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波的干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叠加原理,会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判断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难点)。2.知道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认识干涉图样(重点)。
3.能利用波的干涉现象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一、波的叠加
1.观察如图所示的两列波相遇时和相遇后的特点,说一说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时和相遇后遵循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教室内乐队合奏时,我们听到的某种乐器的声音与这种乐器独奏时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这种声音是否受到了其他乐器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1.波的独立传播:两列波在彼此相遇并穿过后,仍然保持各自的________、________等运动特征不变,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彼此之间互不影响。
2.波的叠加原理:
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它们重叠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________参与这几列波引起的振动,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____________。
二、波的干涉
1.定义
________相同、____________恒定、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干涉条件
(1)两列波的________必须相同。
(2)两个波源的__________必须保持不变。
(3)两列波的________________必须相同。
3.干涉的普遍性
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发生干涉,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思考与讨论:
在波的干涉现象中,能不能认为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减弱点的位移始终为零?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化总结:
1.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两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
2.干涉图样及其特点
(1)干涉图样:如图所示。
(2)特点
①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②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3)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理解
①加强点:振幅最大,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和,即A=A1+A2
②减弱点:振幅最小,为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即A=|A1-A2|
③每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质点的位移都随时间变化,如加强点的位移也可以为零,某时刻减弱点的位移也可以大于加强点的位移,若两列波的振幅相等,则减弱点的合振幅为零,并不振动。
答案:
一、
1.(1)相遇时凸起的高度比原来的更大一些。
(2)两列波相遇后仍然保持原来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并没有受到另一列波的影响。
2.相同,没有受到其他乐器的影响。
知识梳理
1.波长 频率
2.同时 矢量和
二、
1.频率 相位差 振动方向
2.(1)频率
(2)相位差
(3)振动方向
思考与讨论
不能,振动加强(减弱)点是指质点的振幅最大(小),而不是指振动的位移最大(小),因为位移是在时刻变化的,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移均可以为零,只有发生干涉的两列波振幅大小相等,减弱点位移才始终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