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上 可能性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四上 可能性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09:0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能性》教学设计
课前思考
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可能性”内容做出了明确的指示: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感受并定性描述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感悟数据的随机性,形成数据意识。因此,本节课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实践操作-验证”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可能性大小的合理性判断。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概率的知识。主要通过掷硬币实验、生活现象和摸球游戏等多种途径,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事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能根据结果反过来设计转盘游戏。
学情分析
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学生随机观念的培养也是一个重点。学生对一些随机概率的结论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不理解。在教学中通过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澄清问题,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图和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知的基础。因此这部分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掷硬币”的游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体验一些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2.在“摸球游戏”中,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情发生的情况,并在交流、对比中感知可能性与数量有关,进一步体会不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作出定性描述。
难点: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
从前有一户人家,有7个儿子和1个女儿。父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有一天七个哥哥着急给口渴的妹妹打水喝,不小心把水罐掉进了井里。父亲很生气,大吼道:你们这些臭小子,都变成乌鸦。”父亲抬头一看,儿子们都变成了煤炭一样黑的乌鸦,可是后来父亲怎么也收不回这句咒语。女孩长大了,有一天知道哥哥们变成乌鸦了,很难过。于是,暗下决心要把哥哥们找回来。为了和哥哥们相认,她带着哥哥们玩过的玩具和喜爱的食物启程去找哥哥了。
女孩走了很多天,遇到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对她说:你抛硬币吧,如果是带花的那一面我就告诉你,他们在哪里?”
师:小女孩怎样才能得到太阳公公的提示呢?
生:硬币带花的一面朝上。
师:规定有字的是正面,带花的是反面。猜一猜,掷一枚硬币哪面朝上?(板书:猜测)
生: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
师:想知道到底哪面朝上,还得亲自试一试。(板书:试验)
猜一猜,掷一枚硬币哪面朝上?
【设计意图:从绘本故事《乌鸦哥哥变形记》引入新课,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掷硬币
1.出示活动要求。(生读)
①组长组织,一人掷;一人猜;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②先猜再掷,掷完一次填写一次,用“正”表示正面,用“反”表示
反面。
③活动完成后,仔细观察表格,讨论并记录你们的发现。
2.试验注意事项。
1.小组合作。
2.汇报展示。
师:为什么有时候能猜对有时候猜不对?为什么都是掷10次硬币,有时候正比反多?有时候反比正多?有时候正反一样多?
生1:掷硬币哪面朝上有两种可能,结果不确定。
生2:有偶然性。
师小结:掷硬币时,落地后会出现哪一种结果是不确定的。(板书:不确定)
师:这3组数据能代表掷硬币的最终结果吗?
生:不能,数据太少。
师:柱形图统计全班试验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正面出现的次数比反面的多。
引入科学家掷硬币的大数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掷硬币的次数足够多时,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大致相同。(板书:结论)
师:对比科学家的试验结果,为什么和我们的结论不同呢
生1:我们的试验次数太少。
生2:因为掷硬币的结果不确定,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设计意图:从明确活动要求到小组合作探究,在真实的试验操作中,在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在思考、交流、探究中既加深了学生对随机现象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统计意识和合作能力。】
3.说一说:下面事情发生的情况。明天会下雨吗?下一个路口会遇到红灯吗?
生1:明天可能下雨,明天可能不下雨。
生2: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
师追问:你能确定明天的天气吗?
生3:下个路口可能是红灯,可能是绿灯,也可能是黄灯。
师追问:你能确定下个路口指示灯的颜色吗?
小结:像这样,事情会发生什么结果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就是随机现象。(板书:随机现象)
4.找一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交流中能用“可能”来规范描述出简单事件发生的多个结果,在追问质疑中,再一次感受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摸球游戏
(播放绘本)可是女孩抛出的是数字的一面,运气太不好了。
女孩又继续赶路,她找了月亮姐姐。月月姐姐说:你能从这个盒子里摸出一颗黄色的珠子,我就告诉你。
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一共摸10次球;每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完后把球
放入盒中摇匀再摸下一次。
2.三人轮流摸球,一人记录颜色。
3.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黄球和白球摸到的次数。
1.出示活动要求:
①小组合作,一共摸10次球;每次只能摸一个球;摸完后把球
放入盒中摇匀再摸下一次。
②三人轮流摸球,一人记录颜色。
③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黄球和白球摸到的次数。
2.试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
4.汇报并统计数据。
5.每个小组猜自己袋里球的颜色。
师:从第一组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
生:一定是黄球,因为全是黄球。(板书:一定)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可能是白球。(板书:不可能)
师:从第三组里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结果?为什么?
生: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因为全是白球。
师小结:像这样,事先能确定结果的现象叫做必然现象。
师: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个表格中袋子里黄球多,摸到黄球的次数多。
生:第二个表格中袋子里白球少,摸到白球的次数少。
(板书:与数量有关,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师质疑:为什么第8组袋子里有1个白球,摸的时候却没有摸到黄球呢
生:黄球的个数少,摸到的可能性小。
师:为什么袋子有7个白球,1个黄球,每一组摸到的黄球和白球次数却不同?
生: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师小结:可能性小但不是不可能出现,可能性大也不是一定就出现。随机现象永远不能变成必然现象。
【设计意图:在摸球-猜测-验证的活动中,认识必然现象,知道必然现象的特点,会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简单事件的结果;在统计-发现-质疑中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的的区别。】
三、巩固提升
很不幸运,小女孩摸出了一颗白色的珠子。她只能继续往前走。
女孩带着最后的希望找到小星星,小星星眨着眼睛调皮的说,只要你能通过下面考验,我就告诉你。
第一关:填一填、分一分。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下列现象或事件,并分类。
明天( )下雨。太阳( )从东方升起。一年( )有12个月。
哥哥( )比弟弟大。买彩票( )会中奖。花( )是红色。
第二关:说一说
(1)转盘停止后,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
(2)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
(1) 转盘停止后,指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
(2)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规范准确的语言描述事件的结果,能对可能性的大小做定性的描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星星告诉女孩,哥哥们在住在琉璃山上。小女孩历尽千辛万苦中终于爬上了山顶。她给每个哥哥的杯子里都放了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女孩对哥哥们浓浓的亲情解除了父亲无心的咒语,乌鸦们一个个变成了人形。小女孩带着哥哥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应用
小小设计师:抽奖的奖项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谢谢参与,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计抽奖转盘并说说你这样设计的理由。
【设计意图:应用可能性的知识,选择角色设计抽奖转盘,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六、情感提升
努力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可能成功。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付出一定有收获,努力一定会成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不确定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
优点:
1.用有趣的绘本故事串联起掷硬币、摸球游戏和巩固联系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2.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我设计了掷硬币、摸球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3.通过柱形图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不足之处:
1.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描述随机现象,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
2.在摸球游戏中应该鼓励学生根据摸的结果大胆猜测球的颜色,多给孩子交流、讨论的时间和机会。这样更利于学生在猜测、思考、交流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多少有关,在揭示结果后,体会思维碰撞的快乐;在追问、质疑中,感受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的区别。
3.设计转盘游戏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