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二单元提升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二单元提升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09: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第二单元提升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D.梧州市市树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它的大量栽种,将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2.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为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禅师(chán)旁骛(wù)亵渎(zhì)相得益彰(zhāng)
B.鲜妍(yán)箴言(jiàn)骈进(pián)强聒不舍(guō)
C.枉然(wǎng)摇曳(zhuài)困厄(è)间不容发(jiān)
D.调和(hé)惊骇(hài)窗棂(líng)红妆素裹(guǒ)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________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________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________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见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wū pāo B.māo pǎo C.mǎ pǒu D.wù pōu
(2)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截 幅 才 B.接 辐 材 C.捷 副 财 D.捷 副 才
三、综合性学习
5.班级拟开展“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1)任务一:小明找来了两幅书法作品,向同学们展示,想以此调起大家对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下面对这两幅书法作品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甲】图属于行书作品,【乙】图属于隶书作品。
B.【甲】作品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C.【乙】作品结构扁平、工整、精巧;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D.【甲】作品字体纵横洒脱,一气呵成;【乙】作品字体均匀硬瘦、神采清秀。
(2)任务二:在列举事例时,可采用排比句式使演讲更有气势。请根据链接材料的人物事迹,仿照以下句式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链接材料】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5日,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子旭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比赛的首枚金牌。刘子旭今年24岁,在2008年因一场车祸下肢截肢,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2017年,他加入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从此开始了滑雪训练。越野滑雪是冰雪运动中最艰苦的项目之一,面对恶劣的天气和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刘子旭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了下来。
范仲淹少有大志,发奋苦读,终成一代名臣;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
(3)任务三:小明准备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一篇演讲稿,他认为这篇演讲稿需要加入一些事例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下面是这篇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小明进行修改。请结合语境及原著内容,在①②处各补充一个相关事例。
有人说保尔的勇敢与坚强是天生的,但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让他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保尔虽多次遭受磨难,他却一直向前,向前。例如,① 。保尔固然是伟大的,但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也有过挣扎与绝望。例如,② 。正是这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部著作的巨大魅力。
(4)任务四: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简要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80字左右)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 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 尤其高扬民族气节。古往今来, 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 围绕这两个纬度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华传统文化里, 社会的治理与发展, 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 也正由此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智者歌其思” 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运用“比德” 方式, 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 余首, 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中国文字中, 与赞美有关的汉字, 无论指涉人还是事, 许多带有玉字偏旁, 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 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 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 “诗言志” 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 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 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 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 文学对人品的建构, 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 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 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历史上, 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 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决不屈服, 奋起反抗, 保家卫国。值此期间,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相伴而生的诗篇, 惊天地 , 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 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 倡导亮剑精神: 面对强敌, 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 哪怕倒在对手剑下, 虽败犹荣。正是凭借这种精神, 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习近平同志指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 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发展到今天, 其建构使命正面临变局, 以往薄弱的物质基础已得到实质性改观。因此,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建构使命时, 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 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应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文学大展身手, 正当其时。
6.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7.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④-⑤主要论证了什么内容 这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简答。
8.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个人品行的修养, 因为,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品行的修养与国家社会有重要关联, 正如古语所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②段说“《诗经》涉及玉的篇目比附人品之典范”, 这部分在论证上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证明了《诗经》有些诗篇的写作运用了“比德” 方式。
C.选文⑥段号召我们每个人, 要肩负起建构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D.本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本论→结论”; 本文的语言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题目。
“未富先奢”之风当刹
舒行
①不久前,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士雇了几十辆“大奔”去机场隆重地接回她的心肝宝贝——一只藏獒。此犬价值三四百万元人民币!
②高盛集团在一份报告中曾把中国列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并预测今年有望超越东瀛邻国,成为第一大奢侈品市场!见多识广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员则这样写道:“富人们的奢华盛宴从未结束过……而最新一轮打开炫耀性消费香槟酒瓶塞的国家就是中国。”
③然而,有关国际组织不久前曾断言,如果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达到西方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那么,按照目前欧美人均的资源消耗量计算,必须有两个半地球供人类“享用”,否则,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将会出现令人恐惧和绝望的枯竭。这是一种预警,也是一种谴责。
④对我国而言,奢华之风不但会极大地固化我国现已存在的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而且会加剧权力寻租式的“官腐”和投机赌徒式的“民败”。社会各阶层成员在攀比奢华中的心理失衡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失衡。不健康的风气和对物质利益的恶性追求,为社会动荡积蓄起巨大的破坏性能量。一旦爆发,不但会使经济发展的安全阀门——社会稳定出现动摇乃至崩塌,而且会使一切成就损失殆尽。从这个角度说,奢华只会令中国为维持稳定增加无比巨大的社会成本,甚至最终招致无妄之灾!
