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3燃烧的条件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仅白磷①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
B.若对准白磷②通氧气,该白磷也能燃烧
C.对比白磷①和红磷的实验现象,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D.对比白磷①和白磷②的实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某同学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水为热水
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的现象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B.实验乙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实验丙可用于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D.实验丁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5.通过如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也由此可推出灭火的方法
B. 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 丙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D. 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6.正确的实验设计,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证明密度:二氧化碳>空气
7.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相关探究,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木炭燃烧生成的
8.“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探究方法。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
实验① 实验②
A 人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 气体的分子间隔较大,易于压缩
D 二氧化锰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A.A B.B C.C D.D
9.兴趣小组同学依据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为:①通入氧气,白磷不燃烧;②停止通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水至沸腾,白磷不燃烧;③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氧气,白磷燃烧,气球胀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B.③中白磷燃烧时,容器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对比②③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气球可以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变化
10.用图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为: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②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步骤②的b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B.步骤①中,通入N2和点燃酒精灯的顺序颠倒,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C.步骤②的a、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步骤①、②的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二、判断题
11.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蘸有水和酒精的棉花可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
12.用白磷分别放在 80℃的空气中和 80℃的水中来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
13.当温度升高至260℃,红磷和白磷都燃烧,无法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14.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
15.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
三、科学探究题
16.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再分别取少量白磷、红磷放在烧杯上的铜片上. ②… 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红磷不燃烧
③先在容积为350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mL滴有红墨水的水,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量水. ④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 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均为红色,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60mL
(1)实验过程②是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 。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 。
四、综合应用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①实验Ⅰ中加热片刻后,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实验Ⅱ中C、D、E处均为白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D处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能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 。
(2)下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微型装置图。
①酒精灯加金属网罩的目的是 。
②A处V形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B处V形管内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为了使氧化铜完全反应,实验时常加入过量的炭粉,由此猜测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3)2023年9月10日,我国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卫星发射升空,作为一级半构型的火箭,它的芯一级采用的是液氢液氧的发动机。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18.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探究了如下几个实验。
(1)甲实验:实验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 ,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丙实验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丙图中序号),其中有一个操作明显有 处错误,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酒出
1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硫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2)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为什么? 。
(3)如图,将CO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4)某同学取0.5 g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4g ,求原氯酸钾的质量是 。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烧杯内白磷的氧气的作用,与铜片上白磷组成对比实验,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B、若对准白磷②通氧气,此时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是可燃物,同时温度达到白磷燃烧的着火点,该白磷也能燃烧,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磷①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白磷①和白磷②白磷都是可燃物,温度都达到白磷燃烧的着火点,白磷①燃烧而白磷②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
2.C
【详解】A、②和③对比,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水的温度不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则①中水为热水,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的关系,故A正确;
B、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故B正确;
C、①和③对比,水的温度不同,①中白磷没有和氧气接触,③中白磷和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故C不正确;
D、②和③对比,白磷均与氧气接触,水的温度不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甲烷的燃烧,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冷而干燥的烧杯壁出现的水滴可以反映出甲烷气体中含H元素,但本实验因观察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因此要想得出含有C元素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故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蜡烛的熄灭说明了气体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从下到上慢慢充满烧杯,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白磷着火点较低,同时也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白磷与水中白磷相比,可得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探究了两个燃烧条件,但不能说明红磷是否是可燃物,故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水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实验现象为软塑料瓶变瘪了,只能验证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故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4.C
【详解】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当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错误;B、常温下,温度没有红磷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通入氧气与之接触,满足了燃烧的条件,白磷也能燃烧,正确;D、着火点使可燃物的性质,一般不能升高或降低,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5.B
【详解】A、甲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并由此推出灭火的方法,正确;
B、乙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但没有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对比试验,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错误;
