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密度
【教学内容】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求物质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分析】
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
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提问复习 1分钟 ①1cm3= dm3= m3②5kg = g③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回答 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导入新课 2分钟 一、演示:有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猜想,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科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探究实验(一)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归纳得到结论交流评估 1分钟10分钟3分钟3分钟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设疑,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热情。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 做好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从现象中观察、掌握科学。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3、学习密度的定义: 引导归纳 2分钟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分别计算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 教师让学生写出的结论,做好“裁判”的角色。
4、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分析比较 3分钟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学生用铁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展示部分学生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巡回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相互交换实验结果,分析检验结论。
5、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教师引申 5分钟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1g/cm3 = 1×10 kg/m3了解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 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且会查密度表。 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
6、密度知识的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5分钟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讲述课本例题。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 ①学习课本例题。②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③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叫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定性了解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等。展示例题,注意讲述计算题中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7、小结、布置作业 巩固新课 5分钟 五、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作业:课后题目及《一课一练》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节 密度
课题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度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密度的定义 学习难点 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课型 实验探究
教具与媒体 天平、砝码、木块、铁块、铝块、铜块(金属圆柱体)等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1】如何鉴别两个貌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物质呢?是银制品还是不锈钢?【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学生讨论学生听讲、辨别 从生活走向物理用故事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为什么这些人会被骗呢?单靠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将其辨别出来?要想揭穿这些骗人的把戏,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知识了。(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师]通常我们可以用气味、软硬度和外观的颜色等来区分常见物质。显然识别上述的物质无能为力,怎么办?【图片3】同体积的圆柱体,质量不同。【图片4】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一)密度的概念【问题提出】1、不同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2、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制定计划】(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2)用直尺测出规则金属块的体积(V)(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质量m(kg)体积V(cm3)比值(m/V)铜柱1铜块2铜块3铝块4铝柱5铝柱6【图像】在下图中将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描点画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和论证】1、实验结论一: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2、实验结论二:同种物质,不同体积的物质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3、实验结论三: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推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们就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属性。【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用符号ρ表示。【公式】密度的公式:;【单位】kg/m3、或写成kg·m-3;还有一些常用单位:g/cm3等,其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3。如何换算其单位呢?1kg/m3==10-3g/cm3。学生练习换算1kg/m3=________ g/dm3。【一些物质的密度】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变了吗?(二)密度的应用1、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求体积2、看课本例题,然后出示变式习题:如果一块大石头的长为10m、宽为5m、高为9m,则这块石头的质量是多大?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步骤要求与课本上保持一致,解中含有已知条件,计算过程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中间的物理量尽量采用国际单位等。【想想议议】一卷细铜丝,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它的长度?需要什么器材?如何测量?如何计算? 学生动手实验熟练记录数据总结结论学生回答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思考理解学生练习习题巩固 主动思考主体体验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主体主动思考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是这章最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因为我们经过实验知道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等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正好反映了某种物质的一种属性,什么属性呢?就是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是多少的属性,这对于区分不同的物质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比值定义为密度。其公式、单位和单位的换算都是由此概念延伸出来的。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2、5、6
教学流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板书设计 密度一、密度实验结论: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2、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密度的公式:;单位:kg/m3、g/cm3等。1kg/m3=10-3g/cm3。二、密度的应用求质量m=ρV;求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