⑤也许有人会说,奢华不也是一种对消费的刺激吗,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扩大内需吗?笔者以为这是一种短视,犹如饮鸩止渴。马克斯·韦伯曾经认真分析过西方市场经济、工业化的发展与人们精神世界的关系。他认为,在新教教义所包含的伦理中,人们正是因为把勤奋、节俭、创造财富等视为不可抗拒必须敬畏的“上帝的意志”,才使得财富得到积累,最终使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他的这一观点破解了西方新教伦理与近现代西方工业化的内在联系,也对中国人认识人类传统美德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颇有启迪。在现实世界中,最不讲求奢华、在全球廉洁国家排名中总是处于最前列的北欧国家,一再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前十名。这充分说明:不慕虚荣不仅与社会廉洁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不讲求奢华同样并行不悖。
⑥总之,未富先奢,不应该是今天的中国人修身治家求发展的做派。为了民族的长远之计、为了国家与公众的长远之计,也为了人类的长远之计,中国——这个给金融海啸中的世界带来希望的国家,应该勇敢地宣示:我们永远不做奢华大国。即便是将来真正富足了,也永远不当炫耀财富的奢华大国!
(摘自《南通日报》2009年12月24日,原文有改动)
9.第②段引用高盛集团的报告和《华尔街日报》评论员的文章有何作用?
10.阅读全文后回答,作者为什么说“‘未富先奢’之风当刹”?
11.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2.本文在网上发表以后,不少网民纷纷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请你也跟一个帖子,谈谈自己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冰虫物语:2009-12-0817:39:17 对现在的富人只能说无奈,为什么她们有钱从来没想过把钱用在公益事业呢,这样既有意义又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哎……
大樗:2009-12-0914:29:37 人类在以消费促发展阶段,富人的奢侈客观上帮助了穷人。
回大唐:2009-12-0918:56: 04 你太伟大了,现在的书中很少有提到艰苦朴素的文章。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名牌。父母同样攀比,比如买好车,住好房,显摆自己有钱有势。我希望人人平等。
我的感想:
五、作文
13.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都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幸福,有人觉得痛苦;有人觉得愉快,有人觉得烦恼;有人觉得平坦,有人觉得曲折……你的感觉是什么呢?请以《生活充满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阐明观点;总体立意要积极健康。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D
(2)D
5.(1)D
(2)刘子旭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获残奥金牌
(3) 示例:在工地上克服各种困难,坚韧顽强,圆满完成了上级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受伤后也曾想过自杀,但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并进行文学创作。
(4)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向着理想不懈前进,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6.中国文学要建构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要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使命) 7.(1)②—③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个人品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2)④—⑤段主要论证了中国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3)这两部分之间的联系: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先从个人品格的建构入手(个人品格的建构是民族精神的建构的渠道、基础) (原文: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正由此入手) 8.C
9.(共4分)(1)作为论据,说明未富先奢之风已在中国盛行。(2分)。(2)引用高盛集团的报告和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员的文章,增强权威性。(2分)。 10.(共4分)(1)奢华的生活方式将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出现令人恐惧和绝望的枯竭(2分)。(2)对我国而言,奢华之风不但会极大地固化我国现已存在的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而且会加剧权力寻租式的“官腐”和投机赌徒式的“民败”(2分)。 11.(共3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具体充分地证明了“不慕虚荣不仅与社会廉洁紧密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不讲求奢华同样并行不悖”这一观点,增强了说服力(2分)。 12.(共3分)示例:在我们国家的穷乡僻壤,还有数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许多失学儿童在嗷嗷待哺,勤劳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及时刹住“未富先奢”之风。(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3.生活充满阳光
生活是美好的,甜蜜的,温馨的,处处充满阳光与欢笑。而心情则是我们生活中最灿烂的阳光,它既能让我们欢乐,也能让我们悲伤。
初春了,地里的雪还是那样洁白晶莹。一位农民看了它,便心情郁闷,抱怨道:“唉!这该死的雪,还不化!真是害怕它耽误了麦子返青。”另一位乐观的农民却心情舒畅地说道:“你没有看到天上那么灿烂的阳光吗?仔细看,这雪在慢慢地融化呢!”果然,不出一个星期,雪结束了它的使命。雪如一阵烟,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地悄悄走了,小麦开始返青。
事实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像那两位农民一样呢?当我们心情好的时候,一切都那么美好:天空是那样蓝,花草是那样鲜艳而生机勃勃,做事也充满自信,极易成功。但是,坏心情却常给我们戴上墨镜,于是一切都变得漆黑、暗淡。
七年级时,老师选拔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我们班需要十五人参加。首先期中考试得满分的必须去。因为考满分仅有十二个同学,于是我有幸入选。一位考满分的同学胆怯地说:“考满分也要去呀!唉,早知道老师要这样选,我不如少写个单位,少考一分,躲避此难。”而此时,我都快“得意忘形”了,这是一次机遇。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展现我的才华,我会尽全力的。考试时,我信心百倍,仔细思考每一道题,结果得了满分。更令人高兴的是,竞赛中仅有两个考了满分。而那个有畏难情绪的同学成绩很糟糕,几乎是倒数第一。现在想想,如果他乐观一点,应该能考得更好。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失去信心的人,已经失败了一半。”
生活总是有希望的,好心情就像无色水晶眼镜,让我们看清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摘掉坏心情的墨镜,轻轻读出:“阳光总在我心中,风雨后总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