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13:0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理解古人胸怀大志的思想。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堂献策,一段千古佳话留名青史。这篇课文在介绍卧龙怀才不遇,刘备思贤如渴的基础上,详细地叙述二人会面的对话。
导入新课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有删节。题目是编者加的。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后投奔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刘备留心访求人才。经名士司马徽和徐庶指点,刘备得知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是个杰出的人才,于是专程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作者作品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主要作品《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演义》的成就最高。
作者作品
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作者作品
作者作品
《三国演义》
播放音频课文,抓住主要情节,复述课文。
初步感知
三访前争论
半里下马步行
阶下拱立
隆中对话(北让曹,东连吴,内修政)
请求出山
拜献金帛
  1.诸葛亮由最初的躬耕南阳到后来受到重用和托付,你认为他人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局部探究
探究刘备形象
  “三顾茅庐”, 被刘备的真诚邀请,礼贤下士的做法所打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玄德徐步而入。”“玄德拱立阶下。”“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这些细小的言行举动彰显了刘备内心的恭敬和虔诚。
局部探究
2.刘备的哪些言行能够表明他的诚意和谦恭?
刘备
局部探究
  不一样。张飞、关羽他们觉得刘备礼遇太过了,认为那诸葛亮不过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张飞更直接,说干脆我拿个麻绳把他捆来算了。
  他们的言行与刘备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烘托了刘备非凡的识人智慧,以及善识人才、渴求贤才的特点。
局部探究
  3.张飞、关羽的态度与刘备一样吗?作者写他俩言行,有什么作用?
5.刘备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局部探究
4.刘备有什么志向?他是如何用言语打动孔明出山的呢?
  志向:“欲伸大义于天下”。刘备洞明孔明的心志,用“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话和泪水“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心怀大志,善识人才,礼贤下士。
  可分三层。
  第一层: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自董卓造逆以来……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第二层: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明之士,思得明君”);
  第三层:归纳战略方针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局部探究
探究“隆中对策”
1.说说孔明“隆中对策”可分为几层?
《隆中对策》场景图
局部探究
  因为曹操“奸臣窃命”,是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局部探究
  2.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探究“隆中对策”
  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可结为外援。
局部探究
3.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探究“隆中对策”
  荆州和益州。
  荆州: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必要性;刘表无能,又有可能性。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必要性;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又有可能性,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局部探究
  4.曹操、孙权不可争,不可图。那么对刘备来说,可争、可图的是哪里呢?为什么?
探究“隆中对策”
  (1)准备:①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②民族关系上,“和”“抚”各部族,解除后顾之忧;③ 外交上联合孙权,共击曹操;④ 内政上革新政治。
  (2)行动:待天下有变,兵分两路,向宛、洛,出秦川,这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局部探究
  5.建立根据地以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应该怎么办?
探究“隆中对策”
局部探究
《隆中对》分析地图
  从诸葛亮的“对”,即诸葛亮为刘备对天下大势的精彩分析和对战略战策的精心谋划可以看出,诸葛亮胸怀大志、高瞻远瞩、足智多谋、目光长远、运筹帷幄,是一个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军事家和政治才能的政治家。
局部探究
6.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探究“隆中对策”
诸葛亮
局部探究
  第一个原因,小说的特点决定的,小说一定要好看,小说不好看就失去了小说的意义。
  第二个原因,就为整部小说“尊刘”的情感基调服务,为小说的主题服务。
  第三个原因,罗贯中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难免寄托自己的一些想法,把自己比做诸葛亮了,希望自己得遇明主,建功立业,把自己的理想融到作品中了。
局部探究
探究写作意图
  作者为什么如此刻详尽画刘备的诚意与谦恭呢?你怎样评价刘备的这种诚意?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1.阅读《三国演义》,全面了解刘备和诸葛亮。
  2.以“刘备,我想对你说”为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作业设计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