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5.22爱莲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5.22爱莲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3 21:40:26

文档简介

《爱莲说》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陋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握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
淤泥()
濯()涟()
亵()
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
鲜:xiǎ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