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谴责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本课要抓住文章的语言特色,特别是作者通过嘲讽语言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以及他对中国的同情。教师要调动学生被作者的情怀所感染。
二、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a、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b、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引导理解反讽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特别是对语言的理解与把握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教师既要明确理解内容又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采取自学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难点:反讽语言的表达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两个驴的故事(略)
注意听驴的语言
让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知人论世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多媒体展示
1、知写作之背景: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2、知作者其人: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一个词概括雨果对这次远征的态度?
2、用一个词表明雨果对被劫文物的态度?
3、作为法国人的雨果同情中国,表明了他怎样的品质?
(2)精读课文5——10段,
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词语(每项至少找出两个):
1、雨果对英法联军的称呼?
2、雨果用哪个词形容英法联军的抢劫行为?
3、英法联军抢劫的结果?
4、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评价?
教师明确:
a、??? 称呼:强盗????
?????? 行为:洗劫、行窃、劫掠
? ?????结果:塞满腰包、装满箱箧
b、??? 称呼:胜利者、文明人
?????? 行为:更彻底、更漂亮
?????? 结果:笑嘻嘻回到欧洲
?????? 作者对他们的评价:赞誉
?????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种嘲讽语气更强烈?这种效果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知识链接:
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是修辞的一种。 反语一般有两类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褒义贬用)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贬义褒用)
(3)精度课文第三段,找出你最喜欢的修辞句。
?比喻的修辞效果
?排比的修辞效果
四、拓展训练
体会下面反语的效果
1、长得真有创意,活得真有勇气!
2、他每次都把厂子的东西王家拿,可真是“以厂为家”啊!
3、我们八年七班的学生很“笨”,总是肯花力气做每一件事
4、我的小表弟狡猾而调皮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收集关于本文背景、作者的资料
学生活动
1、 学生速度课文,独立完成
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
3、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请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知识
目的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学会共享
设计意图
感知文章大意以及雨果人格光辉。
感知反讽的表达效果
理解文章生动性
深化对反讽效果的理解
强化对知识
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比喻????????????????? 强盗
爱圆?????????? 雨??? 恨???? 劫掠
联军?? 文明人
果?????????? 赞誉
明园???????????
????? 排比
????????? 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课件26张PPT。人类文明的瑰宝圆明园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
“万园之园”.历史上的圆明园,
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
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
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
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相当
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始
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
成.圆明园简介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
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
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
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
型建筑145处.在这些建
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
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
有海宴堂、远瀛观等西
洋风格的建筑群.被毁前的圆明园被毁后的圆明园被毁前的大水法被毁后的大水法被焚毁之前的圆明
园海晏堂照片,堂
中的12生肖铜像栩
栩如生被毁之后的圆明园
海晏堂照片局部,
12生肖铜像荡然无
存园内文物 景泰蓝麒麟青铜鎏金塔 漆 器鎏 金 编 钟虎首猪头等这些词语,你都理解吗?赃物
箱箧
劫掠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瞥
惊骇
琉璃
珐琅靠非法手段得到的钱财等物品箱子干干净净,一点都没用。劫持,抢走.短时间地大略看看害怕,恐惧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
和锡的氧化物而烧制成的像彩釉的物质。1、请用波浪线把信中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
出来,看看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2、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请用横线标出.自主学习3.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建的?为什么?4.两个“强盗”指谁?他们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
行?当时两个的统治者分别是谁?1、巴勒特将军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想得到雨果的赞誉,他的愿望有无实现?雨果对此是什么立场和态度?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侠骨铮铮,敢于仗义执言。合作研讨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
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
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3、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为什么?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
强盗政府并不代表人民,英国和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雨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来抗议政府所犯下的罪行。合作研讨语言欣赏1.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肮脏(或贪婪等)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遗臭万年等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野蛮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谴责你能说出下列红色词语的同义词吗?通过这
些词语,你能概括出本文雨果语言的什么特点?说反话,用反语,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地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呢?凭吊圆明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只要我不回过头来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写于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