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21:0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31分)
一、词语书写。(5分)
1. 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要学会从一些 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就像魏格纳根据 qiū yǐn( )的分布情况 zhèng shí( )了“大陆漂移学说”一样。其实 zhēn lǐ( )并不遥远,没有什么能 lán zhù( )我们寻找它的脚步。
二、选择符合要求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2分)
2. [福州市期末] “旄(máo)”的意思与( )有关。
A. 牦牛 B. 旗子 C. 绒毛 D. 毯子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蝎子(xiē) 锲而不舍(qì) B. 鄙夷(bǐ) 沧沧凉凉(cāng)
C. 石蕊(ruǐ) 汝多知乎(zhì) D. 俄裔(yì) 诲二人弈(huì)
4. 下列词语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莆 提取 B. 领域 凝问 C. 请求 街心 D. 坚硬 青脆
5. [泉州市期末] 下列加点的“俱”与“一应俱全”的“俱”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与之俱学 B. 万事俱备 C. 声泪俱下 D. 五脏俱全
6. 下列成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B.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C. 过犹不及: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D. 走马观花:牵着马慢慢走着欣赏花,形容观察仔细。
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名著最好整体阅读,万不可见微知著。
B.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
C. 为什么你会觉得他得冠军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呢?
D. 为解救被困群众,消防战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8. 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弈秋之为 / 听 B. 使/弈秋/诲二人弈
C. 及日 / 中 / 则如盘盂 D. 孔子不 / 能 / 决也
9. [新情境,龙岩市新罗区期末改编] 在“我爱书法”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各自收集的书法作品。图片是华华收集的一幅楷书作品,它的作者是( )。
A. 颜真卿 B. 柳公权 C. 欧阳询 D. 赵孟
10.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A. 表示特殊含义 B. 表示讽刺或否定
C. 表示着重强调 D. 表示引用
11. [新情境] 学习小组收集了一些关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小贴士,其中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养成每天都读课外书的习惯。
B. 养成边读书边作批注的好习惯。
C. 每次完成习作后都认真读几遍,并用修改符号修改,反复多次,改得越多越好。
D. 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养成向别人请教或查资料的好习惯。
12.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②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③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⑤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⑥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A. ①③②⑤④⑥ B. ①③⑤②④⑥
C. ②①⑤③④⑥ D. ②④③⑤①⑥
三、根据所学知识填空。(5分)
13.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 。
14. [福州市晋安区期末]“学如逆水行舟”,在学习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努力学习的态度,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正所谓“苟日新, , ”。
15. [福清市期末]“苟周于事, 。”王老师引用《淮南子》中的名句鼓励科技小组的同学,“你们只要大胆实践,就能找到新方法、新路子。”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3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作答。(33分)
(一)[新考法](14分)
[文本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文本二] 早晨,太阳的背景衬托物是树木、房屋、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些事物的衬托下,太阳就显得大。中午,太阳的背景衬托物是广阔无垠的天空,这样太阳就显得小了。再加上,早晨的天空不是特别亮,与明亮的太阳形成强烈对比,在视觉上就显得太阳大。而中午,天空也很明亮,视觉上就不能突出太阳,因此,太阳就显得小。
早晨,太阳斜射大地,照射面积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少,再加上夜里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许多,所以早上人们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直射地面,照射面积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所以中午人们感到热。
(选自《太阳的大小与冷热》)
16. 文本一中,两小儿各有观点与依据,请摘录相关信息,完成下面的辩论。(3分)
小儿甲观点: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 现象:初出, ; 日中, 。 依据: 。 ←辩→ 小儿甲观点: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现象:初出, ; 日中, 。 依据: 。
17. 阅读文本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不能决也”中“决”是“判断”的意思。
B. 文本围绕“辩”字,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和依据。
C. 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小孩子也可以有独特的发现和思考。
D. 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孔子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学识渊博。
18. 阅读两个文本,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日初出大如车盖”是因为日初升时,以树木、房屋、远山等作为衬托,所以显得大。
B. “及其日中如探汤”是因为太阳在中午直射地面,照射面积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C. 从文本二可以推断,两个小孩辩论的依据是有道理的,结论也是对的。
D. 从文本二可以知道,太阳给人的不同感觉和背景衬托物、照射角度有关。
19. 读完两个文本后,你能解答那个两千多年前孔子“不能决”的问题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依据。(至少说出两个依据)(5分)

(二)牛顿的故事(19分)
