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综合练习)-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版必修1)(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综合练习)-高一生物学(人教版2019版必修1)(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7 23:19:15

文档简介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跟踪检测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多变、适应性最强的细胞器, 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
的腔形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
B .内质网含有一层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之间可发生膜转换
D .内质网为细胞内的多种酶提供了大面积的附着位点
2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的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可观察到上述细胞器
B .不含③的真核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C . ② 、④ 、⑤均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汗腺细胞中②的含量较多
D . ①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不含①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3 .下列关于细胞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蛋白质
②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有氧呼吸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能参与光合作用
⑤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 RNA 和蛋白质
⑥核膜上的核孔不能让蛋白质和 RNA 自由进出
⑦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外膜、内膜及内膜向内折叠成的嵴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4 .如图 ac 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 b 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b 表示两层膜结构,则 a 、c 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若 b 表示细胞结构中含有的核酸,则 a 、c 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 b 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 a 、c 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 .若 b 表示磷脂, a 、c 肯定不是核糖体和溶酶体
5 .下列关于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也能进行分裂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面积
C .内质网膜直接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枢纽
D .溶酶体吞噬处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时,需其中的水解酶发挥作用
6 .图 1 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 a 、b 、c 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 2 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
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的 a 、b 、c 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 1 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 X 最多有 21 种, b 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 2 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 .图 1、图 2 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7 .如图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示意图,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
种消化酶。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③鼓出形成的囊泡发展成①
B . ②彻底氧化分解丙酮酸为该细胞供能
C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①的移动有关
D .与胰腺表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的④体积较大
8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星半透明的胶质状态
B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C .细胞质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D .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9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尔基体与内质网之间以直接融合的方式进行膜的转化
B .核糖体、溶酶体、液泡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C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
D .小麦根细胞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10 .叶绿体的结构与蓝细菌(旧称“蓝藻“ )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 原始真核细胞将蓝细菌吞噬后,蓝细菌生活于其内,形成共生体。原始真核细胞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
而蓝细菌演化为叶绿体。下列证据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C .叶绿体内存在与蓝细菌 DNA 相似的环状 DNA
D .组成叶绿体和蓝细菌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11 .抗体是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①与③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B . ④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
C .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 .抗体分泌过程中, ④的膜面积最终基本不变
12 .胰脏细胞能将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掺入到蛋白质中,这样就给新合成的蛋白质带上了标记,使我们 有可能追踪细胞中这些蛋白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追踪的是一种酶,此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
细胞外面。下列途径中,哪一条是这种蛋白质最可能的移动途径( )
A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核糖体→高尔基体→ 内质网→溶酶体
C .细胞核→高尔基体→ 内质网 D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13 .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有关该细胞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是动物细胞
B .在结构 3 中一定有水的生成
C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2 和 3
D .含有 DNA 的结构有 1 、3 、5
14 .某些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下列有关分泌蛋白合成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B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单层膜的内质网
C .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某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D .合成分泌蛋白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
15 .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养料制造车间”、“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分别是( )
A .叶绿体、线粒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 .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
16 .201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研究项目是“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产生的膜 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然后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 自噬体内物质被水解。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噬体和溶酶体都能沿着细胞骨架移动
B . 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或液泡膜成分不能相互转化
C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
D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维持细胞形态
17 .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 ③是叶绿体,是所有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④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的膜结构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D . ①③④所需全部能量都来自②
18 .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 .图中 c 是指细胞膜, e 是指细胞质
C .图中 b 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 .图中 g 可以利用 h 产生的二氧化碳
19 .高尔基体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器。靠近细胞核的一侧弯曲成凸面,称为“顺面 ”,面向细胞膜的一
侧呈凹面,称为“反面”,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顺面”的转运小泡可能源于内质网,其内的蛋白质是未加工成熟的蛋白质
B .部分“反面”形成的小泡最终会融入细胞膜,部分小泡中的蛋白质最终会分泌到细胞外
C .高尔基体“顺面”和“反面”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相同
D .高尔基体“顺面”接受囊泡和“反面”分泌囊泡的过程可以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20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其中 1﹣
6 表示不同的细胞器, a、b、c、d 表示细
胞器中具体的膜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 )
A .图中 5 与植物细胞的吸水有关
B .该图包括了生物膜系统的所有结构
C .图中 b 为双层膜, d 为线粒体外膜
D .图中 3 表示高尔基体、 4 表示内质网
三.填空题(共 3 小题)
21 .如图 A 、B 是高等动植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B 所示细胞均属于 细胞(填“原核”或“真核”)。与图 A 所示细胞相比,图 B 特
有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2 ) 图 A 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3 和 (填序号)。图 A 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3)若图 B 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填序号)中。图 B 细胞中进行光合
作用的场所是 细胞器(填序号)。
(4)若 A 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 (用箭头和序号
表示)。
22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
的联系, COPⅠ、 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回答下列问题:
(1)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填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
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 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 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示细胞中, 能产生囊泡的
结构是 。
(3)细胞器乙产生的囊泡在物质精确投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图示中乙产生的囊泡可以将物质投送 到 。物质投送到细胞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细胞器乙对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具有 发送的作 用。能实现精确投送说明囊泡膜上可能含有 (填化学成分)。 (填细胞器名称)在细胞
内囊泡繁忙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丙与吞噬泡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23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形态
大小不同,而且在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下图为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据图回
答:
(1)溶酶体是由 (细胞器)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 .
