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新诗二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及答案(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新诗二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及答案(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4 07:55:42

文档简介

新诗二首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二所列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3.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学习重点
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回顾·预习
1、知人论世
戴望舒(1905—1950),。浙江人。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支撑(cheng )彷徨( huang)寂寥( liao )
惆怅( chang )颓圮( pi )
3、丁香意象:丁香的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面对丁香花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伤春的愁绪,因此有人把丁香看成是愁品;丁香花的颜色以白色或淡紫色为主,颜色并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因此,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丁香花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初读,整体感悟
有感情诵读至少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诵读初体验:
1、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和感情基调。
内容:丁香一样的姑娘。
感情基调: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你对如何诵读这首诗有些什么建议呢?
低沉的,感伤的。 带着这种感觉自由诵读全诗。

(二)再读,深入体会
请挑一个你最喜欢的意象,并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述。(提示:1.注意本诗的情感基调;2. 体会描述意象的词语;3.整齐的句子+修辞手法+灵活的句法=文采)
喜欢的意象:丁香是美丽的、素洁的、高雅的。

三、当堂达标:
诗篇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丁香花是一种很美丽的花,多为白色或淡紫色的,不妖艳,仲春时节开放,容易调零。因此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常和愁怨的情绪相连结,历来被视为愁品。古代有很多诗人以丁香写愁,留下许多千古绝唱。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各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憬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句子,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系在一起。
鉴赏诗歌音乐美。
美在何处?
姑娘悄然飘过我的身旁,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那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忧伤,她明亮澄澈的眼睛中满含着迷茫,然后,姑娘携着一陈淡淡的幽香,象梦境般翩然而逝,渐行渐行……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能否能否请你驻足,生命的漂泊请将我一起带上,然而姑娘静默的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笆,走尽这雨巷……
四、反思·提升:
五、拓展·延伸
以“转角·遇见”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把那时、那景中遇到的那位姑娘刻画出来,她留给了你怎样不可磨灭印象呢?
二、 师生共勉:
(1)不要放弃你的理想,当理想没有的时候,你还可以生存,但,虽生犹死。 —— 马克吐温
(2)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 克雷洛夫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挫折、经受打击,我们也会忧郁、彷徨,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去不懈地追求,最终我们都会寻找到心目中美丽而不再忧伤的丁香姑娘。请以“梦想”为题,创作一首小诗,诗中要含有意象来表达你的情感。
学习指导
首先结合课下注释读课文,独立完成!
阅读是关键。