C、丙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德,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正确;
D、丁实验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需要点燃除去,硬质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装置末端尾气被点燃,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正确。
故选B。
6.A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B、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D、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A。
7.B
【详解】A.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会燃烧,然后立即通入,木炭燃烧,可以证明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选项说法正确;
B.先通入,再点燃酒精灯,木炭不能燃烧,不能证明燃烧有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说法错误;
C.先通,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木炭能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木炭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说法正确;
D.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现象明显,能检验二氧化碳,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向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不能得出人呼出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将蔗糖加入水中,搅拌能加速溶解,与温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C、推注射器活塞,空气比水更易压缩,说明气体的分子间隔较大,易于压缩,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无法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该反应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方程式为,故A说法正确;
B、③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氧气,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气球膨大,故B说法错误;
C、②停止通氧气,点燃酒精灯加热蒸馏水至沸腾,白磷不燃烧;③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氧气,白磷燃烧,对比实验②③,加热到蒸馏水沸腾而白磷不燃烧,熄灭酒精灯立即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C说法正确;
D、气球可以缓冲白磷燃烧及水沸腾时造成的气压变化,防止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冲出装置,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步骤①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红磷均不燃烧;步骤②的a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能与氧气接触,则红磷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步骤①中,通入N2和点燃酒精灯的顺序颠倒,点燃酒精灯后,红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且能与空气接触,红磷能燃烧,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步骤②中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不同,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②中红磷能与氧气接触,步骤①、②的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正确
【详解】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蘸有水和酒精的棉花,蘸有水的不可燃,蘸有酒精的可燃,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正确。
12.错误
【详解】用白磷分别放在80℃的空气中和80℃的水中,放在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放在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13.正确
【详解】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要做对比实验,红磷和白磷都燃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14.错误
【详解】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焰的方向始终向上,火柴头斜向下,火焰可以加热火柴梗,使温度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不变着火点不变。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不变着火点不变。
15.错误
【详解】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例如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错误。
16.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 CaO + H2O=Ca(OH)2 4P + 5O22P2O5 60/(350-50)=1/5 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 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详解】(1)实验过程②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来提供热量,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Ca(OH)2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2P2O5
(3)集气瓶的总容积为350mL,但由于事先加了50mL红墨水,即反应前只有300mL的空气,故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350-50)=1/5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由于刚开始白磷燃烧放热,使集气瓶内的气体膨胀,压强增大,待冷却,氧气被消耗,瓶内气体量减少,压强又降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这是压强由于大气压相等,故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到与大气压相等;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泄出瓶外
17.(1) 需要可燃物 没有与氧气接触 C处白磷燃烧,E处白磷不燃烧
(2)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有毒的一氧化碳,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
x=16kg
答:2k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6kg。
【详解】(1)①实验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②实验时D处白磷在水中,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未燃烧;对比C、E处的现象,C处白磷燃烧,E处白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可以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2)①装置中罩在酒精灯上的网罩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②碳还原氧化铜可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A处V形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过量的碳粉会与装置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气球可以将有害的一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避免造成空气的污染;
(3)见答案。
18.(1) 燃烧匙 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2) b中红磷在步骤一中不燃烧,而在步骤三中燃烧 4P+5O22P2O5
(3) ②①③ 2 ABC
【详解】(1)据图甲可知,甲实验:实验中盛放硫的仪器名称是燃烧匙。
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所以实验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用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通入N2,点燃酒精灯,玻璃管b中红磷不燃烧;通入O2,点燃酒精灯,玻璃管b中红磷燃烧。这一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
(3)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操作是溶解、过滤、蒸发。所以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②①③;丙图中,过滤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即过滤操作明显有两处错误。
A、 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酒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综上所述:选择ABC。
19. CaCO3+2HCl=CaCl2+H2 O +CO2↑或2H2O22H2O+O2↑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P、S、Fe 不正确 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或由于生成的CO2气体逸出,使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等) 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4.5g
【详解】(1)①双球管中涉及两个反应,分别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以及水,另一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 O +CO2↑或2H2O22H2O+O2↑;
②挤压右滴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都有可燃物,都接触氧气,但是由于着火点不同,所以现象不同,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硫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设消耗的可燃物的质量均为m,对应的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z。
x≈1.29m;
y≈0.38m;
z=m。
相同质量的磷、铁、硫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P、S、Fe 。
(2)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原因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或由于生成的CO2气体逸出,使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等)。
(3)如图,将CO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5.4g-0.5g=14.9g,
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a,
a=24.5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