(2)溶酶体是细胞的 ,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 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
的 .
(3)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或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磷脂是在 中合 成的,可通过两种途径运送到各种膜结构中.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磷脂转运蛋白.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出芽
和膜融合.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使 和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说明这些生物膜的 很相似,在 上紧密联系,进一步
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1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多变、适应性最强的细胞器, 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
的腔形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
B .内质网含有一层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之间可发生膜转换
D .内质网为细胞内的多种酶提供了大面积的附着位点
【答案】A
【分析】内质网的结构和作用:(1)结构: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囊状结构,与细胞核靠近,附着 多种酶。(2)类型:粗面型内质网(R 型) :附着核糖体;光面型内质网(S 型) :无核糖体附着。( 3)作用: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与糖类、脂质的合成有关。(4)分布:植物、动
物细胞。
【解析】
A、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有关,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 A 错误;
B、内质网含有一层膜,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其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正确;
C、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这些膜结构之间可以发生膜转换,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细胞膜,可
通过囊泡进行膜转换, C 正确;
D、内质网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功能之一是为细胞内多种酶提供了大面积的附着位点, D 正确。
2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的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高倍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可观察到上述细胞器
B .不含③的真核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C . ② 、④ 、⑤均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汗腺细胞中②的含量较多
D . ①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不含①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①含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表示线粒体;②是由扁平的囊状薄膜组成的,表
示高尔基体;③含有双层膜,且含有基粒,表示叶绿体;④表示内质网,且其上含有核糖体;⑤表示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
【解析】
A、图中细胞器分别表示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内质网和核糖体。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内质网,
高尔基体和核糖体等细胞器,也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线粒体的精细结构, A 错误;
B、在③叶绿体的基质中能合成淀粉, 不含③的真核生物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属于异养型生物, B
正确;
C 、②和④是单层膜的细胞器,⑤不具有膜结构,汗腺细胞不分泌蛋白质,故其细胞中②的含量不会
太多, C 错误;
D 、①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不含①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而不含①的原核细胞如
蓝藻、硝化细菌等,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D 错误。
3 .下列关于细胞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蛋白质
②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有氧呼吸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均能参与光合作用
⑤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 RNA 和蛋白质
⑥核膜上的核孔不能让蛋白质和 RNA 自由进出
⑦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外膜、内膜及内膜向内折叠成的嵴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C
【分析】各细胞器的作用: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动力车间”。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5)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 蛋白质的加工厂, 植物细胞分裂时, 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
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
(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 液泡内有细胞液, 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
(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解析】
①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故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蛋白质, ①正确;
②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
呼吸, ②错误;
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蓝细菌能够利用藻蓝素和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它
不含叶绿体, ③错误;
④植物细胞内的光合色素均能参与光合作用, 其他色素不能参与光合作用, 故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内的
色素均能参与光合作用, ④错误;
⑤叶绿体、线粒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 R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RNA 组成,且蛋白质是生
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 RNA 和蛋白质, ⑤正确;
⑥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 RNA 进出细胞核,但核孔具有选择性,
故核膜上的核孔不能让蛋白质和 RNA 自由进出, ⑥正确;
⑦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及内膜向内折叠成的嵴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 ⑦错误。
4 .如图 ac 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 b 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b 表示两层膜结构,则 a 、c 只能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B .若 b 表示细胞结构中含有的核酸,则 a 、c 一定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C .若 b 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 a 、c 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D .若 b 表示磷脂, a 、c 肯定不是核糖体和溶酶体
【答案】C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 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以及脂质合成 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 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 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动物细胞高尔 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 有的附着在 内质网上, 有的游离在 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 细胞中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 “消化车间 ”,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 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 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内含细胞液(有机 酸、糖类、无机盐、色 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充盈的液泡使植物 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 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 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 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析】
