丧服,今天就是这样。”(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面露胆怯之色。挠,屈服。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明白,懂得
只,仅仅。
因为
凭借
译文: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哪里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 了,可是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留,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
叁
课文分析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取得胜利。
(二)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4、本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1)秦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也”。
(2)“秦王不说”,于是“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因”解释为“因此,于是”,秦王不高兴,安陵就要派使臣去,可见安陵国之弱。
(3)秦王当时尚未统一天下,却在文中自称“天子”,说自己一怒,就 “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可见秦国之强。
4、本文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通过对话展开,下面请两位同学来扮演一下秦王和唐雎,来感受一下人物的性格和语气。
秦王 文本内容 秦王 分析 唐雎 文本内容 唐雎
分析
第一回合
第二回合
第三回合
·不听寡人,何也?
·逆、轻寡人?
·且秦灭韩亡魏
·怫然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色挠,长跪而谢之·韩、魏灭亡
颐指气使
阴险狡诈傲慢自大
骄横狂暴
盛气凌人
狂妄无知
色厉内荏
外强中干
前倨后恭
·否,非若是也。
·受地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易
·岂直五百里哉
·义正辞严
·有理有节
·闻布衣之怒乎?
·士之怒: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天下缟素
·与臣将四,挺剑而起
·沉着冷静
·毫不示弱
·智勇双全
·不屈不挠
折服秦王
·不畏强暴
·忠君爱国
人物形象: 对话中见对比
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外强中干的封建统治者。
一个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据理力争,有胆有识,具有凛然正气,不畏强暴的谋臣。
一个软弱无才,但有见识会应对,知人善任的附庸国主。
对比
反衬
(五)语言分析
课文小结
《唐雎不辱使命》以虚构的笔法表现“士”面对国难义不容辞的慷慨以赴,面对秦王恐吓的沉着冷静,歌颂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唐雎是“士”精神的化身,所以对其品格的赞赏,就是对“士”精神的赞颂。他守住的不仅仅士安陵国的土地,更是国家的尊严和正义,以及“士”的魄力与精神,为后世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不辱使命的人?试着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蔺相如、荆轲、晏子、周恩来等
2、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拓展延伸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