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8台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8台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4 08:58:15

文档简介

课题: 台阶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台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与本单元其他三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
小说是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的,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劳,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多么艰难!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立意新鲜,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及背景音乐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走进台阶(播放歌曲《父亲》,创设情境,畅谈感受。)
一曲《父亲》感动了无数人,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动了坚韧;摸摸你的双手,我感到了艰辛。父亲如海,博大宽容;父爱如山,巍然挺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困顿中前行的父亲,李森祥先生的《台阶》将以儿子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亲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l、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2、整体感知,交流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明确]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淳朴自然,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父亲艰辛的一生,我被父亲执著的精神所感动,为父亲的艰辛的人生感到辛酸。
3、复述故事,理清小说线索
本文以台阶为线索,父亲觉得自家的三级台阶低,立志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落成了,父亲却年老体衰了。
3、设疑自学,合作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点拨]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亲是怎样建造起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点拨]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捡砖、捡瓦、塞角票、搬砖头、担泥、砍柴……,积铢累寸,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3)新屋建好后,父亲怎样?
[点拨]人老了,身体也垮了。
欣赏歌曲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看谁能生动的复述这个故事,成为今天讲故事大王。

找出文眼




自主探究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乐《父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通过复述故事,寻找文眼,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同时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和勾画圈点法阅读,培养了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三、解读体验,品读台阶
(1)突破重点,品读结尾
思考:作者在问谁?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学生自读自品,小组交流。
[男生]这人怎么了?
[女生]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点拨]这句话是在问我,问读者,也是在问父亲自己,应读出无奈、沮丧、懊恼等感情。作者用一个问号和一个句号告诉我们中国农民的现实。父亲的使命、身体、尊严、未来都凝聚在台阶里。文尾这不经意的一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父亲不仅身体老了,心也老了。他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也失去了奋斗目标,追求的丧失让人若有所失。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小说中的父亲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
(2)捕捉细节,品析人物
[教师示范]例如:我捕捉到的细节是新屋建成时父亲的形象。背景是父亲站在新屋前,局促地抄着手,青黑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在他的身后,是纷纷飘落的红色的鞭炮纸屑。台阶造好了,父亲却不习惯,通过这个细节,来表现父亲谦卑的性格特点。
生1:我捕捉到的细节是父亲的“眼神”:第一是父亲透过摇曳的柳条欣赏人家台阶时那种“专注”的目光;第二是他站在新建的九级台阶前“若有所失”的目光。
生2:我捕捉到的细节是父亲的脚: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旁边放着一双穿破的旧草鞋,还有一盆满是泥浆的洗脚水。……
[点拨]“于细微处见真情”,学生展开相像的翅膀,大胆地对人物进行创作。透过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位朴实的中国农民父亲形象,他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历经了千辛万苦,九级台阶的新屋造好了,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聚焦台阶,解读意蕴
A 、台阶是父亲的       
[点拨]台阶是父亲的精神支柱、终极目标、人生、身体的催老剂…
B、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     
[点拨]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青春、一生的心血……
(4)屏幕助读,体会情感
多媒体出示李森祥的照片及他写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附:关于小说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最终的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真实的一个结局。——李森祥
【点拨】屏幕助读可以补充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近距离走进作者。这一补充,学生明白了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四、课堂小结,寄语同学
配乐朗诵小诗《父亲》,升华情感。
[男]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是慈祥的温柔/清洌的日子/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
[女]远走的那一刻/父亲/用咳血的肺/装进我的行囊/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飘远/
[合]如今/我的花/已结出果实/而父亲/仍用年迈的肩/挑着夕阳/父亲/父亲/我远望中的父亲。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眼中,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里流淌着的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祷,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同学们,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愿你能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作业
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幅油画是当然代中国油画的里程碑,油画中含辛茹苦的父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农民是中国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对话人物。思考:
(1)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文中的父亲,若有所失地坐在自家的台阶上,你在想些什么呢?
【点拨】小说塑造了发展中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父亲的血管里有我们民族拼命硬干、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同时,这一形象还告诉我们,农民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奏响了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自主探究


学生自读自品,小组交流。



分角色朗读
组织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精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

小组交流,组内交流文中细节并讨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深思,或圈点批注,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看法。








思考并展示









朗诵,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


静思


情感升华
有感情的朗读,紧紧抓住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
让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分析。
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和美德。
这个环节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适当引导,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讨论中巩固、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掌握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把课本与生活联系起来,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认识自己的父亲,理解父亲。
七、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心愿 准备 建造 熬不住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要强 尊重 坚韧 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