A、细胞中的各种膜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若 b 表示两层膜结构的细
胞器,则 a 、c 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或细胞核, A 错误;
B、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中,含有核酸(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若 b 表示含有核
酸的细胞器,则 a 、c 可能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B 错误;
C、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若若 b 表示细胞器中含有色素,则 a、
c 可能是叶绿体和液泡, C 正确;
D、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中,核糖体和中心体均没有膜结构,若 b 表示磷脂,a 、c 肯定不是核糖体和中
心体,溶酶体中含有磷脂, D 错误。
5 .下列关于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心体与细胞的分裂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也能进行分裂
B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有氧呼吸相关酶的附着面积
C .内质网膜直接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相连,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枢纽
D .溶酶体吞噬处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时,需其中的水解酶发挥作用
【答案】C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同上题
【解析】
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也能进行分
裂, A 正确;
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 正确
;
C、内质网膜直接与核膜相连,与高尔基体通过囊泡相联系, C 错误;
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 D 正确。
6 .图 1 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 a 、b 、c 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 图 2 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
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的 a 、b 、c 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图 1 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 X 最多有 21 种, b 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图 2 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 .图 1、图 2 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分析】1、图 1 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其中物质 X 代表氨基酸, a 、b 、c 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
2、图 2 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 结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 棕色、斜线、空白柱
状图分别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
【解析】
A、分泌蛋白的形成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 1 中 a 、b 、c 分别代表核
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A 正确;
B、图 1 物质 X 代表氨基酸,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最多有 21 种, b 是内质网, 能够对蛋白质进行
初步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的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 B 正确;
C、图 2 显示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说明该过
程中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C 正确;
D、图 1 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是通过囊泡进行的,图 2 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 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 D 错误。
7 .如图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示意图, 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 ③鼓出形成的囊泡发展成①
B . ②彻底氧化分解丙酮酸为该细胞供能
C .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①的移动有关
D .与胰腺表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的④体积较大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 ①是囊泡, ②是线粒体, ③是内质网, ④是细胞核中的核仁。
【解析】
A 、③是内质网,而高尔基体鼓出形成的囊泡才发展成① , A 错误;
B 、②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彻底氧化分解丙酮酸为该细胞供能, B 正确;
C、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
动相关, ①是囊泡,与物质的运输有关, C 正确;
D 、④是核仁,与细胞中 rRNA 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与胰腺表皮细胞相比,胰腺腺泡细胞大量
合成蛋白质,因此该细胞的④(核仁)体积较大, D 正确。
8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星半透明的胶质状态
B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多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C .细胞质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D .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答案】D
【分析】细胞质基质:
(1)成分: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2)功能: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解析】
A、细胞质基质星半透明的胶质状态, A 正确;
B、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正确;
C、细胞质基质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C 正确;
D、细胞质基质在活细胞中是运动的, D 错误。
9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尔基体与内质网之间以直接融合的方式进行膜的转化
B .核糖体、溶酶体、液泡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C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
D .小麦根细胞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C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
“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 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以及脂质合成 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 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 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动物细胞高尔 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 有的附着在 内质网上, 有的游离在 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 “消化车间 ”,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 老、损伤的细胞器, 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 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 构;内含细胞液(有机 酸、糖类、无机盐、色 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充盈的液泡使植物 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 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 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 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解析】
