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09: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狼》教学设计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摘录》[阅读与鉴赏](节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4.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材分析
《狼》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篇目一共有三篇《猫》、《动物笑谈》《狼》。本单元分为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阅读板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的故事,写作板块重点训练学生如何突出中心。《狼》这篇文章定位为阅读课。
(三)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讲人和动物的关系,即人和动物怎样相处共存。回顾第五单元的三篇文章:《猫》讲的是我与三只猫相处的自我反省,反省动物跟我的关系。《动物笑谈》讲科学家与动物在相处时的趣事以及闹的笑话。为了做好科学研究,人可以放下尊严,这是一种对待生命的平等。
《狼》刚好跟前两篇文章相反,讲的是从坏的动物身上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和人生智慧,对应人文主题3(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这三篇文章又讲述一个共同的人文主题: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价值点。
语文要素目标的关键词为:默读。围绕默读可以进行不同层级的思维训练。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着,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葵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第四单元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
1.人文主题目标:
(1)增进人对大自然关系的理解;
(2)加强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
(3)形成尊重动物,待生命的意识。
2.语文要素目标:
继续学习默读,学做摘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六)《狼》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独特教学价值:
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都是融洽的、和谐的,人与动物本身也有竞争关系。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前两篇课文主要从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讲,《狼》这篇文章则更加突出人与动物竞争的一面。“善待生命”,不仅包括善待动物的生命,也包括善待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当“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处于生死对立的危急关头时,如《狼》这篇文章,狼要吃人,人受到了挑衅与威胁,作为人类,面对这样的威胁怎么办呢?运用人的智慧去战胜它。
(七)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因此,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让学生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八)学习目标:
1.摘录文本关键词句, 概述故事,理清文本思路。
2.抓文本结尾段议论句,紧扣关键词体会主旨。
3.全面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学情调研
小组展示关于作家作品的预习,组内补充。(见课件)
第二部分:情景再现
小组展示课本剧《狼》,分角色表演。(3-5分钟)
第三部分:学习活动
(一)活动一:我是新闻当事人——屠户
设计意图:完成课时目标1和2:摘录文本关键词句, 概述故事,理清文本思路。能从屠户角度关注文章主旨。
学生答案整理:
1.面对恶势力我们要放弃逃避、妥协,勇敢斗争。
2.走投无路的时候,人的胆气、勇气、智慧反而统统都被激发出来了。在困境中,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3.人与动物斗争、与自然相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周遭的一切环境,运用智慧去化解困难,所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
(二)活动二:我是新闻受访者——两狼
设计意图:此问对应课时目标2多角度概括文章主旨。
本文的两狼,既有自然界狼的特点,又有社会中恶人的本质,联系作者的经历,由此联想到广阔的社会生活。由狼想到跟狼相关的凶恶的反面的东西,人面对困境的态度等等。这就是抽象思维,属于高阶思维。人与动物竞争、人与恶势力搏斗,人类为了正义事业而采取办法,……这里就是思维的一个提升,是认知上,价值观的一个探讨。利用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关联、深度挖掘文章的主题,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语文要素目标。
(三)活动三:我是新闻作者——蒲松龄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完成课时目标2:抓文本结尾段议论句,紧扣关键词体会主旨。
(四)活动四:我是思考者
设计意图:此活动对应课时目标3:全面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1.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恐前后受其敌( )(2)一狼洞其中( )
(3)其一犬坐于前(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5) 顾野有麦场 ( ) (6)意暇甚( )
2.你觉得 《狼》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通过七上第五单元的学习,你是怎么看待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 .
设计意图:前置性学习单是为了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预评估,“以学定教”,了解学生对本课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确定教学重点,,从而引导学生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深度学习中来。
三、课后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做的最好的一点是:基于学生立场的课堂。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活动推进为主,创设良好学习氛围,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转“教”为“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学习的组织者,做学生学习的向导。
不足之处是作为一篇文言文,在文言字词的落实上如何更好的做到“言”与“文”的结合,可以有更好的思考。因此,在作业设计上体现了这一点。
四、课后实践作业
(一)演读
请选择《狼》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将原文用评书的方式演读给自己的家人听。要演读出故事性,并给家人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要求:1.关注重点字词,研读精准,2.演读的精彩,可以放慢速度,多走几个来回。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默读,统编教材第一、二单元语文要素是朗读,强调默读并不是要忽略朗读,而且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更离不开朗读。所以这个作业的设计除了通过演读的方式落实关键字词的理解和积累、锻炼学生朗读能力之外,还对应课时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
(二)写作
故事创意新编:发挥想象,选择不同视角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增加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参考视角:狼的视角、屠户的视角、刀的视角、树的视角、柴草堆的视角等
设计意图:本题根据课后练习五改编;在原题基础上增加写作时不同的叙事视角。增加不同的视角需要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