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章末习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可以借助某些实验手段或仪器来测定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空间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质谱仪可以快速精确地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B.红外光谱仪可以用来测定分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
C.通过测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可以确定物质是否含有配位键
D.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在电池能源领域有重要而广泛的用途,Y的价层空轨道数目是半充满轨道数目的一半,Z的一种单质是常见的消毒剂,M与X为同主族元素,Q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2s电子云比1s电子云更扩散
B.Z与Q形成的晶体是典型的分子晶体
C.五种元素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高的是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Q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导电是因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
B.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单质都是还原剂,非金属单质都是氧化剂
C.某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则必含有阴离子
D.如果金属失去自由电子,金属晶体将不复存在
4.下列各项中,符合分子晶体特征的是
A.熔点为,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B.无色晶体,熔点,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等
C.黄色晶体,熔点,熔融态不导电
D.熔点,沸点,导电
5.我国科学家合成了富集11B的非碳导热材料立方氮化硼晶体,晶胞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11BN和10BN的化学性质无差异
C.该晶胞中含有14个B原子,4个N原子
D.N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B原子数为8
6.据文献报道,用氢气制备双氧水的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的方法,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均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的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D.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7.物质性质的差异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硬度:晶体硅<金刚石 B.热稳定性:
C.沸点: D.熔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B.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C.H只能形成σ键,O可以形成σ键和π键 D.分子中σ键一定比π键牢固
9.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的结构式:
B.分子的电子式:
C.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由3个σ键和2个π键组成
D.H原子和O原子既可以形成分子,又可以形成分子,这与共价键的饱和性相矛盾
10.有关下列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离子晶体,有导电性
B.含共价键,因此冰是共价晶体
C.一种化合物只能形成一种晶体结构
D.如图所示晶胞对应的化学式为
11.砷化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熔点1238。它在600以下,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且不被非氧化性的酸侵蚀。砷化镓晶胞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砷化镓是一种分子晶体
B.砷化镓中不存在配位键
C.晶胞中Ga原子与As原子的数量比为4:1
D.晶胞中Ga与周围等距且最近的As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Cl2和NaCl B.CH4和H2O
C.NaBr和HBr D.C(金刚石)和CO2
13.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Na2S B.NaCl C.Na2O2 D.BaCl2
14.下列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且不能跟氧气反应的是
A.石灰石 B.石英 C.白磷 D.固体氖
15.已知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摩尔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晶体的密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胞中M、N的个数都为1
B.该晶胞中两个距离最近的同种离子的核间距为
C.与M距离最近且相等的M的个数为6
D.该晶胞可能是晶体的晶胞
二、填空题
16.用“>”或“<”填空:
(1)第一电离能C N (2)电负性Cl Br
(3)酸性 HClO3 HClO (4)硬度 MgO CaO
17.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M层上电子数比L 层少2个电子;B元素原子比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少,又知B元素最高正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C 元素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又知A和C两元素可组成C2A型离子化合物。由上述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 B元素的名称别是: 。
(2)化合物C2A的电子式是 ,化合物BA2 是由 (填“极性”或“非极性”)键组成的 (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18.(1)晶体的自范性即 ,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实验方法是 。
(2)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键与键都属于共价键,键的特征是 ,键的特征是 。
(3)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其中含有20个等边三角形和一定数目的顶角,每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试观察图形回答。这个基本结构单元由 个硼原子组成,共含有 个B-B键。
19.(1)CO2由固态变为气态所需克服的微粒间作用力是 ;氢、碳、氧元素的原子可组成多种分子,写出其中一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名称: 。
(2)O的氢化物(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S,其原因是 。
(3)化合物NH3的沸点比化合物CH4的高,其主要原因是 。
20.金属键
(1)概念:“电子气理论”把金属键描述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 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 ”,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 维系在一起。
(2)成键粒子是 和 。
(3)金属键的强弱和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原子半径越 、价电子数越 ,金属键越 ;反之,金属键越 。
②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 ,硬度越 。如:熔点最高的金属是 ,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1.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TiN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若该晶胞的密度为ρ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 pm。(用含ρ、NA的代数式表示)