A、高尔基体与内质网之间通过囊泡进行膜的转化, A 错误;
B、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B 错误;
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 C 正确;
D、小麦根细胞没有叶绿体, D 错误。
10 .叶绿体的结构与蓝细菌(旧称“蓝藻“ )十分相似,科学家在研究叶绿体起源时,提出一种假说,即 原始真核细胞将蓝细菌吞噬后,蓝细菌生活于其内,形成共生体。原始真核细胞逐步演化为植物细胞,
而蓝细菌演化为叶绿体。下列证据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
C .叶绿体内存在与蓝细菌 DNA 相似的环状 DNA
D .组成叶绿体和蓝细菌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答案】D
【分析】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
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解析】
A、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支持蓝细菌演化为叶绿体的观点, A 正确;
B、叶绿体和蓝细菌都具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这支持蓝细菌演化为叶绿体的观点, B 正确; C、真核细胞的核 DNA 是链状的, 而叶绿体内存在与蓝细菌 DNA 相似的环状 DNA,这支持蓝细菌演化
为叶绿体的观点, C 正确;
D、叶绿体和蓝细菌的化学组成的成分有相似之处,但是其他细胞生物也与它们的化学组成相似,如:
他们都具有膜结构,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故不能支持该观点, D 错误。
11 .抗体是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①与③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B . ④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
C .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不需要消耗能量
D .抗体分泌过程中, ④的膜面积最终基本不变
【答案】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 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 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 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 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 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
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解析】
A、由图可知, ①是核膜、③是内质网膜, 内质网膜与核外膜直接相连, 有利于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
快速进入细胞核, A 正确;
B 、④是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能不断地形成囊泡或与囊泡融合, 在物质的囊泡运输方面起交通枢纽作用,
B 正确;
C、抗体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需要消耗能量,借助于膜的流动性来实现的, C 错误;
D、抗体分泌过程中, ④高尔基体先接受囊泡,后分离出囊泡,因此膜面积基本不变, D 正确。
12 .胰脏细胞能将被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掺入到蛋白质中,这样就给新合成的蛋白质带上了标记,使我们 有可能追踪细胞中这些蛋白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追踪的是一种酶,此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
细胞外面。下列途径中,哪一条是这种蛋白质最可能的移动途径( )
A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 .核糖体→高尔基体→ 内质网→溶酶体
C .细胞核→高尔基体→ 内质网
D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D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并且边合成边 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 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 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 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
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酶最终被分泌到胰脏细胞外面,说明其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行初加工→ 内质网“ 出芽 ”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
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13 .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是动物细胞
B .在结构 3 中一定有水的生成
C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2 和 3
D .含有 DNA 的结构有 1 、3 、5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部分视野,其中结构 1 为线粒体,是有氧呼 吸的主要场所;结构 2 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结构 3 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结构 4
为高尔基体;结构 5 为细胞核.
【解析】
A、图示细胞属于高等生物,且含有中心体,肯定是动物细胞, A 正确;
B、结构 3 是核糖体,其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会生成水, B 正确;
C、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2 中心体和 3 核糖体, C 正确;
D 、3 核糖体不含 DNA ,D 错误。
14 .某些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作分泌蛋白。下列有关分泌蛋白合成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B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单层膜的内质网
C .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某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D .合成分泌蛋白的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
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析】
A、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功能,所以分泌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A 正确;
B、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是核糖体, B 错误;
C、组成人体分泌蛋白的某些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中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C 正确;
D、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 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因此合成分泌蛋白的氨其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
和羧基, D 正确。
15 .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养料制造车间”、“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分别是( )
A .叶绿体、线粒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 .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案】B
【分析】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 具有双层膜,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内有少量 DNA 和 RNA 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
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 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
2、叶绿体: (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 ,叶绿体是植物进
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和“能量转换站 ”, (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还有少量 DNA 和 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
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
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
输有关.