读课文,感悟意境之美。
可展开讨论

情与景的关系。

[学生用书 P41~P42]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戴望舒《雨巷》的首尾两节,回答后面的题目。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1.首节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加点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情。
2.画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比做“丁香”,我们眼前仿佛走过一位高洁紧蹙眉头、飘香淡淡又转瞬即逝的江南女子。
3.这两节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特点:反复(或用其他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
作用:①这两节诗在形式上相同,文字也基本相似,这样回环往复,更强化了诗人孤独伤感、凄婉迷茫的思想感情。
②诗人只是轻巧地把“逢着”改为“飘过”,使得诗歌在基本的重复之外又略有变化,联想全诗,让人更加感到诗人情感的表达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54年
4.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一个思念远方爱人的女子,因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以至于听见窗外传来的马蹄声便以为是爱人归来;还描写了骑马者的内心活动。
5.请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对“东风不来”一节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节用两个比喻写思妇的心。深闺中思妇的内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紧掩着的“小小的窗扉”,脆弱、敏感,充满古典的风韵。“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四个否定句呼应,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二、语言运用
6.将这节诗改成一个单句。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她的颜色、芬芳,太息般的眼光和丁香般的惆怅,都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
7.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②一会儿一点两点,清晰可数;一会儿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③唯有躲在故乡自家的屋舍内,才能从这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④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或疏,或轻或重。
⑤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③①
C.④⑤②①③ D.⑤④②①③
解析:选A。根据①句中的“少妇思夫,游子怀乡”,③句中的“唯有”“潇洒”“泰然”“祥和”,⑤句中的“最能撩动人的心弦”,可知①③⑤为一组,且顺序为⑤①③,由此可得出答案。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漪澜(qǐ)     翡翠(fěi)     雾霭(ǎi)
B.彷徨(pánɡ) 寂寥(liáo) 漫溯(sù)
C.戛然(ɡá) 颓圮(pǐ) 羞涩(sè)
D.慰藉(jì) 迷惘(wǎnɡ) 罗绮(qǐ)
解析:选B。A.“漪”应读“yī”;C.“戛”应读“jiá”;D.“藉”应读“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愁怨    惆怅    斑澜    剩菜残羹
B.凄碗 宛转 帷幕 年纪轻轻
C.逶迤 萧瑟 颓圮 耶路撒冷
D.青苔 迷茫 步履 剑拔驽张
解析:选C。A.澜—斓;B.碗—婉;D.驽—弩。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2)徐志摩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味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位 贯注 揣摩
解析:选A。品位:泛指人或物的品质水平,名词;品味:品尝、体味,动词。灌注:浇进,注入;贯注:精力、精神集中。揣摩: 反复思考推求;揣测:猜测,推测。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雨巷》中“丁香”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句用得好在哪里?
解析:选D。A.非问句,问号改成句号;B.省略号与“等等”重复;C.顿号改为逗号。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后面的题目。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5.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答案:幽僻 阴沉、郁闷
(二)阅读《错误》一诗,完成6~7题。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6.《错误》一诗中比喻手法用得很好,试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诗中运用了四个比喻,如第一节用“莲花的开落”来比喻江南女子红颜的消退;第二节连用了三个比喻刻画这位女子。先用“小小的寂寞的城”来比喻她的封闭、孤寂的心,然后进一步强调像小城傍晚时分无人行走的青石铺成的街道,这是明喻,后面又用隐喻——“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诗人强调的是“紧掩”二字,而且这窗扉连“春帷”都解不开,可见其内心的孤寂、落寞和阴郁。比喻的运用使感情表达充分、丰满,而且富有诗意。
7.《错误》一诗中有几个巧妙的倒装句,找出来试赏析其艺术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紧掩”,比起“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的表达方式,显然在意境和语气上都有更加悠长、深远的韵味。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远和近
顾 城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8.请指出“你”“我”“云”三个意象各自的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容纳了对生活反思的丰富内涵,“你”“我”即是生活在客观现实中的社会成员,“云”则象征了美丽淳朴的大自然。
9.这首诗(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具有朦胧诗的一般特点,用象征和隐喻手法,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感情、意象表达。
10.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古诗,谈谈你对《远和近》的体会和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人远天涯近”的辩证思维,曲折反映了文革那个特定年代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朦胧地表达了诗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你看云时很近”意境即为“天涯若比邻”的意境。
四、语用创新
1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一首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诗,请仿照它的结构,再续写一节。
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②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12.“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词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表达了他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非花,雾非雾”,开头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喻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半来”者春梦也,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引出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朝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诗中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义,朦胧含蓄。
课件51张PPT。第6课 新诗二首课堂互动探究写作素材积累基础自主学案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诗海探珠 第6课诗海探珠咏 钱
[清]袁 枚
人生薪水①寻常事,
动辄烦君②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
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③千回数,
屡见铜山④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诉,
九州添设富民侯。【注】 ①薪水:不同于现在的“工资”,是借代柴米油盐之事。②君即题目所指“钱。③姹女:少女,东汉灵帝韵母亲永乐太后曾专门用河间女工数钱。④铜山:汉文帝宠臣邓通,曾自铸钱币,景帝时,被抄家,最终穷饿而死。【赏析】 这是一首咏金钱的诗。首联中用“寻常”“动辄”,极言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颔联承上之意,进一步批判了历代文人以自视清高,不顾民生,轻视金钱的态度。认为合理使用金钱,金钱并非不好的东西;不重视经济民生,也不见得清高。颈联作转,批判为一己私欲,聚敛钱财,贪婪成性的行为。“千回”“屡见”,道尽历史、现实中不乏视钱如命的守财奴,但他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这里用典使诗意显得更丰蕴。尾联总提诗人观点,希望天子能设“富民侯”,让九州百姓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本诗起承转合,结构完美流畅,用典不使诗意晦涩,反更觉生动,让人由衷赞叹诗人与民同富、关心民生的先进思想。【思考】 这是一首咏金钱的诗。试结合全诗,简要评价诗人对金钱的态度。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释义
(1)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颓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蛩音:__________________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一个方向走寂静,空旷慢步走,走走停停叹息损坏,坍塌。颓,崩坏,倒塌。圮,坍塌脚步声四、词语辨析
(1)犹豫·彷徨
都是形容词,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不知怎么办;“彷徨”指犹豫不决,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有动作意味。
例:①一到紧急关头他就________不决。
②鲁迅先生也因为找不到斗争的方向,而________在十字路口。犹豫彷徨(2)寂寥·寂寞
形容词,二者都有“冷清”之意。“寂寥”是指寂静、空旷,用于描写环境;“寂寞”指孤单、冷清,多指人。
