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基础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09:3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一单元基础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艾青诗选》中“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的内容是(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生育之恩,也不忘养育之恩。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②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③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
④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
⑤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A.⑤①③④② B.④②③①⑤
C.⑤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⑤
3.下列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莽莽(mǎng) 文采 汹涌(yǒn) 原驰蜡象
B.稍逊(xùn) 流盼 枉然(wǎnɡ) 一代天娇
C.冠冕(guàn) 漫游 顿失滔滔(tāo) 略输文彩
D.风骚(sāo) 飘逸 呢喃(ní) 红装素裹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在那个阶段的人类社会,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
B.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C.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D.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
B.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
C.霍金的《时间简史》自1988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
D.电影《红海行动》再次点燃中国人的大国豪情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担当精神。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mò的?/从恐龙______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zhèn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______里了吗?/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乙】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______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沉mò( ) 地壳( ) zhèn( )动 礁石( )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 怨奋 淡然 B.统治 怨愤 依然
C.统一 怨愤 依然 D.统一 怨奋 淡然
(3)以上两首诗均出自 ,包含有 (写出书中任意一首即可)《火把》《向太阳》等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4)有人说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学校举办了以“诵读艾青诗歌,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了解艾青其人其作】
艾青是中国现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表现现实的生活和斗争,讴歌对光明的热烈向往,风格朴素雄浑。其中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如《北方》《黎明的通知》。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在1978年以后,经过了20年的沉寂,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镜子》。
7.上文是小环同学写的《艾青小传》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相同。 B.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干是“艾青是伟大的诗人”。 D.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活动二:分享红色诗歌】
太阳(节选)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8.“太阳”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在这里,诗人采用 手法,指明了 。
【活动三:畅谈阅读感受】
9.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阅读完艾青诗歌的感受,请你也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小宋:艾青诗歌之美,美在形式,那有气势的排比、复沓,读来气韵通畅。
小王:艾青诗歌之美,美在情感,那至真至醇的炽热深情,读来酣畅淋漓。
我的阅读感受:
四、现代文阅读
一根红丝线
孙亚玲
秋冬季节变化异常,上周末突感身体很不舒服,便关上电脑,准备去医院看看。
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一位小伙子走到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来,说:“大姐,买份……报纸吧,今天的……新报。”
突如其来的举动,把我吓得后退了好几步。正在琢磨咋回事时,再一次听到了他向我哼哼唧唧的说话声。我定了定神,仔细地看了看这小伙子,二十岁左右的样子,剪着短发,脸色黑红,涎水挂在嘴上,稍胖,上身穿着卖报纸的职业装,下身穿一条黑色运动裤,白球鞋。说话结巴,语速慢且模糊,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右腿还有点瘸。我心里不由得便冒出了两个字:傻子。
我想都没想,就把准备乘车的两元钱顺手递给他。他看了一眼,从我手中拿了一元钱,傻傻地笑着说:“一元……一份,大……姐。”
“那就买两份吧。”
“不行,大姐,我只能卖给您……一份。”他慢腾腾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着。
“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卖两份?”我惊愕地看着他。
“您只能看一份,如果买两份就……就浪费了。”
“看你可怜呗,买两份吧。”
“不可怜,我每天能卖出100多份报纸,我……能……养活自己,不用爸妈……养活……我。”可能是急于解释,他说话更加结巴了,脸也涨得更红,依然傻傻地笑着说,“不过,我还是要谢……谢……大姐您。”
说完这一长串话,他向我摆摆手,憨憨一笑,扭过身一瘸一瘸地走了。
公交车还没有来,在等待的间隙,站在路边,我心不在焉地翻着报纸,看了各版的大标题,觉得没有能引起兴趣的内容,顺手把报纸卷成筒拿在手中。
“大哥……买份报……纸!”听声音,我知道又是那个卖报纸的傻子。
“不买,不买,走开!”一个白净帅气的小伙子,不耐烦地向傻子摆摆手。
“卖报的小伙子,过来。”我喊着他,“我把报纸看过了,没有翻乱,还给你。”
小伙子一下子脸色就变了,哭丧着脸说:“不能退……大姐,我……不退。”
“不是退给你,刚才买报纸的钱我不要了,报纸我已经看过,现在,我要去医院看病,拿着不方便,如果扔了不是浪费吗?”在和他说话的时候,我把报纸放到他怀里的那一摞报纸上,“你再卖给其他人,多好啊!”
小伙子听了我的话后,咧着嘴又笑了,结结巴巴地说了句:“谢谢大……姐,您是好人。”
转过身,他把报纸放到公交车站的连椅上,从随身背着的布包里拿出一根红丝线,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双手递给我,傻傻地笑着说:“我送大姐您一根红……丝……线,让您的爱在这根红丝线中传……递。”
我被他的话震撼了,当即接过红丝线捧在手中。
“祝姐姐早日康复,因为……好人有好报。”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公交车来了,我随着上车的人流走进了车厢。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早上好!我叫庄……有……健(音),为了不给爹妈添负担,卖报纸……靠我自己……养活自己。请大家买我一份报纸吧!”又是他,居然把报纸卖到了公交车上。说这段话时,他居然不结巴了,说完傻傻地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车上的每一位乘客。
大家都好像无视他的存在,没有一个买报纸的人。
他不慌不忙地从车厢前边往后边走,一个人一个人叔叔阿姨地问着。当问到一对打扮时髦的男女青年时:“大哥大姐,买份报纸吧。”他们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就背过身说:“不买,没钱。”
“没关系,大哥,你真的……想看……报吗?”
