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 地 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热木星是指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的气态巨行星。2023年8月15日,以色列某国 际团队发现一个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围绕恒星运行的热木星双星天体系统,其行星温度比
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据此完成1~3题。
1.热木星温度极高的原因主要是
A. 自身质量大 B. 火山数量多 C.距离恒星近 D. 缺少大气层
2.与此次发现的热木星双星天体系统结构最类似的是
A. 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 地月系 D. 太阳系
3.热木星的体积直径一般难以精准判断,主要是因为热木星
A. 组成物质透明度较高 B. 受恒星色球层影响明显
C. 体积较恒星明显偏小 D.受恒星光球层影响明显
甲乙丙三幅图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地貌景观,据此完成4~6题。
甲 乙 丙
4.形成甲乙丙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海浪堆积 B.风力侵蚀 冰川堆积 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 冰川堆积 海浪堆积 D.海浪侵蚀 冰川侵蚀 流水堆积
5.图示地貌
A.①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B.③ 所示的角峰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① 地貌表示的是海蚀平台
D. 丙地貌沉积物由内至外粒径逐渐增大
6.甲图中①、②两处地貌间的距离演变趋势是
A. 逐渐变近 B. 先变近,后变远
C. 逐渐变远 D.先变远,后变近
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 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
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大气受热过程
A.①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② 一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强
C.③ 一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D.⑤ 一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
8.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
A.① 增强 B.② 增强
C.④ 减弱 D.⑤ 减弱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
A. 甲 > 乙 > 丙 > 丁 B. 丁 > 丙 > 乙 > 甲
C. 乙 > 丁 > 甲 > 丙 D. 乙 > 甲 > 丁 > 丙
10.若仅考虑热力因素,则
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
B. 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
C. 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
D. 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
读某地区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海区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②两岸径流大量流入 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 ④污水排
放,盐度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图中乙海区位于河流入海口,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1 月 B.3 月 C.8 月 D.12 月
下图为某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分别是
A.北半球 寒流 B. 北半球 暖流
C.南半球 寒流 D.南半球 暖流
14.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①洋流可节约北上船只的燃料 B.①洋流可使沿岸增温增湿
C. 洋流交汇处的甲地易形成渔场 D.②洋流可能携带大量冰山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土壤观察,右图示意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单
位:米),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是指陆地表层的疏松土层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C.黑土肥力通常较红壤的肥力低
D.种植绿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
16.兴趣小组观察到土层最厚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丙 D. 丁
二、非选择题:共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示意不同年份长江某段河道形态变化。
(1)判断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3分)
(2)说出上车湾演变成牛轭湖的过程。(4分)
(3)分析图示藕池口河段形成江心洲的原因。(4分)
(4)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监利是否适合建河港,并说明理由。(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由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 层相间构成。随着植树造林的推进,该山地被破坏的植被得以恢复,对河流的径流量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1)该地水循环最旺盛的季节是 ,简述原因。(6分)
(2)说出植被被破坏后,该山地水循环环节的变化。(6分)
(3)若该地降水最终主要转化成河流径流,简述植被恢复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歌曲《雪绒花》中描述了一种小而白洁而亮的美丽植物,
该植物是北极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瓣退化成
了丝毛,丝毛底端连接着种子,远远看去就像棉花一样,被当地人
叫做北极棉或者棉花草。
材料二 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陆,自然景观多种多样,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
测
)北同白线
热
赤道
热第草京气候
南回白战
m 选减
地中海气候
(1)分析北极棉花瓣退化成丝毛的主要作用。(4分)
(2)写出非洲各气候类型分布区对应的下列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6分)
A B C
(3)指出形成北极地区和非洲热带雨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2分)
(4)说出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作用。(6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卷·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2.D 3.D 4.D 5.B 6.C 7.D 8.D 9.D 10.B 11.D 12.C 13.A 14.C 15.D 16.A
17.(1)先后时间顺序依次是甲、丙、乙、丁。(3分)
(2)流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凹岸),河床出现弯曲且弯曲度不断增大;受流水的不断侵 蚀作用,河流最终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合理即 可,4分)
(3)河流流量大,携带丰富的泥沙;该河段流经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等。(每 条2分,共4分)
(4)适合。(2分)理由:监利地处河流的侵蚀岸,流水侵蚀强,河道深,适宜修建河港。(3分)
18.(1)夏季(3分)原因:夏季降水多,区域内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总量都为一年中最大,促进
了水循环的进行。(合理即可,3分)
(2)地表(坡面)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植物蒸腾减少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 共6分)
(3)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量、蒸腾量增加,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甲、乙两条河的总径流量减少;下渗量 增加,地下径流增多,渗入透水层后,顺地势流入乙河的径流增多,乙河径流量增加;流入甲河径流减少,甲 河径流量减少。(每条2分,共6分)
19.(1)适应北极寒冷的环境,免受冻伤;有助于借助风力完成种子的传播。(每条2分,共4分) (2)B A C(6分)
(3)热量。(2分)
(4)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影响大气成分;能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植被的蒸腾作用 可以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局地气候;植被的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等。(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 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