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课题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学重点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 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笔记本、教材
教学过程 热身活动 复习秦维护统一的措施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华夏族会改称为“汉族”,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汉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图中人物是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大汉王朝。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跟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汉朝的盛衰情况。 新知探究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知,强大的秦王朝因实行暴政短命而亡,又经过4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末农民起义以来的动荡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巨大进步;同时也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之后,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 2 汉初经济 (1)休养生息 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第20页第一目第二段的内容,并思考问题:汉朝建立初年,社会经济的景象是怎样的?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生:景象:经济凋敝,即使皇帝也“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如果我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如下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具体如下:(1)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2)发展农业生产。(3)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重视“以德化民”。 (2)文景之治 师:实行上述政策,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呢? 生:“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即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还出现了“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生: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师:这是汉初的经济状况,那汉初的政治状况如何呢? 3、汉初政治 (1)郡国并行 师:展示汉初形势图,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产生什么影响? 生: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政治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有所损益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下诸侯王势力膨胀,给汉朝统治埋下隐患。 (2)七国之乱 师: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文景之治”不是汉朝的强盛时期,但为汉武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师:到了武帝时期,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渐盛。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 生:依据教材内容及上述材料,回答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汉武帝的对内政策 政治上:(1)推恩令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中(内)外朝制度 目的: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 特点:将执行权与决策权分离,用中朝官来压制外朝官 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3)察举制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作用:提高官员质量;任免权由中央掌握,加强中央集权。 (4)设刺史 目的:加强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影响:强化地方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师:到了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方面,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后,土地兼并日盛,豪强势力扩大,而商人资本的发展则加剧了这一过程,使社会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匈奴也加强了对边境的压力,而对外战争需要的经济基础却由于诸侯王的存在而难以巩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黄老之术就行不通了,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和改行国家干预政策。—— 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经济:(1)改革币制经济 汉武帝下令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分别负责鼓铸、刻范、原料供应,规定只许用三官五铢钱,严禁民间私铸。 盐铁官营 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影响:积极方面: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利于稳定统治秩序,②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充实国家财政”,③增强了国力和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方面:④阻碍了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均输平准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4)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作用:增加了大量的收入。 思想上:尊崇儒术 ,设立五经博士 拓展: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4)“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2、汉武帝的对外政策 生:(1)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张骞通西域(3)西域都护府 师:就统治措施归纳方法,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 (三)东汉的兴衰 1 、王莽篡汉 生: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西汉灭亡的原因。 师: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王朝更是声名远播。“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更是激励无数中国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前赴后继。如此强大的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 其原因主要有:(1)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2)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3)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4)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 师:在这种情况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得政权,建立了新朝,西汉灭亡。(拓展)王莽是汉元帝之后王政君的侄子。因父亲早死,没有被封侯,王政君便把他接进宫抚养起来。他的大伯父王凤临死前,把他托付给成帝。成帝任命他为黄门郎,后任射声校尉,从此踏上仕途。汉成帝永始元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并被任命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成为皇帝的近臣。王莽善于拉拢人心,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取得了大司马的高位。汉哀帝死后王莽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九岁的汉平帝,王莽辅政。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死了。他另立一个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摄行皇帝事,称“假皇帝”。公元8年,王莽逼孺子婴禅让,登上帝位,定国号为“新”。 师: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王莽改制的内容。 生:为缓和社会矛盾,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了,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朝也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 东汉建立 师: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二段,找出光武帝刘秀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起作用。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概括“光武中兴”的意义:(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2)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3)天下出现盛世局面。 3、东汉的衰落 师:导致东汉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分析归纳。 生:阅读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从总体上掌握“东汉衰败”的概况。 生:讨论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指导,再归纳总结。 东汉初年,刘秀的“柔道”政策实际上是对东汉新兴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的妥协,因为刘秀就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建立汉朝的。因此,“柔道”既是吸取西汉末年统治腐败的产物,也是妥协的产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外戚,宦官和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激烈争斗,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党锢之祸”使有正义感的官员和士人三缄其口,社会更加黑暗。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第二段内容,从整体上掌握黄巾起义的概况。 师:统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尖锐,终于引发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因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起义虽被镇压,但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分别直接推翻了秦朝,西汉王朝的统治,东汉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最终亡于曹丕之手。 师过渡: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东汉政权虽名存实亡,但几百年来,两汉出现过盛世局面,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成就斐然。 (四)两汉的文化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两汉的文化”一目的内容,归纳主要内容。 生:归纳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四、巩固拓展 (汉武帝初年)民间富商“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全面实行盐铁业由官府垄断经营……颁布法令禁止私人继续从事煮盐冶铁,违者“钛(古代刑具)左趾”并“没入其器物”。盐官和铁官依靠垄断货源和垄断价格获取利润,极大地充实了国家财政。但在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而批评者更是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揭露了这一政策的本质——“与百姓争荐草,与商贾争市利……加深了财政危机,最终导致“社会一时走上共同破产而已”。 ——摘编自周玲、彭平一《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分析》 【想一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和影响? 师: 背景:①汉武帝初年,西汉经济繁荣,但也出现贫富分化问题;②经营盐铁致富的商人兼并土地,横行乡里,激化社会矛盾;③富商与地方王侯勾结,威胁中央集权;④国家财政收入不足。 积极方面: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利于稳定统治秩序,②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充实国家财政”,③增强了国力和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方面:④盐铁官营政策变市场竞争为政府垄断,阻碍了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两汉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和东汉的“光武中兴”都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两汉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两汉王朝的最终衰亡,又印证了民心与民力、政策与统治之间相互影响,留下了足以警醒后世的惨痛教训。
板书设计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 西汉的强盛 三 东汉的兴衰 四 两汉的文化
课后作业 1、课后练习/整理本课思维导图 2、预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 1、坚持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方面相对做的较好。 2.以材料为抓手,以问题为依托,通过提供多种材料,创设新情境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存在问题: 1、课本体量大,内容多,没有大胆的取舍与整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学科关键能力提高、核心素养培养二者如何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