(2)晶体Fe3O4的晶胞如图2所示,该晶体是一种磁性材料,能导电。
①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 (填空间结构)空隙。
②晶胞中氧离子的堆积方式与某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方式相同,该堆积方式名称为 。
③解释Fe3O4晶体能导电的原因 ;若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anm,则Fe3O4晶体的密度为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22.晶体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方结构,边长为,晶胞中K、I、O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nm,
23.五氧化二钒是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催化剂。工业上以石煤(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主要经过“焙烧、水浸、除杂、沉钒、灼烧”等过程。
已知:①溶于水,难溶于水。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向石煤中加纯碱,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焙烧,转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水浸后的溶液中加入生成、沉淀以除去硅、磷,除杂后的溶液中的浓度为,此时溶液中 ;磷、硅去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随着温度升高除磷率下降而除硅率升高,可能的原因是 。
(3)“沉矾”时加入析出,沉钒温度需控制在50℃左右,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 。
(4)还原可制得,如图为的晶胞,该晶胞中钒的配位数为 。
24.完成下列问题:
(1)N、O、Mg、Al、S、Fe是常见的六种元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Fe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②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基态O原子核外有 种运动状态的电子。
③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 形。
④Mg、Al两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几种元素的电负性数据如表:
O F Al Br ……
3.5 4.0 1.5 2.8 ……
①AlBr3的熔点 AlF3的熔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
②根据同一主族元素电负性递变规律,预测碘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范围为 。
25.晶胞有个基本要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0,);C为(,,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勘误:图中D原子与A原子相连)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质谱仪能根据最大的碎片离子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故A正确;
B.红外光谱仪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进行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分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B正确;
C.通过测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不能确定物质是否含有配位键,例如对于含有配位键的分子晶体,影响其熔沸点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配位键是一种化学键,不影响熔沸点,C错误;
D.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晶体的这一结构特征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反映出来,因此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D正确;
故选:C。
2.B
【分析】X、Y、Z、M、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在电池能源领域有重要而广泛的用途,则X为Li元素;Y的价层空轨道数目是半充满轨道数目的一半,则Y为C元素;Z的一种单质是常见的消毒剂,则Z为O元素;M与X为同主族元素,则M为Na元素;Q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Q为Al元素。
【详解】A.1s轨道离原子核的距离较近较,而2s轨道相对于1s轨道来说离原子核的距离就要远些了,所以锂原子的2s电子云比1s电子云更扩散,故A正确;
B.氧化铝是共价键百分数大于离子键百分数的过渡晶体,不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
C.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金属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五种元素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高的是氧原子,故C正确;
D.碳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碳酸,铝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所以碳酸的酸性强于氢氧化铝,故D正确;
故选B。
3.D
【详解】A、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导电,A项错误;
B、有些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也可以作还原剂,如C、在其燃烧中都作还原剂等,B项错误;
C、金属晶体中有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C项错误;
D、金属晶体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形成的,而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D项正确;
答案选D。
4.B
【详解】A.熔点为1070℃,熔点较高,且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该晶体可能为离子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熔点19.5℃,熔点较低,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等,这是分子晶体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熔点为2200℃,熔点高,熔融状态不导电,该晶体可能为共价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晶体能导电,该晶体可能为金属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5.B
【详解】A.该物质不含金属键,不具有导电性,A错误;
B.11B和10B互为同位素,11B和10B的化学性质无差异,故11BN和10BN的化学性质无差异,B正确;
C.根据均摊法计算,该晶胞中B原子的个数为=4,N原子的个数为4,C错误;
D.据图可知,N原子位于B原子形成的正四面体中心,即N原子周围等距且最近的B原子数为4,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D
【分析】根据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在起始反应物中,后又生成的物质做催化剂,而先生成后参与的是中间产物;C中根据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判断化学键的变化;
【详解】A.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HCl和[PdCl2O2]2-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A不正确;
B.通过图示判断[PdCl2O2]2-在反应过程中做的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故B不正确;
C.的过程中氢气参与反应,有非极性键的断裂,有HCl的生成,故有极性键的形成,故C不正确;