【解析】
(1)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 经过复杂的变化, 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供细胞利用
。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站”、“养料制造车间”。
(3)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5 小题)
16 .201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研究项目是“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产生的膜 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然后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 自噬体内物质被水解。下列有关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 . 自噬体和溶酶体都能沿着细胞骨架移动
B . 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或液泡膜成分不能相互转化
C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溶酶体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
D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维持细胞形态
【答案】BC
【分析】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
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解析】
A、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细胞器,故自噬体和溶酶体都能沿着细胞骨架移动, A 正确;
B、自噬体膜与溶酶体膜或液泡膜均属于生物膜系统,成分和结构相似,可以相互转化, B 错误;
C、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在真菌中也有分布,溶酶体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C 错误;
D、细胞骨架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维持细胞形态, D 正确。
17 .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中心体,与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B . ③是叶绿体,是所有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 . ④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的膜结构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D . ①③④所需全部能量都来自②
【答案】ABD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 ①是中心体,无膜结构(微管蛋白构成) ,由两个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动物细 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②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产生场所,具有双层膜膜结构;③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大多
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④是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合成脂质的场所,也是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解析】解:A、结合分析可知,图中①是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水稻属于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 A 错误;
B、图中③是叶绿体,叶绿体是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不是所有自养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场所,如:蓝细菌, B 错误;
C、图中④是内质网,内质网向内与核膜的连通,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使细胞的膜结构之间的联系更为
紧密, C 正确;
D、图中①中心体、④内质网所需全部能量都来自②线粒体,③叶绿体所需的能量,能够通过自身的
光合作用获得, D 错误。
18 .如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
B .图中 c 是指细胞膜, e 是指细胞质
C .图中 b 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 .图中 g 可以利用 h 产生的二氧化碳
【答案】ABC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其中 a 为细胞质;b 为细胞核;c 为细胞膜;d 为细胞壁
; e 为细胞质基质; f 为双层膜细胞器; g 为叶绿体; h 为线粒体.
【解析】
A、图中 b 是指细胞核, A 错误;
B、图中 c 为细胞膜, e 为细胞质基质, B 错误;
C、图中 b 为细胞核, d 为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C 错误;
D、图中 g 为叶绿体, h 为线粒体,叶绿体可利用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 D 正确。
19 .高尔基体是一种具有极性的细胞器。靠近细胞核的一侧弯曲成凸面,称为“顺面 ”,面向细胞膜的一
侧呈凹面,称为“反面”,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顺面”的转运小泡可能源于内质网,其内的蛋白质是未加工成熟的蛋白质
B .部分“反面”形成的小泡最终会融入细胞膜,部分小泡中的蛋白质最终会分泌到细胞外
C .高尔基体“顺面”和“反面”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相同
D .高尔基体“顺面”接受囊泡和“反面”分泌囊泡的过程可以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BD
【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核糖体上形成肽链, 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 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形成的蛋白质被运送到细胞膜外,部分蛋白质被包裹形成溶酶体
内的酶类。
【解析】
AB、分泌蛋白先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然后转移到内质网上进行初步加工, 接着内质网形成 转运小泡包裹未加工成熟的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蛋白质在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 的加工, 高尔基体形成转运小泡包裹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 与细胞膜融合, 然后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所以“顺面 ”的转运小泡可能源于内质网,其内的蛋白质是未加工成熟的蛋白质,部分“反面 ”形成的 小泡最终会融入细胞膜,部分小泡中的蛋白质最终会分泌到细胞外, AB 正确;C、“顺面”接受由内质
网合成的物质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 ”参与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两区蛋白质的种类和
数量不一定相同, C 错误;
D、高尔基体“顺面 ”接受囊泡和“反面 ”分泌囊泡的过程可以体现生物膜结构特性﹣﹣﹣流动性,D
正确。
20 .如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其中 1﹣6 表示不同的细胞器, a 、b 、c 、d 表示细胞器中具体的膜结构。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 5 与植物细胞的吸水有关
B .该图包括了生物膜系统的所有结构
C .图中 b 为双层膜, d 为线粒体外膜
D .图中 3 表示高尔基体、 4 表示内质网
【答案】BD
【分析】分析题图:1 为叶绿体, 2 为线粒体, 3 为内质网, 4 为高尔基体, 5 为液泡, 6 为溶酶体;a 为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 为叶绿体外膜和内膜, c 为线粒体内膜, d 为线粒体外膜。
【解析】
A 、5 为液泡,内有细胞液,与植物细胞的吸水有关, A 正确;
B、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图中只包含了细胞器膜, B 错误;
C、图中 b 为叶绿体外膜和内膜, d 为线粒体外膜, C 正确;
D、图中 3 为内质网, 4 为高尔基体, D 错误。
三.填空题(共 3 小题)
21 .如图 A 、B 是高等动植细胞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B 所示细胞均属于 细胞(填“原核 ”或“真核”)。与图 A 所示细胞相比, 图 B 特
