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9 09:4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 高中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8月第1版 授课题目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学业要求: 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层面: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已具备初中所学的明清知识,对于明清概况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了解不深;但还未学习纲要(下)的世界史课程,对于理解中外联系有一定困难; 思维能力层面: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较容易接受该课涉及的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存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第15课《明清中叶经济与文化》,本课通过四个子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讲述明清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概况,进而说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转型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认识到明清思想领域的成就的原因,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二)借助图像史料、文献史料,增强分析与思考,合作与探究的能力,增强历史思维,认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三)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家国情怀。 (四)通过学习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白银输入和西学东渐,关注世界与中国的联系,认识到世界文明的交流互动与借鉴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经济与思想的变化 难点:明清时期经济与思想的变化变化所反映的社会转型
课型 课堂讲授课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
板书设计 变: 不变: 【经济】 农业:农作物之变 手工业:经营方式之变 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 商业:商人规模、商业资本之变 【思想】 萌新 承古 陆王心学 李贽、王夫之、黄宗羲 【文化】 小说:四大名著 宋元话本基础 戏曲:京剧 地方戏和昆曲基础 科技:医药学、农学、工艺学、地理学 总结性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7分钟 导入新课: 材料1:《盛世滋生图》几幅细节图。 材料2: 《盛世滋生图》作者,清代宫廷画师,徐扬在题跋书:“钦惟我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渔樵上下,耕织纷纭,商贾云屯,市廛鳞列……” 提问:从图中看到什么,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经济社会概况如何? 根据学生回答,予以肯定与指导。 指导学生时空定位 清朝中期1759年, 苏州城镇乡村,阊门一带 过渡:清朝的繁荣可追溯到明末 学生自行观看 举手回答: 看到田园村舍……商铺林立……一派市井繁华景象……反映了清朝盛世景象…… 1.采用图像史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信息,并概括回答。 3.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10分钟 自主探究: 2分钟提前预习课本p83-84,后选择几个学生上台到黑板根据前后文回想课本知识填空。 (1)农业领域 ①明朝中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
___、____的推广种植, 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日益兴盛,_________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2)手工业领域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_______,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表现为“机户_____,织工____” (3)商业领域 ①美洲等地的_____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______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_____和____。 ③以____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___________的核心。 思考讨论: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_______ 联系时代背景,假如你是黄崇德,你会怎么做? (教师可加以引导——购田置地,并解释此时社会经济的概况:虽有然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出现了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小范围的,社会主流仍是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的根本——此乃明清经济之“不变”) (借助史料加以解释——材料3:“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清·钱泳《履园丛话》) (1)玉米;甘薯; 多种经营;经济作物 开设工厂;出资;出力 白银;贸易;徽商;晋商;经济;地区贸易网络。 学生可能会回答如买官……资本再投入……买房 增强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10分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材料4“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5“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理)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朱子文集》材料6“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材料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明)王阳明《传习录》
1.提问:根据材料,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材料8“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盛,则天理灭。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三纲五常终变不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9“臣子无说君父不是之理,此便见得是君臣之义处。”——(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10“人但率性而为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条教禁约,皆不必用”——(明)李贽《李氏文集》 材料1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明)黄宗羲《原君》 2.提问:根据上面四则材料,对比传统程朱理学,分析明清新思想有什么倾向?出现这些倾向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相同点是都源自宋明理学。 不同点是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作为客观存在的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天理即是人心,人的主观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 回答: 明清时期出现一股进步的思想解放思潮,要求个性自由,反对三纲五常,君主专制。 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专制统治强化 增强学生的概括和对比分析能力。 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和材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思考原因。
15分钟 知识比拼 学生们填写完学案的表格后,使用希沃白板ppt里的游戏环节,在此设计基础知识考察,选择随机挑选两个小组上台比拼 表格答案如下: 1.小说 名称成书时间作者特点《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写作体《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朝中期吴承恩神话小说《儒林外史》清朝关敬梓讽刺小说《红楼梦》清朝中期曹雪芹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2.戏曲 (1)戏曲创作:趋向_____,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清朝______等 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_____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______,并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答案:长篇化;汤显祖;孔尚任;昆曲;京剧 3.科技 (1)传统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著作类别作者《本草纲目》医药学李时珍《农政全书》农学徐光启《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宋应星
(2)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①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②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3)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①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______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_______,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答案:利玛窦;欧洲测绘技术 教师答疑 教师重点说明这些思想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进行知识比拼 学生提前根据课本填写表格,能够掌握基础知识 2.比赛的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分钟 最后,通过板书带大家回顾基础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