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主要以写景为主。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大纲》在古文阅读上要求诵读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本单元都是古代歌咏山水的优秀篇章。本文更是开启山水游记的先河,借山水抒性灵。因此,本文能初步培养学生鉴赏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缺乏学习的热情.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喜欢诵读文言文,背诵课内文言文不困难.但在平时测试中发现在书写和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在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重点内容ppt展示.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 优美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
①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②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见ppt)
2.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
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 (见ppt)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ǜ)
素湍(tuān) 绝 (yā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哀转(zhuǎn)
3.齐读: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
三.合作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圈点翻译文章(小组不会的字、词、句挑拣出来,我们共同解答)
2.展示:检查检测结果(见ppt)
①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 通“啭”,声音转折
②古今异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真,实在)
③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④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 (象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 (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 (素:白色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 (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 (转:婉转;绝:消失)
3.大声读出你的译文,体会三峡的美。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景。(见ppt)
1. 作者描绘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山、水)
2. 找出描写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大声朗读出来。
3. 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展示:“两岸连山,……曦月”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齐背此段,注意这些字要重读。
4. 再来看水,找同学将描绘水的语句朗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
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季节顺序;由旺到枯)
②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词。
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
秋: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悲
五、课堂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地方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板书: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三峡
夏——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雄奇秀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