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
高一地理
一、单选题
1.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峰丛→孤峰→峰林 B.峰丛→峰林→孤峰
C.孤峰→峰丛→峰林 D.峰林→孤峰→峰丛
2.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 B.臭氧层 C.对流层 D.高层大气
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
A.温度、盐度、密度 B.密度、温度、盐度
C.密度、盐度、温度 D.盐度、温度、密度
6.与副热带海区比,赤道附近海区盐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B.有河流的稀释作用
C.沿岸附近寒流流经 D.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其分布形势与太阳总辐射相似。读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海域①~④中,蒸发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9.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列描述波浪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梦粱录》
③上午,当我驾车沿着海岸线走的时候,看到了怪异的景象。海水呈现白色,上面满是泡沫。6米高的巨浪冲上海岸。
10.①描述的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11.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12.引起③所描述海水运动的力量来源最可能是( )
A.风 B.太阳引力 C.月球引力 D.海底地震
下图为某草原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土壤剖面的土层名称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腐殖质层-① B.淋溶层-② C.母岩层-③ D.淀积层-④
14.土壤中的有机质来自( )
A.生物残体分解释放 B.岩石风化产物
C.成土母质 D.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地区,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黑土肥力下降明显。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减少耕作强度深翻土层)”的耕作方式提高黑土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东北平原所处纬度带黑土分布普遍,主导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
16.采用“深松”的耕作方式利于( )
A.提高土壤肥力 B.土壤透水透气 C.土壤保水保肥 D.提高土壤温度
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厘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不同 B.土壤性质不同 C.海陆位置差异 D.水分条件差异
18.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降水充沛 B.土壤肥沃 C.森林密布 D.气候干旱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20.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 B.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二、综合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地貌名称)。
(2)B图地貌是 (地貌名称),由 作用形成,往往形成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地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3)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 地貌的演化过程,该种地貌在我国 高原分布最广。图中石钟乳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原因为 作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杭州主城区坐落在杭嘉湖平原,西临天目山区,东望东海。杭州城郊风在夜晚较强,白天微弱。在盛行风较弱的时间段,杭州主城区西侧主要受山谷风和城郊风的影响。2015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提出“桥柱挂绿、屋顶铺绿、墙面覆绿、窗台布绿’的多样化立体绿化发展格局”。下图示意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
(1)指出在盛行风较弱的时间段,杭州主城区西侧的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夏季的海风对杭州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作用。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杭州市立体绿化地带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座位号
2023年12月月考高一地理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题、 (1)(4分)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地貌名称)。 (2(10分))B图地貌是 (地貌名称),由 作用形成,往往形成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地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3)(6分)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 地貌的演化过程,该种地貌在我国 高原分布最广。图中石钟乳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原因为 作用。
22题、 (8分) (6分) (6分)
参考答案:
1.B
【详解】峰丛、峰林和孤峰属于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当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再度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即为锋林;峰林进一步发育,峰林不断溶蚀降低,地表夷平,仅有少量山峰存在,形成孤峰。所以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峰丛→峰林→孤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C
【详解】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且川藏地区纬度较低,对流层厚度应该大于对流层的平均厚度,因此风挡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对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4.A
【解析】3.读图可知,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沙漠中的水分蒸发到塑料薄膜上,在塑料薄膜上凝结的水滴因重力的作用滴落到容器中。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太阳能、地球重力,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该方法可以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水汽的蒸发和大气降水;由于水汽在塑料薄膜上直接凝结,水滴直接进入容器所以不能模拟水环的水汽输送和地下径流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5.B 6.D
【解析】5.据图可知,①曲线由赤道附近向南北两极递增,海水性质中,密度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受热膨胀,密度越低,反之温度越低,密度越高,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密度相反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故①是海水密度;②曲线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可判断为海水的温度,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海水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的规律,故②为温度;在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的盐度较高,故③为盐度。综上,B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6.赤道附近地区因阴雨天气多,而副热带海区因降水天少,晴天多,所以赤道附近地区的蒸发量小于副热带海区,A错误;河流影响的是近岸地带有河流注入的河口地区的海水盐度变化,与题干无关,B错误;赤道附近海区流经的是南、北赤道暖流,洋流影响的是同纬度海区大陆东、西两岸海水盐度的变化,与该题无关,C错误;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而副热带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且蒸发旺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故赤道附近海区盐度相对比副热带海区的盐度要低,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逐渐递减。形成原因是:①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降水量,盐度高。②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蒸发量,盐度偏低。③副热带向高纬度: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弱,盐度逐渐降低;同纬度海区有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带的河口附近,有陆地径流能稀释海水,使海水盐度降低。
7.D 8.D 9.B
【解析】7.由图可知,海域①~④中④地温度最高,因此蒸发量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图中两地下垫面为海洋,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若从纬度位置看,①和④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两地都位于东南信风带,影响差异较小,B错误。海域④受巴西暖流影响,水温比受秘鲁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由图可知,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最低,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故图中温度最低,B正确。①③④纬度偏低,热量收入多于②海域,获得净辐射值高于②海域,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面净辐射值大小及时空分布,取决于海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和放出的长波有效辐射,以太阳高度角、云量和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影响较大。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收入大于支出,净辐射值较高。
10.A 11.C 12.D
【分析】10.“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述的是水波摇动的样子,是风力引起的海浪。故选A。