例:①一个人在家,真_________。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摹了一个空旷__________的塞外风景。寂寞寂寥(3)徜徉·彳亍
“徜徉”指安闲自在地步行;“彳亍”指由于心情惆怅、哀伤,走走停停的样子。
例:①他在雨巷里__________。
②傍晚,他一个人独自散步,_______在上海滩。彳亍徜徉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在新诗发展中,他是以最少的作品
而领袖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
《雨巷》收入其诗作92首、散文23篇、诗论3篇,戴望舒以他全部的诗作,呈现出苦难中国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复杂而痛苦的心灵历程。其中
《________》优美、伤感、惆怅、朦胧,富有音乐美,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也被称为“雨巷诗人”。雨巷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原
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
。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
”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休的婉约情韵。他被称为“_______________”。《郑愁予诗集I》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中国的中国诗人2.背景资料
《雨巷》写于________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淞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同时,诗人又恋着作家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雨巷》一诗正是这种复杂心境的写照。1927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意识形态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开放,西方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铺天盖地般涌来。整个社会的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心充满了压抑和焦虑,渴望在传统废墟上重建自己的文化价值堡垒。《错误》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六、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提示】 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缈、哀怨,使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作者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向往中的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2.试分析《雨巷》中的意象。
【提示】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加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作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蒙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中,平添了一种冷漠、凄清的氛围,突出了撑着一把伞独立于风雨中的销魂者的形象。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有香气。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却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4)篱墙。颓圮的篱墙营造了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其他的“我”和姑娘。除了这6个意象外,其余都是表情绪动作的词。这些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缥缈的超然意境。3.《错误》这首诗的题目是“错误”,第三节又提到“美丽的错误”。作者为什么说那“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呢?
【名师点拔】 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这种“错误”也可以说是美丽的。4.《错误》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名师点拔】 诗人主要用了“莲花”、“东风”、“柳絮”、“小城”、“青石”、“街道”、“春帷”、“窗扉”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忧伤而又无奈的意境,表现了一位江南少妇希望又失望的痛苦心情。[细剖·深析]
[楼主]
《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是实写还是虚写?[沙发]
“丁香姑娘”是实写。本诗是一首情诗,诗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没有从诗人身边经过,也至少从诗人的幻觉中经过,应该是实指,决不是什么“理想的象征”。[板凳]
“丁香姑娘”是虚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美丽、孤高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这种理想也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让人永久地怀恋和无限地惆怅。[三楼]
“丁香姑娘”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人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忧烦,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根本说不出来。诗人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是那样遥远而渺茫。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许是真的。“她”出现了,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快,逝去也那样快,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诗人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也可以认为是诗人心中美好的理想。写作素材积累象征手法
《雨巷》刻画了阴冷的绵绵细雨,刻画了悠长寂寥的雨巷。在这里,“雨巷”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象征。诗人还刻画了一个满心哀怨惆怅彷徨、撑着油纸伞走过的姑娘。这“姑娘”正是诗人理想的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感情,阐发深刻的道理。●随堂练笔
以“灯火”为题,写出一个片段,用象征手法。(不少于100字)
【提示】 “灯火”可以象征温暖、光明、希望等。抓住其中一个象征意义展开叙写即可。1.课内素材开发 
“雨巷诗人”戴望舒身处白色恐怖的年代,虽然在革命失败的痛苦中煎熬着,但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人类追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追求世俗的价值,如追求金钱、权力、财富、名誉和地位;另一种是追求理想和信念等超越性价值,在这个精神的家园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俗情浓厚处淡得下,俗情牵绊处斩得下。穷则独善其身,可以青灯黄卷、夜雨打窗、半世寂寥、一世穷愁,但一生都在进行德行修养,精神超越;达则兼济天下,可以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我们中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势必历经挫折磨难,经历忧伤烦恼,但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追求的心。[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于“追求希望”“精神家园”“勇敢坚定”等话题。2.鲜活素材速递
13岁的男子汉
前日,深圳的殷小利女士突发脑出血不治身亡,她13岁的儿子小丁主动提出替母亲捐器官,并最终促成捐献。昨日,殷女士所捐的一肝两肾已在广州顺利移植,成功救下三人命。虽然小丁年龄小,从法律上讲他的签名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他不同意,任何人都不敢提出捐献。参与捐献的深圳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深圳今年第三例公民器官捐献,而由未成年人提出捐献意愿,在深圳乃至全国都应该算是首例。与小丁有过接触的中山医院黄埔院区医务科科长陈岗对小丁也是连连称赞,感觉他很淡定也很懂事。虽然才13岁,但已经有男子汉一样的担当。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决定,使他这两天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其实他内心还是很伤心的,只是想帮妈妈完成一个心愿,这两天都不太想说话。他只说‘妈妈如果知道她救了这么多人,一定很开心。’”
2011年8月5日[凤凰网][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于“热爱生命”“责任担当”“勇敢坚韧”“至爱之心”等话题。美文佳作欣赏江南雨巷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
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
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
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
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
心灵!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唯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账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棰,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处,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赏评】 小巷是江南的符号。在作家眼里,小巷是一篇飘逸恬淡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诗人心中,小巷是一个遥远湿润的梦,一段婉约柔美的故事。小巷是乡村眼里的城市,是城市腹中的一个符号。青石板的路,青砖黛瓦的房,古老的石墙,静立于城市的街尾,仿佛一根根末梢神经,细细长长,逶迤曲折,转过一圈一圈,向前延伸。每个小巷都记载着千百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活轨迹,在岁月更替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做着人生的笔记。本文先抒写现实,然后以燕子为切入点,化用《乌衣巷》的意境,转入历史;接着用“小石桥”“吹箫”意象,化用杜牧诗句,再叙历史;最后回归现实,用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拓展未来,穿梭时空,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