提起牛顿,人们马上想起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他发现并总结了力学上的三大定律,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由于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有些人就以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神童,其实不然,牛顿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儿童。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生下来时,还不够三斤重,并且必须用夹板夹着脑袋,只有一点点气息,谁也不认为他能活下来,然而他不仅活下来了,并且活到了八十五岁。
童年时的牛顿是不幸的。他出生前父亲死了,三岁时母亲改嫁,后来便由外祖母抚养。
因此,年幼的牛顿没有享受过母爱,不幸的遭遇,使他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在学校里,他学习非常吃力,功课差,老师在提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时,总是提到他。
牛顿虽然不算聪明,但却有一些突出的优点。最重要的就是肯钻研,善于独立思考,对时间抓得特别紧。他总是忙里偷闲地读书。例如:小时候他到市场去卖农产品时,常常交给别人去卖,自己坐在墙角,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市场的喧闹丝毫不影响他学习。放牛羊时,
他也是聚精会神地读书,以致牛羊偷吃别人的庄稼,或者跑到远处,他也不知道。他的舅父得知牛顿没有用心看好牛羊,十分生气,但当他走到牛顿面前,看到牛顿正在读一本数学书时,他的怒气便马上消失了,并且称赞牛顿的勤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更是全神贯注,好像与外界完全隔绝了,以致在煮鸡蛋时错把怀表丢到水里去煮。他很少在晚上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一直工作到天明。在工作时,他常常顾不得吃饭。
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人们总爱提到那个流传已久的故事。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有一个苹果落下来,牛顿就想,苹果为什么不往旁边落 ,也不往天外飞去呢?那一定是地球在吸引着它,经过研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绝不是靠一时的灵感就能发现的。牛顿深入地研究了哥白尼、开普勒等科学家的成就,长期细致地观察了天体的运动,才得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三棱镜和反射望远镜,创立了微积分。
牛顿成才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天赋虽然有差别,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勤奋地学习,长时间专心致志地思考,废寝忘食地工作,可以补偿天赋的不足,把人们引上成才之路。 (有改动)
20. 牛顿小时候形成孤僻性格的原因是( )。(3分)
A. 受到歧视 B. 学习成绩差 C. 遭遇不幸 D. 生活穷困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本段中的作用是( )。(3分)
A. 分述 B. 总结 C. 承上启下 D. 照应前文
22. 第 4 自然段作者列举“卖农产品”“放牛羊”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牛顿( )的特点。(3分)
A. 独立思考 B. 刻苦钻研 C. 珍惜时间 D. 勤劳懂事
23. 本文说明的道理是( )(3分)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D.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4. 本文的第1自然段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25. 你认为牛顿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三个方面)(4分)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五、小练笔。(5分)
26. 辩论会上,正反双方的同学围绕“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正方认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便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反方认为:“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陌生。”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六、习作。(30分)
27. 在生活与书本中,你一定结识了许多人物,有的是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物,有的是神话故事中无所不能的人物,还有的是童话故事里神秘有趣的人物……假如让你与其中的某人相处一天,你最想和他(她)做些什么?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司空见惯 蚯蚓 证实 真理 拦住
二、2. B 3. A 4. C
5. A 6. D 7. A
8. B 9. D 10. A
11. C 12. B
三、13. 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14. 日日新 又日新
15. 不必循旧
四、(一) 16. 大如车盖 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
沧沧凉凉 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
17. D 18. C
19. 【示例】能,其实早晨和中午太阳距离地球是一样远的。一是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大,是视觉上的误差。早晨,太阳的背景衬托物是树木、房屋、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对比之下,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的背景衬托物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太阳就显得小。二是温度的高与低,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中午气温比早晨高,是因为早晨的太阳是斜射大地的,而中午的太阳是直射大地的,在相同的时间和面积里,直射比斜射散发的热量高。
(二) 20. C 21. C
22. C 23. D
24. 不能删去。第1自然段中,牛顿“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牛顿“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儿童” 形成强烈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25. 【示例】①牛顿的性格很坚强,他没有因为遭遇不幸而怨天尤人;②牛顿肯钻研,善于独立思考,对时间抓得特别紧;③牛顿进行科学研究时,总是全神贯注。
五、26. 【示例一】我赞同正方的观点。网络的出现便于人们沟通,不论是留学异国还是出差在外,我们都可以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示例二】我赞同反方的观点。众所周知,网络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令无数用户深陷其中,有些人甚至到了废寝忘食、难以自拔的程度。试问,一个被网络占据了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的人,又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人际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呢?因此,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六、27. 略。 点拨:首先从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再联系文学作品确定最想做的事,展开合理的想象,详略安排恰当。需要注意的是,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时,对方的言行要符合角色定位,不能有太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