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物质加热时,错误的操作是( )
A.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B.加热时要先进行预热
C.试管与水平桌面成45°角
D.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对的( )
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水雾,随后消失
B.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部将会变黑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跟着被点燃
3.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化学仪器是( )
A. B.
C. D.
4.蜡烛(足量)在如图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的正确是
A.该实验是在纯氧中进行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就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5.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现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A.提出猜想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反思与评价
6.奶奶在小商贩那里买到一个金手镯,小红认为它可能是假的,准备先用火来烧一下。就用火来烧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提出问题 D.得出结论
7.下表是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 该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B. 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CO2和水,且其组成中含有C、H元素
C. 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 焰心温度最高
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 此白烟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8.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衡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2和CO2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由图可知,蜡烛燃烧不能耗尽装置的氧气
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一定浓度的CO2
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O2、5%CO2和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9.劳动课上,同学们欲探究一块金属是不是铁,建议用磁铁试一下。就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做出猜想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10.小明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大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二、判断题
11.小明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际实验所得数据显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不可取的是大胆提出假设: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
12.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
13.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
14.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
15.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
三、科学探究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这证明焰心 ;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用火柴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处点燃,观察到上端管口处产生火焰,同学们对焰心物质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与假设】假设I: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假设II: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假设Ⅲ:焰心气体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设计并进行实验】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在上端管口处用火柴点燃,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 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 ,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Ⅱ成立;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 ,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 ,说明假设Ⅲ成立。
【得出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3)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
四、综合应用题
17.探究课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① ,②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要注意以下方面: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试管与水平面呈45度角,在加热时先进行预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故选A。
2.B
【分析】A、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考虑烧杯内壁出现少量白雾是否正确;
B、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我们是看不到的;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因缺氧会有碳生成;
D、白烟是石蜡蒸汽,可以燃烧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是因为蜡烛燃烧的温度使它蒸发了。故A的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我们是看不到的。“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故B的说法不正确;
C、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因缺氧生成一氧化碳,碳颗粒使烧杯底变黑。故C的说法正确;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成分是石蜡蒸汽,石蜡蒸汽具有可燃性。点燃这缕白烟,白烟寻着从烛芯冒出的轨迹,再次引燃了烛芯。所以蜡烛可以复燃。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有关问题,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详解】解:A、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可直接加热,所以正确;
B、集气瓶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的气体,不能加热,所以错误;
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不能加热,所以错误;
D、烧杯一般用于配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均可使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所以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由图知,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56%,说明该实验不是在纯氧中进行,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蜡烛熄灭的原因不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C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含有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详解】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一环节属于设计实验步骤,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证据——结论与解释——讨论和反思。
6.B
【详解】“用火来烧一下”这一过程,是实际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B。
7.C
【详解】A、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CO2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故蜡烛组成中含有C、H元素,正确
C、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外焰的温度最高,因为外焰的燃料充分燃烧,错误;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能被点燃说明具有可燃性,正确。
故选C。
8.D
【详解】A、瓶内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随着参与燃烧而逐渐降低,符合曲线1的变化,二氧化碳浓度随着燃烧的进行而逐渐升高,符合曲线2的变化,结合图可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二氧化碳,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后,氧气的浓度为15.6%,说明蜡烛燃烧不能耗尽装置的氧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的 CO2导致,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低于15.6%、二氧化碳浓度大于3.8%时蜡烛不再燃烧,故燃着的蜡烛不能在浓度为 15%O2、5%CO2和 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故D不正确。
故选D。
9.C
【详解】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用磁铁吸引来区分铜和铁,涉及到具体操作,为实验设计。
故选C。
10.D
【详解】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量是不是最大、是否不含氧气等不能确定。在石灰水中通入空气,无明显变化,有可能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或量很少,不能和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变浑浊,但一定可以确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一定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故选:D。
11.错误
【详解】实际实验所得数据显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可取的是大胆提出假设: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所以判断错误。
12.错误
【详解】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所以我们吸入的气体不全部是氧气,还含有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选项错误,故填错误。
13.正确
【详解】蜡烛在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发生了熔化,正确。
14.错误
【详解】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吸入的空气中含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少,故该说法错误,故填:错误。
15.错误
【详解】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支持燃烧的氧气,不能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故填错误。
16. 三/3 温度低 化学 I 没有蓝色火焰 有白色固体 有蓝色火焰 有白色固体 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
【详解】(1)点燃蜡烛,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将一根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甲外焰加热部位最先变黑,这证明焰心温度低;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故填:三;温度低;化学。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汽冷凝,玻璃管内壁会有白色固体;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说明假设I成立: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没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说明假设Ⅱ成立;
若观察到玻璃管上端管口处有蓝色火焰,且取下玻璃管后,打开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说明假设Ⅲ成立;
故填:I;没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有蓝色火焰;有白色固体。
[反思与交流]
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故填: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
17.(1) A 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 C AB 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燃烧
【解析】(1)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如果有水雾,说明白烟是水蒸气;如果没有水雾说明不是水蒸气;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
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