有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2)图 A 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3 和 (填序号)。图 A 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
填序号)。
(3)若图 B 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填序号) 中。图 B 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细胞
器(填序号)。
(4)若 A 细胞能分泌抗体, 则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
的细胞器依次为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答案】(1)真核 7,8 (2)5 6 (3)
7 8 (4)3﹣4﹣2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 A 为动物细胞, B 为植物细胞,其中 1
为细胞膜, 2 为高尔基体, 3 为核糖体,4 为内质网, 5 为中心体, 6 为线粒体, 7 为液泡, 8 为叶绿体, 9
为高尔基体, 10 为细胞质基质。
【解析】
(1)图 A 、B 都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细胞;与图 A 动物细胞相比,图 B 植物细胞特有的
细胞器有 7 液泡和 8 叶绿体。
(2)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图中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为 3 核糖体和 5 中心体, 它们都不含磷脂 ; 图 A 动物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6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 ATP 中的
化学能)。
(3)西瓜红色果肉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 7 液泡中。图 B 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8 叶绿体。
(4)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 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
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 ”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 若 A 细胞能分泌抗
体,则抗体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所经过的细胞器依次为 3 核糖体﹣4 内质网﹣2 高尔基体。
22 .科学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
的联系, COPⅠ、 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回答下列问题:
(1)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甲 (填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 ”。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
质偶然掺入到乙中,则图中的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2)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 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 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示细胞中, 能产生囊泡的
结构是 。
(3)细胞器乙产生的囊泡在物质精确投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图示中乙产生的囊泡可以将物质投送到 。物质投送到细胞不同的位置, 体现了细胞器乙对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具有 发送的作用。能实现 精确投送说明囊泡膜上可能含有 (填化学成分)。 (填细胞器名称)在细胞内囊泡繁忙
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丙与吞噬泡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答案】(1)内质网(或粗面内质网)
(2)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OPⅠ
(3)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上 分类、包装(缺一不可) 糖被 高尔基体(
乙)
(4)流动性(或一定的流动性)
【分析】分析题图: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丙是囊泡;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
死进入细胞的病菌.COPⅡ方向是从内质网→高尔基体, COPⅠ方向是高尔基体→ 内质网。
【解析】
(1)由题图可知, COPⅡ被膜小泡从内质网运向高尔基体, 而 COP I 被膜小炮是从高尔基体运向内质网 , 因此,若定位在内质网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高尔基体中,则图中的 COP I 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
白质的回收。
(2)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3)图示中乙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可以将物质投送到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上。物质投送到细胞不同 的位置,体现了乙高尔基体对集中在其中的蛋白质具有分类、包装发送的作用。能实现精确投送说明囊
泡膜上可能含有糖被。高尔基体(乙)在细胞内囊泡繁忙运输货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4)丙囊泡与吞噬泡融合,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
23 .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由膜构成的细胞器.溶酶体是一种动态结构,它不仅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形态 大小不同, 而且在同一类细胞不同发育阶段也不相同.下图为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
(1)溶酶体是由 (细胞器)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 .
(2)溶酶体是细胞的 ,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 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
.
(3)生物膜是在原有膜的基础上,不断由新的脂质或蛋白质插入而逐渐增长的.磷脂是在 中合 成的,可通过两种途径运送到各种膜结构中.第一种途径是通过磷脂转运蛋白.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出芽
和膜融合.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使 和 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 说明这些生物膜的 很相似, 在 上紧密联系, 进一步
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
【答案】(1)高尔基体 水解酶
(2)消化车间 衰老、损伤 病毒或病菌
(3)内质网 细胞膜 胞内的膜
(4)组成成分和结构 结构和功能
【分析】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溶酶体的功 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 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 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
以及对某些物质的利用均与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有关.
【解析】
(1)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的,内部含有水解酶.
(2)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消化底物的来源有:一是自体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二是侵入细胞的
病毒或病菌.
(3)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由于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作用以及囊泡运输, 使细胞膜和胞内的膜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
(4)溶酶体的生成及其作用的过程, 说明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
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