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授课《 千米的认识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复习铺垫
1、大家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①做一做: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
2旗杆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②填空: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比米的的长度单位呢?
自学探究
1、千米的初步认识
课前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路标,了解路标上的“4千米”“8千米”、“5公里”等。
2、千米的初步建立
让学生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一圈长250米,沿着跑道走4圈,是多少米?
让学生在课前尝试测量出跑道上100米长的距离。再沿着量出的距离跑几圈,是1千米?
3、并完成练一练。
<1冰箱的高度是140 ( )。
想一想:沿着量出的距离步行几次是1千米?
A 厘米 B 米 C 千米
<2世界上最大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将使慈溪到上海的路程缩短200( )。A 厘米 B 米 C 千米
3 、预习例5。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渐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预习填空:
8千米=( )米 6千米=( )米
4千米400米=( )米 3千米25米 =( )米
6千米720米 =( )米 6000米=( )千米
9000米=( )千米 2750千米=( )千米( )米
5830千米=( )千米( )米
7308千米=( )千米( )
三、巩固测评
1、填空: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街头到天台距离27( );
数学课本厚7( ); 学校跑道长250( );
成人3小时行15( )。
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时间连接起来)。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4、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四、学习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