“想看,但没钱啊!”那小伙摊开了两只手。
“要是这样的话,我送你一份,报纸……就是让想看的人看的,只要你想看……”他把一份报纸递到男青年的手里。
“不不不,别啰唆,不要!”男青年的脸立刻涨得通红。
“没事的,大哥,你看吧……我送……给你,不要钱。”他把报纸硬塞到男青年的手里,还是那副傻笑。
女青年很不屑地瞟了他一眼,从肩上斜挎的小坤包里拿出一元钱,狠狠地拍在他的手上:“给你吧,谁没钱?这下可以了吧,快走。”打扮得很时髦的女青年扭过头很轻蔑地对他说,“连钱都不知道要,真是个傻子。”
他没有把那一元钱装进包里,而是塞到男青年手里,摇着头结巴着说:“我傻,但知识……不傻,希望哥哥……和姐姐看……看了报纸后……能明白更多的道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一对青年男女脸一阵红过一阵,很不自在地坐在那里,显得十分尴尬。车还没有停稳,便急急地下了车。
…………
哦,他真的“傻”吗?一根红丝线,连接着大爱与智慧。
1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1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根红丝线”的作用。
12.品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为什么,为什么不能卖两份?”我惊愕地看着他。
(2)女青年很不屑地瞟了他一眼,从肩上斜挎的小坤包里拿出一元钱,狠狠地拍在他的手上……
13.文中卖报纸的小伙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无声的尊重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它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有删改)
14.请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无声的尊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5分)
16.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
17.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8.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困难的人?
五、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每年11000多单,乐山网约车司机杨顺怀获得“全国十大跑单王”称号;立克拢拢,马边彝族青年,从大山中走出,又走回大山,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也是青春岁月的主旋律,用文字来礼赞奋斗者吧!
请以“礼赞奋斗者”为话题,自拟题目,角度自选,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B
6.(1) 默 qiào 震 jiāo
(2)B
(3) 《艾青诗选》 《大堰河——我的保姆》
(4)煤:中华民族有像煤一样的历史,有煤所遭受的灾难,曾经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礁石:海浪无休止地扑向礁石,但礁石“依然站在那里”,象征虽遭受种种困扰和挤压,但依然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
7.D 8. 象征 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意思对即可) 9.示例:艾青诗歌之美,美在语言,那精练优美的灵动语言,读来新颖别致。(感受与作品吻合,意思连贯,表述流畅即可)
10.本文通过记叙卖报纸的“傻小伙”卖给“我”报纸后送“我”红丝线,以及在公交车上,一对青年男女为难用真诚对待他们的“傻小伙”,但“傻小伙”回应青年男女的话语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 11.①作文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②标题有象征(比喻、双关)的作用,表层含义是说红丝线,深层含义是指红丝线连接的大爱与智慧;③吸引读者的阅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美好的氛围。 12. 两个“为什么”“惊愕”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我”对小伙子不卖给“我”两份报纸的行为的不解,以及对“我”要买他两份报纸的怜悯之心不被理解的失望。从侧面表现了卖报小伙子异于常人的思维——他认为买两份报是浪费资源,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想对这位卖报的小伙子是真傻还是不傻一探究竟。 词语“不屑”“瞟”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女青年恶意嘲笑、挖苦奚落卖报的年轻人的情状,反映出她傲慢自大、尖酸刻薄、不尊重人、不讲礼貌的特点,与卖报小伙子的恭敬、有礼貌形成鲜明对比。 13.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②仁爱善良,心地纯洁;③包容大度,智慧平和。
14.一位盲人男子在候车和乘车的过程中,得到众多乘客和司机无声的关爱和深沉的尊重。 15.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女孩默默地掐灭了刚点燃的烟。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直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车内沉默依旧。 16.示例:我喜欢文中的司机。他不仅对残疾人礼貌、关心,而且语言诙谐,给人们带来快乐,真是一位好司机。(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即可) 17.用环境的寒冷衬托(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与温暖。 18.示例:生活中一些拄拐杖的残疾朋友,他们腿脚不方便,我们不要用好奇的眼光去打量他们,不要用我们所谓的“帮助”去怜悯他们,应该是坦然地不留痕迹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不方便,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19.范文
致敬奋斗者
2021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牢记的日子。“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进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肯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
粮食平安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气。
这种力气,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当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气,有着信念坚决的重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才智,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旧坚信,世界上必定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气,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需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气,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敬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究。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看……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气,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浙,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很多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日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果与不足,以独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阔科技工需要的正是这种力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宏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
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视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线闪烁。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宽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