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21:0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34分)
一、词语书写。(6分)
1. [文化自信] 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一百年前,多少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推翻 bō xuē( )人的 zhì dù( ), 为了 chè dǐ( )解救劳苦大众,挺身而出。面对 cán bào ( )的敌人,他们不怕流血,不怕 xī shēng( ),向着 mù biāo( )奋勇前行。
二、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2分)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月似钩(shì) 燕山(yān) B. 坚劲(jìng) 凹地(āo)
C. 夹衣(jiá) 沉着(zhuó) D. 追悼(dào) 千锤万凿(záo)
3. [南平市期中] “貘”的读音,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近?( )
A. 豸 B. 摸 C. 黄 D. 豺
4. [新考法]下列汉字中,读音为“qiān”,意思与“行走”相关的一项是( )。
A. 迫 B. 芊 C. 纤 D. 迁
5. [龙岩市单元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匪徒 法庭 B. 避静 哀思 C. 幻稚 轻易 D. 战据 利益
6. 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快走踏清秋(走路) B. 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
C. 或重于泰山(或者) D. 烈火焚烧若等闲(空闲)
7.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括号内,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局势越来越( ),但是李大钊依然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他经常( )地说:“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A. 严肃 严格 严厉 B. 严格 严峻 严肃
C. 严峻 严峻 严厉 D. 严明 严峻 严格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居民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其乐融融。
B. 随着司令员的一声令下,阵地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炮声。
C. 能为了理想而死,谭嗣同觉得自己死而无憾,死得其所。
D. 针对某些同学做事拖沓的情况,班长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意见。
9.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身体状况不适合再到科研一线奋战了, 我还是有句话想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说:“ 国家强盛, 有个人的幸福。”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
A. 虽然 但 无论 都 B. 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C. 虽然 但 只有 才 D. 因为 所以 如果 就
10. [厦门市期中] 下列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表达的人格境界类似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 下列文章的开头运用的写作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B. 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C.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D.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12. [泉州市期末改编] 把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把一筐石头扔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
①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面。②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③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④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第①②句之间 B. 第②③句之间
C. 第③④句之间 D. 第④句之后
三、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6分)
13. 填空。
(1) 文以载道。“人固有一死,或 ,或
。”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2) 句以明理。“树欲静而风不止,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要及时,不要让亲情留有遗憾;“ ,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我们平时既要多读书,多积累,也要多实践,这样等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慌乱。
(3)诗以言志。李贺借“ ,快走踏清秋”表明自己的报国志向;郑燮借“ ,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尚品格。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36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和文章,按要求作答。(36分)
(一)[福建特色,福州市期中](15分)
[材料一] 侯官之地,适宜人居的自然环境催生出丰富的物产与发达的农渔经济,而滨江吻海、水道纵横的区位优势又催生出发达的商品经济与海上贸易。侯官所在的福州,汉晋已有东冶港,唐时成为与广州、扬州并齐的三大港口之一,明朝更是进入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侯官所在的福州早已成为“民物富庶、实雄东南”的地方,也引得北宋诗人龙昌期留下“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市垂帘”的名句。
[材料二]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偏处东南一隅的侯官诞生了一群引领时代的杰出人物,如“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林旭、广州起义革命烈士林觉民和方声洞等。他们心系家国、胸怀天下,开眼观变、力挽神州,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风云人物如璀璨群星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天空。
[材料三] 侯官文化以地得名,“侯官”既是这一文化标记的符号,更是这一文化生成的基石。特定群体在这一特定空间的活动实践,既顺应“侯官”之地,又改造“侯官”之地,使其为人所化,在自然和人文的双向加持中萌生了“侯官文化”。
14. “侯官文化”中的“侯”读作( )。(3分)
A. hōu B. hóu C. hǒu D. hòu
15.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知道“侯官”是( )。(3分)
A. 一个地名 B. 一个人名 C. 风云人物 D. 指林则徐
16. 结合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侯官物产丰富,农渔经济发达。
B. “侯官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的双向加持中萌生的。
C. 从“民物富庶、实雄东南”中可以读出当时侯官人很霸气。
D. 从“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市垂帘”中可以读出当时侯官的繁华、热闹。
17. 下列不属于中国近代史上侯官名人的是( )。(3分)
A. 沈葆桢 B. 林旭 C. 龙昌期 D. 林觉民
18. “这些风云人物如璀璨群星照亮了近代中国的天空。”这些人被称为近代史上“风云人物” 的原因是: 。(3分)
(二)一个苹果(21分)
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顶多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卸完了身上背着的弹药,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防炮洞只有三米长,两米宽。 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显然 ,一路上他是爬过来的,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说实在的,自从 24 日我们连出击开始,我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只有前天晚上,营长给了我一块两寸长的萝卜,现在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不用说,战士们一定也渴得受不住了。但是我想,运输员这些天在火线上跑来跑去,比我们更艰苦,就对他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给谁吃呢? ”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这些天一直没有休息。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沾满灰尘,深陷在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他。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
“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呀!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
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知道:在这样艰苦的时候,我不吃,他们是决不肯吃的。于是我决定,防炮洞里的八个人一起来分吃这个苹果。
我说:“同志们,我们能够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感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9. 火线运输员的任务是( )。(3分)
A. 送苹果 B. 送弹药 C. 送萝卜 D. 送水
20. 火线运输员不吃苹果的真正原因是( )。(3分)
A. 路上可以喝水 B. 已经吃过了
C. 吃过萝卜 D. 让给更需要的人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步话机员小李的( )。(3分)
A. 外貌 B. 动作 C. 神态 D. 心理活动
22. “ 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的原因是( )(3分)
A. 苹果并不好吃。 B. 大家都不好意思吃。
C. 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吃。 D. 每个人都想自己少吃,让别人多吃。
23. 对文中火线运输员外貌描写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突出“一个苹果”来之不易。
B. 说明火线运输员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的不容易。
C. 突出战斗条件艰苦。
D. 表现火线运输员虽然年轻,但十分机智勇敢。
24. 作者对战士们轮流吃苹果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5. 你怎么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3分)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五、习作。(30分)
26. 每个人对未来都会有自己的构想,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呢?拿起笔,描绘你的美好愿景吧。叙述时不光要写清楚你的打算是什么,还要写清楚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打算。题目自拟。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剥削 制度 彻底 残暴 牺牲 目标
二、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D 9. C 10. B
11. C 12. C
三、13. (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2)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3)何当金络脑 千磨万击还坚劲
四、(一) 14. D 15. A
16. C 17. C
18. 他们心系家国、胸怀天下,开眼观变、力挽神州,为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 19. B 20. D 21. A
22. D 23. D
24. 反映了战士们同甘共苦,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可贵精神。
25. 连长为生活在这充满友爱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为身边这些在危难之时不怕牺牲自己,首先想到他人的战友而骄傲。
五、26. 略。点拨:先想想未来的自己最想做什么,再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清楚产生这个愿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