11.该段文字描述的是钱塘潮景观,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因月球距离地球近,其引力成为最主要的引潮力,风和海底地震与潮汐的形成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③描述的是海啸,它主要是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塌陷形成的。故选D。
【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
13.D 14.A
【解析】13.土层自上往下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根据所学知识,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分布在表层,对应图中的①,A错误;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分布在有机质层以下,对应图中的②,B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分布在腐殖质层之下,对应图中的③,母岩层位于最下层,对应图中的⑤,C错误;淀积层分布在淋溶层之下,对应图示的④,D正确。故选D。
14.土壤有机质是指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来自生物残体分解释放,A正确;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所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的最初来源,岩石风化产物是成土母质,BC错误;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是组成土壤的部分物质,但不是土壤有机质来源,D错误。故选A。
【点睛】 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组成,这就决定了土壤具有孔隙结构的特征。
15.C 16.B
【解析】15.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因此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又因为东北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动植物残体不易腐烂,所以大量腐殖质堆积使东北平原的土层呈现黑色的样貌。因此造成东北平原所处纬度带黑土分布普遍的主导因素是气候,C正确,成土母质,生物与地形和黑土形成有关,但不是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16.深松是深翻土层,意味着疏松土壤以消除犁底层从而增强黑土的透气和适水性,改良土壤结构,所以采用“深松”的耕作方式利于土壤透水透气,B正确。由于深松是深翻土层,没有增加有机质,不能提高土壤肥力,A错误。深松对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与土壤温度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点睛】深松土地也叫土地深松,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具,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排涝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之所以要深松土地,在于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可以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深耕层,还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
17.D 18.D
【解析】17.由材料可知,①为热带草原气候下的纺锤树,树干可储水,以应对干季水分不足的情况;②为热带雨林气候下的树木,降水多,根系不发达;③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下植物,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根系发达,向深处扎根寻求水源,综上所述,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差异,D正确;①②所处环境均是全年高温环境,A错误;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植被,发育不同土壤,图片三处土壤性质不同,但不是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图中三地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差异,形成不同的气候,因水热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D。
18.骆驼刺根系发达,目的是便于吸取地下水,据此可知骆驼刺生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D正确;沙漠地区由于降水稀少,植被稀少,产生的有机质较少,土壤难以得到有机质补充,较为贫瘠,AB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带沙漠气候,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该区域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树木具有储水构造。热带雨林气候,其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其典型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植被稠密、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冬寒夏热,降水少,其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
19.A 20.B
【解析】19.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很深,且生长范围广,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层的水分,说明其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水分缺乏,A对。炎热、湿润地区植被茂盛,枝叶繁茂,而不是根系发达,B、D错;寒冷地区植被叶片一般为针状,以抗寒抗旱,而不是根系发达,C错。故选A。
20.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B对;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主要是因气温的升高,当地蒸发加剧,植被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取足够生存的水分,地上部分叶片变小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植被的这些变化与当地年降水量增多不符合,AC错;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 ,叶片将变大,D错;故选B。
【点睛】从形态上看植物适应干旱环境:根系发达而深扎,根/冠比大,这样能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特别是土壤深处的水分,并能保持水分平衡。叶片细胞小,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加强蒸腾,有利吸水。
21.(1) 流水堆积 三角洲/河口三角洲
(2) 沙丘 风力堆积 干旱
(3) 喀斯特/岩溶 云贵 流水(喀斯特)沉积 流水(喀斯特)溶蚀
(4)不利: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网络。
有利:适宜发展旅游业。
【分析】本大题以地貌景观示意图、喀斯特地貌演变过程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A图河道多分汊,且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大致呈三角状的泥沙堆积体,表示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堆积(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地貌。
(2)读图可知,B图表示沙丘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往往形成于我国西北地区,当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干旱。
(3)C图所示①②③④是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该种地貌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最广。图中石钟乳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在滴落的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逸出,碳酸氢钙变为碳酸钙沉积)形成的;石林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4)有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地面喀斯特和溶洞、地下暗河等地下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不利影响: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土层浅薄,且土壤肥力低,地表水易下渗,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多溶洞和地下暗河,不适宜大型工程设施的建设;地表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线路的建设等。
22.(1)风向差异:白天盛行偏东风,夜间盛行偏西风。
原因: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城郊风微弱,城郊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故吹偏东风(谷风)。
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与城郊风重叠,故吹偏西风(山风)。
(2)海风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提高城区空气湿度,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3)覆盖植被的绿地起到遮荫效果,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绿地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量减弱;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
【分析】本题以杭州主城区东西向地形剖面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海陆风成因、热力环流应用、热岛效应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详解】(1)如图示杭州主城区西侧是山区,东侧是杭州湾,白天城区西侧盛行谷风,而白天热岛效应较夜间强度弱,城市风对谷风的削弱力度弱,所以故吹偏东风(谷风)。夜晚城区西侧盛行山风(偏西风),与城市风(偏西风)重叠,西风风力较大,故吹偏西风(山风)。
(2)空气流动性越好,大气污染物越不易集聚,大气环境越好,夏季夜晚来自山区的冷气流(山风)可以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加强主城区的空气流动,山风带来的湿润清洁空气可以改善城区空气质量。
(3)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主要是城市人口和产业活动集中,排放大量的废热导致气温高于郊区,立体绿化地带会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植被有遮荫效果,可减少一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建筑和地面吸收的热量减少,绿地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减少,导致气温下降;绿地能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气温下降;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周围的热量,促使城市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