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五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五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09: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五单元基础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B.《大学》是《礼记》的一篇,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C.驳论也是一种论证,只不过是论证对方论点不正确。驳论一般是先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反驳错误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D.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他请几个营干部参加座谈会,讨论制定可行的计划。(在“讨论”前加“一起”)
B.为了给申请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出入境服务,天津市公安局推出了出入境证件无偿免费寄送便民服务。(删去“无偿”或“免费”)
C.《见字如面》这一节目的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删去“的主持人”)
D.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在“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前加“提供”)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记者日前在雅万高铁项目瓦利尼隧道建设现场看到,中国技术人员与印尼工人正并肩工作,中企受阻传闻不攻自破。
B.30年来,四川省与德国北威州的友谊之树不断成长,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两地人民的友谊前仆后继。
C.三十五年来,广西人,特别是老一代广西人,一直将这座大桥称为“西江大桥”,骄傲之感不言而喻。
D.作为新时代的检修工人,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按老方法去干,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shěng) 脊梁(jǐ) 玄虚(xuán) 怀古伤今(huái)
B.诓骗(kuāng) 慨叹(kǎi) 抹杀(mǒ) 前仆后继(pǔ)
C.诬蔑(miè) 渺茫(miǎo) 家谱(pǔ) 地大物博(bó)
D.笼罩(lóng) 摧残(cán) 倘若(tǎng) 自欺欺人(qī)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视察 轻信 虚妄
B.盲从 折扣 锻练
C.譬如 懒惰 思索
D.凶险 步骤 辨别
6.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1)一切学问家, 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 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 不论 不但 只有
B.不但 只有 不仅 不论
C.不仅 不但 不论 只有
D.不但 不论 不仅 只有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ɑ“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b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的人,……c既然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就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也何尝少呢【甲】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乙】他们在_______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丙】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_______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 )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 摧残(cuī) 诓骗(kuāng) 不足为据
B.舍生求法 摧残(cuī) 诓骗(kuān) 不足为惧
C.舍身求法 摧残(chuī) 诓骗(kuān) 不足为据
D.舍生求法 摧残(chuī) 诓骗(kuāng) 不足为惧
8.在文段【甲】【乙】【丙】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9.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真抓实干 前赴后继 掩人耳目 B.埋头苦干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C.埋头苦干 前赴后继 自欺欺人 D.真抓实干 前仆后继 掩人耳目
10.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ɑ句 B.b句 C.c句 D.d句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1.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敌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正面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虽然敌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因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结论是错误的。
C.第⑧段中的划线句子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一类的人们”指代的是像鲁迅一样有自信力的人。
D.文中用“脊梁”比喻有自信力的中国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
12.文中⑦⑧段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 有何作用
13.第⑧段中“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毁、被抹杀,……那简直是污蔑”中加点的字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14.在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有何时代特征?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
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下列小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5.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 和 。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16.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17.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四、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懂得了正直与严谨;莫怀戚在田间散步时,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史铁生从泼泼洒洒的北海菊花,懂得了母爱的深沉和生命的坚强;梁衡从奔腾不息的壶口瀑布,懂得了中华民族的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生命就是在不断地经历和懂得中逐渐成长。请以“懂得”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D
7.A 8.C 9.B 10.C
11.C 12.事实论证。举出中国历史上各种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有力论证了自己的观点,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13.不能,因为“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不屈不挠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的讴歌。 14.示例: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八十多岁高龄,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责任与奉献;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支队西昌大队投身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的27名指战员的担当与牺牲;奉献大半生光阴、致力于敦煌保护的学者樊锦诗敬业与奉献;完成“史诗级”备降的英雄机长刘传健的责任与担当;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杜富国的牺牲与奉献;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默默奉献的张富清的奉献与甘于平凡;创造世界大赛十冠王奇迹的中国女排的拼搏与担当。
15.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16.丙 17.答案示例一: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誓死都没有泄露党的秘密,表达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自己信念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
答案示例二:这句话让我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之《伯夷列传》中伯夷和叔齐。两人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不愿为争夺王位互相伤害,就去投奔周文王。等他们到了周地,文王已死,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一种以暴易暴的行为,是道德的衰落,就不食周朝粟米,去首阳山隐居,终于饿死在那里。这个故事被古人当做坚守节操的范例来歌颂。司马迁对两人所表现了对气节的推崇和赞美。“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也”正是体现对自己操守的坚持,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虽然我们会面对各种诱惑,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保持高尚的品节,不改初心,不受诱惑。
18.例文:
懂得
时光匆匆将我推进初中生涯,面对全然陌生的一切,我好似一只迷路的骏马,在大雾弥漫的故森林中狂奔穿梭,直至筋疲力尽,也依旧逃不出这幽绿的深渊。
当我高谈伟大理想与追求时,周遭质疑的声音封了我的嘴,那嘲笑的目光令我感到悲哀。我慌张的四处盼望,却看见一个个灰暗的灵魂游荡在我的身边,一模一样的麻木与毫无个性。我对着他们抓狂,能看见的却只有我自己。在这,我是失语者,亦是盲人。
忽然明白,这已经不是我从前的世界了,我的初中梦,猝不及防的醒了。于是我低下头,蜷缩在角落中,将自己置于一片空旷和宁静,渐渐地,我的心脏不再起舞。
一片朦胧中,有一个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终于一簇耀眼的光芒穿过大雾,洒在我僵硬的身躯,一股暖意融化了结冰的心。
他说:“跟自己节奏走,听自己的心,看梦想的影子,那就是你。不需要刻意逼自己接受别人的任何东西,你就是你。”霎时间,眼前一片光亮,我猛地惊醒,原来压垮我的,是我自己。他是我的小学班主任,扶着我一步一步从全级倒数爬到年级前十。他曾成就了我的奇迹,今天,他又替我清理了内心的荆棘,梦想的大道再次为我敞开。
“你是个怀旧的人,不要因为怀念曾经的同学和环境,就不再前行,你要一直努力下去。”她是我初一初二的班主任,曾陪我走过青春中最狂傲的岁月。无需多言,她懂我的沉默。一语道尽我的心酸,又教会我,朝前看,迈步走。
当我的热烈得不到回应,当寒流一阵阵袭来,当我撑不住倒下之际,脑海中就会浮现他们的身影。我知道,这个世界,有他们在关心我,他们懂我。于是,我一次又一次重新站起,因为我明白,随着那束光,我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
懂得,是你无需多言,她就能直击你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区域,且以无比温柔的暖流包容你的伤痛,安抚你慌乱害怕的内心。
被懂得,是精神的共鸣,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的话,有人听,我的心,有人懂。
  感谢你们在我生命中出现,这是我一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