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三单元拔高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方框中要补写的词语是: 。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个四字横批。横批是: 。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边。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语言运用。
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广元积淀下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的明月峡古栈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古迹,学校组织开展以“明月峡古栈道”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收集到的关于明月峡古栈道的一段资料,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明月峡古栈道的四个特点。
明月峡古栈道,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建好使用,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关于明月峡古栈道,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栈道分为三层:上置遮蓬防雨水和落石,中铺木板走行人,下设支撑承载重量,结构科学,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栈道。国内专家称其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它是整个古金牛道上最险要的路段,因其险要被称为“蜀道咽喉”。
① ;② ;
③ ;④ 。
(2)在实地考查中,同学们发现许多栈道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遗迹中许多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B.“欲渡”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
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B.李白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选文是第一首;三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C.“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D.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对所处环境的高度警惕。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本文作者范仲淹,是北宋 , 。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更有痴似相公者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溪深而鱼肥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还乡
D.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①②段采用对比于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③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文章分别写了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五、对比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
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
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
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
1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 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
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
1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月光静静地照着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13.【甲】【乙】两文同是作者失意之时所作,但从文章看, (人名)的思想更积极,境界更开阔一些,因为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5.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6.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8.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19.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2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1.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22.请以“咀嚼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发奋 (2)学无止境 (3)右
2.(1)历史悠久,结构科学,保存完好,位置险要
(2)示例:①加强对明月峡古栈道的整体性保护和预防性维护;②拍摄电视宣传片,增强景点的知名度。
3.C 4.D
5. 政治家 文学家 6.C 7.C 8.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9.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样写的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赞美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达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突出文章的主旨。
10.B 11.D 12.B 13. 范仲淹 范仲淹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旷达的胸襟。(意思对即可)
14.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5.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16.示例一: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
示例二: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17.示例:保持安静,低调前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必须把全部精力用在主要的人生方向上,静下心来努力奋斗,才能达成目标。
18.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19.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感动。 20.【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了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21.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22.范文:
咀嚼成长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唱着这支成长的动感歌曲,我咀嚼着成长,品味着成长。
成长是串酸葡萄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妈妈的唠叨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不唠叨的时候,我的耳朵旁似乎也有她的声音,是不是太夸张了?令人难以置信!有一次,我还在梦中忽惊忽喜着,突然,觉得整个房间都荡漾着一种嘈杂声,如雷鸣般轰动。我睁开眼,仔细的端详着周围的一切,究竟是谁的声音这样“如雷贯耳”呢?让人“过耳难忘”。“妮妮,怎么还没起床,磨蹭什么呢?”我刚想抗议,但妈妈的第二次唠叨宣判了我的“死刑”,她的话告诉我抗议无效。“快点呀!迟到啦!你说你怎么就不知道着急呢?你……”(此处省略888字)。我一把抓过书包,直“逃”出家门,总算“拼”出来了,我的神呀!
成长是杯苦咖啡
未曾料到,我的身体免疫力竟是这样不堪一击,不幸终于降临到我的头上,我竟然也感染了病毒性风疹。生病后我并不觉得身上难受,只是闷得慌,一心盼着同学能把我的作业本带回家,可一连等了几天都等不到一个同学,就连最好的朋友仿佛也“失踪”了……唉!作业又写不成了,只得老老实实待着。性格外向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狐独,灯光照在我的脸上,一整天。
成长是颗开心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学期我所投搞的一篇作文登上了《红树林》,我真是秀才看榜——又惊又喜。投稿的信心更强了,勇气倍增。最后,我的一篇作文登上了《青少年报》更令我开心,无论做什么事,一个字——爽!
成长中有酸有甜,有苦有乐。酸,但它酸过才甜;苦,但它包含着乐。虽说有时觉得苦苦的,但是你是否品味到了其中浓浓的香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