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五单元提升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们对未来的________,对生命的________,对死亡的________,对亲人的________,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着——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A.恐惧 憧憬 呼唤 喜悦 B.喜悦 呼唤 憧憬 恐惧
C.憧憬 喜悦 恐惧 呼唤 D.呼唤 恐惧 喜悦 憧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渺茫(miǎo) 诓骗(kuāng) 玄虚(xuán) 前仆后继(pū)
B.墨守(mò) 停滞(dài) 盲从(máng) 腐草为萤(fǔ)
C.对称(chèng) 汲取(jí) 压榨(zhà) 自暴自弃(bào)
D.探求(tàn) 遁词(dùn) 凶险(xiōng) 锲而不舍(qì)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塑相 六贤祠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B.金刚 无字碑 走头无路 众叛亲离
C.卦辞 茅草房 画龙点晴 陷入绝境
D.封锁 安魂曲 自暴自弃 接二连三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选自《且介亭杂文》《呐喊》。
B.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从晚上八点左右开始,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D.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河阳之北”的“阳”指黄河北岸。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①他们有确信,不自欺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③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miè。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前仆后继 抹杀 诬miè
(2)邕小江同学发现,“仆”是一个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反之亦然。“前仆后继”中“仆”的意思是 。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问号 ②分号 ③句号 B.①句号 ②逗号 ③分号
C.①问号 ②句号 ③逗号 D.①句号 ②分号 ③句号
三、综合性学习
7.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你班正在开展以“走进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
2017年12月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徐麟在闭幕式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门发来贺信,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就进一步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发表了重要主张,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大会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在20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分论坛上,积极贡献思想智慧、展示创新成就、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会首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结历史成就,分析现状特点,展望趋势远景,为各国更好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大会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来自苹果、高通、微软、阿里巴巴、华为等中外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一批最新尖端成果集中亮相,让大会成为全球互联网顶尖科技的汇聚地和风向标。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徐文俊
①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是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③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
④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在深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⑤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03月24日02版,有删改)
8.根据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9.第⑤节划线处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10.选文第①段中提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有什么作用?
11.下述材料可以放在文中那一段?为什么?
这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阅读课文《怀疑与学问》,回答问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的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14.前两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五、作文
15.全命题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按要求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A
6.(1) pū mǒ 蔑
(2)向前跌倒
(3)A
7.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
8.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深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安全 9.运用举例论证,列举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等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复杂形势,说明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现实风险挑战,有力地论证了维护文化安全的根本是提高文化实力的分论点,使论证更形象更具体。 10.引出论题:文化强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本身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11.可以放在第③段。材料主要论述了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与第③段中“传承文化自信要面向未来,但不能忘记本来”承接。所以可以放在第三段。
12.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13.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4.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15.范文:
东风为我来
我们的童年是金色的,是快乐的,当然,也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我们的成长需要掌声,需要失败,需要喝彩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需要鼓励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小学生特别报道新闻: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他叫张晓。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主任来到班里选运动员,张晓参加了400米长跑,可就在练习当中,他发现自己的长跑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每一次练习,他都会跑错跑道或是比别人起步晚,同学们就嘲笑他,说他比蜗牛的十八代老祖宗还要慢……张晓为此而失去了信心。于是他向班主任提出不参加这次比赛。老师问他为什么要退出比赛,张晓说自己不如别人,就连体育不及格的同学都比他跑得快,而且同学们也经常嘲笑他跑得不如一个小女生……
老师听后,愤怒地告诉张晓:“张晓!你怎么可以就为这一点挫折就放弃比赛,同学们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你跑的不如一个小女生,但是只要你肯去努力,肯去练习,你肯定会跑得很快的,这时,那些嘲笑你的同学就会去尊敬你,敬佩你,老师我看好你的,我会帮你加油打气的,张晓,不要放弃,找回自己的信心,证明给那些嘲笑你的同学看,加油!”听完这些老师鼓励他的话,张晓满眼泪水,拉着老师的手,急忙感谢老师,老师却笑了笑。
从那天开始,张晓就努力练习,如果有同学在旁边嘲笑他,他的心里总是想:“你们说去吧,我会用我自己的付出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大吃一惊。”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张晓一天比一天跑得快,终于,张晓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全校的长跑中他拿得了冠军,那些嘲笑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时,有位同学问他,是什么让他得到冠军,张晓却笑着说:“这是老师给我自信心的源泉。”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心中涌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能让张晓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想了又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张晓并不想让老师失望,再加上他要让嘲笑他的同学大吃一惊。
我知道了,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就像诸葛亮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