D.根据图示进行判断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答案D;
【点睛】此题考查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发生的机理,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判断;注意起始反应根据题目信息进行判断。
7.C
【详解】A.金刚石和晶体硅均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高,硬度越大,熔点越高,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与共价键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O>S,故热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B不符合题意;
C.中含有氢键,故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C符合题意;
D.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离子半径:Mg2+<Na+,O2-<Cl-,所以熔点: MgO>NaCl,与离子键强弱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8.C
【详解】A.气体单质如N2分子结构式为N≡N,三键含有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则氮气分子中含有π键,可能不存在σ键,如稀有气体单质中,A错误;
B.共价键的特征是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但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s-sσ键,B错误;
C.氢原子的s轨道只能形成头碰头的σ键,氧原子的p轨道可以形成头碰头的σ键和肩并肩的π键,C正确;
D.一般情况下σ键都比π键强度大(包括σ键、π键、配位键),σ键为“头碰头”的方式π键为肩并肩的方式,但在N2分于中氮氮叁键比氮氮单键的3倍还要大,说明N2分子中π键比σ键键能大,更牢固,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分子的结构式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电子式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乙炔结构式可知,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由3个σ键和2个π键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和分子中,H原子和O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但H原子和O原子分别形成1个和2个共价键,这是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D
【详解】A.为离子晶体,内部没有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所以不具有导电性,但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可以导电,故A选项错误;
B.含共价键,但是冰是分子晶体,故B错误;
C.一种化合物可能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故C选项错误;
D.通过如图所示晶胞结构,计算可得:A: ,B:1,X:,则对应的化学式为:,故D选项正确。
故选D选项。
11.D
【详解】A. 根据砷化镓熔点数据和晶胞结构(空间网状)可知砷化镓为原子晶体,A错误;
B. Ga最外层有3个电子,每个Ga与4个As成键,所以砷化镓必有配位键,B错误;
C. 晶胞中,Ga位于顶点和面心,则数目为,As位于晶胞内,数目为4,所以晶胞中Ga原子与As原子的数目之比为1 : 1,C错误;
D. 由图可知,晶胞中Ga与周围等距且最近的As形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A.Cl2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NaCl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B.CH4和H2O都是分子晶体,都只含共价键,故B正确;
C.HBr是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NaBr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金刚石是共价键结合的原子晶体,CO2是含有共价键的分子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Na2S中只有离子键,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中只有离子键,B不符合题意;
C.Na2O2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间存在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和氧原子间存在共价键,C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中只有离子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晴】该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判断依据是答题的关键。关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可总结如下: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成键条件 活泼金属原子与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相互作用 非金属元素原子(可相同,可不同)之间的相互作用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实质 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
分类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是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是极性键
存在 离子化合物中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实例 Na2O、Na2CO3、NH4Cl、NaOH O2、CO2、H2SO4、NaOH、Na2O2、Na2CO3
14.D
【详解】A.石灰石是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与O2不反应,A不合题意;
B.石英是原子(或共价)晶体,与O2不反应,B不合题意;
C.白磷是分子晶体,与O2反应,P4+5O2=P4O10,C不合题意;
D.固体氖是分子晶体,与O2不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D
【详解】A.晶胞中N、M的个数分别为、,A错误;
B.因为晶胞中含有4个M和4个N,则晶胞的体积为,进而计算出晶胞的边长为,因为两个距离最近的同种离子的核间距为晶胞面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所以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同种离子的核间距为,B错误;
C.由晶胞的结构可知与体心M距离最近且相等的M的个数为12,C错误;
D.由晶胞结构可知该晶胞可能为晶体的晶胞,D正确;
故选D。
16. < > > >
【分析】(1)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元素大于第IIIA族元素,第VA族元素大于第VIA族元素;
(2)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
(3)同元素含氧酸的非羟基氧数目越多,酸性越强酸;
(4)均为离子晶体,MgO中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离子键强。
【详解】(1)同一周期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元素大于第IIIA族元素,第VA族元素大于第VIA族元素,C和N都属于第2周期,同周期N第一电离能N大于C,故答案为<;
(2)同一主族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电负性Cl>Br;
(3)同元素含氧酸的非羟基氧数目越多,酸性越强酸,HClO3非羟基氧数目为2,HClO为0,故酸性HClO3>HClO;
(4)均为离子晶体,MgO中镁离子半径小于钙离子半径,离子键强,则硬度:MgO>CaO。
17. 碳 极性 共价
【分析】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M层上电子数比L层少2个电子,则M层电子数为8-2=6,故A为硫元素;B元素原子比A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少,又知B元素最高正价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B处于第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碳元素;C 元素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处于第三周期,形成C2A型离子化合物,C为+1价离子,故C为Na元素,,A为硫,B为碳,C为钠。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碳;
(2) Na2S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电子式为;化合物CS2是由极性极性键组成的共价化合物。
18. 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X射线衍射实验 轴对称 镜面对称 12 30
【详解】(1)晶体的自范性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科学的实验方法是X射线衍射实验;
故答案为: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X射线衍射实验。
(2)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共价单键都是键,而共价双键一个是键,一个是键,键是电子云“头碰头”重合,键的特征是轴对称,可以沿轴的方向旋转,键是电子云“肩并肩”重合重叠程度小,键的特征是镜面对称不能旋转,一旦旋转,共价键就被破坏;
故答案为:轴对称;镜面对称。
(3)硼原子组成的正二十面体,即每个面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共有20个面,每个顶角为5个三角形所共用,所以20个等边三角形所含有的顶角数为,即原子个数为12;因为每条边为2个三角形所共用,所以20个等边三角形含有的边数为,即键数目为30;
故答案为:12; 30。
19. 范德华力 乙酸 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
【详解】(1)固态CO2中CO2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形成分子晶体;由H、C、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相对位置,其中形成的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的,如HCOOH、CH3COOH等。
(2)水与乙醇可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水与乙醇容易互溶;而硫化氢与乙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硫化氢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水;
(3)NH3分子间除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能够形成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从而使其沸点较高;而CH4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氢键形成,因此NH3的沸点比CH4的沸点。
20. 价电子 电子气 金属原子 金属阳离子 自由电子 大 少 弱 强 高 大 钨 铬 特征
【解析】略
21.(1)×1010
(2) 四面体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转移
【详解】(1)白色球个数=8×+6×=4、黑色球个数=12×+1=4,晶胞棱长=,晶胞中Ti原子与N原子的最近距离为棱长的一半=×=×cm=×1010pm;
(2)①晶胞中亚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四面体空隙中;
②晶胞中氧离子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③电子可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间快速发生转移,所以能导电;该晶胞中氧离子个数=1+12×=4,Fe元素微粒个数=1+4×+3×=3;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anm,则晶胞棱长=nm=nm,晶胞体积=3,则Fe3O4晶体的密度为=g·cm-3=g·cm-3;
22.0.315
【详解】由图可知,K与O间的最短距离为面对角线的一半,二者的距离为=0.315nm;故答案为:0.315。
23.(1)
(2) 随着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所以去除率下降,温度升高时水解增大,但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的去除率增大
(3)温度过高,分解,不利于析出
(4)6
【详解】(1)由题意可知,三氧化二钒高温条件下与碳酸钠、氧气反应生成钒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磷酸镁、硅酸镁溶度积可知,0.1mol/L硫酸镁溶液中,硅酸根离子的浓度为2.5×10-4mol/L、磷酸根离子的浓度为5×10-11mol/L,则2×10-7;磷酸根离子和硅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磷酸根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磷酸根离子浓度减小,磷酸镁的沉淀溶解平衡右移,转化为可溶的磷酸氢镁,导致磷酸根离子去除率下降,而升高温度,硅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增大,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导致硅酸根离子去除率增大,故答案为:2×10-7;随着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所以去除率下降,温度升高时水解增大,但水解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所以的去除率增大;
(3)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温度过高,氯化铵分解,不利于钒酸铵沉淀析出,所以沉钒温度需控制在50℃左右,故答案为:温度过高,分解,不利于析出;
(4)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体心的钒原子与6个氧原子相连,则钒的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
24.(1) 四 Ⅷ 1s22s22p3 8 哑铃 Mg
(2) 小于 AlF3中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大于1.7,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Br3中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1.7属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点高于共价化合物 小于2.8
【详解】(1)①是2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Ⅷ 族;
②N是7号元素,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ⅤA族,因此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O核外有8个电子,则有8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③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电子云轮廓图为锤形(哑铃):
④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但是镁原子价电子为3s2全满稳定状态,电离能较大,故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小;
(2)①AlF3中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大于1.7,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Br3中两元素电负性差值小于1.7 属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点高于共价化合物,因此为大于;
②F、Br是同一主族元素,根据题意可知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因此I的电负性小于2.8。
25.(,,)
【详解】根据晶胞结构分析,D周围距离最近的4个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D与顶点A的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过面心B、C及上底面面心原子的平面且平行侧面将晶胞2等分,同理过D原子的且平行侧面的平面将半个晶胞2等份,则AD长度等于晶胞体对角线长度的,可知D到各坐标平面的距离均为晶胞棱长,故D参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