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一、字词句基础。
1. [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娴熟(xián) 正月(zhēng) B. 僧人(sēng) 脉脉(mài)
C. 火炽(chì) 掺和(chān) D. 散漫(sǎn) 间断(jiàn)
2. [字形]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大团圆的日子。节日期间,一家人在一起,品尝着 jiǎo zi( )、鱼等各种美食,bǐ cǐ( )gōng hè( )。这真是 làng màn( )而又温馨,热闹而又甜蜜。
3. [字形]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贬眼 燃放 B. 惊异 摆滩儿
C. 元霄 轿子 D. 沸腾 腊八粥
4. [新情境,字理] 初读《北京的春节》时,天天并不知道“薏仁米”是什么意思,但根据“薏”的字形,他知道这个词可能和( )有关。
A. 树木 B. 植物 C. 意思 D. 心情
5. [字义]下列词语中,“章”字的意思依次是( )。
杂乱无章 印章 简章 乐章
“章”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歌曲诗文的段落;②条理;③章程;④图章;⑤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③⑤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6. [词义]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现在的昆明)
B. 纤纤擢素手(白皙)
C. 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
D. 终日不成章(花纹)
7. [词语运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讲故事时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言,逗得我哄堂大笑。
B.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以喜悦的心情迎接又一个春天。
C. 设计者独出心裁,以榕树为主体,设计出了造型活泼可爱的吉祥物—— “榕榕”。
D. 5G 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取最新资讯。
8. [新材料,词语积累 ] 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不能重复)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了,龙龙赶紧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观看;原本在旁边玩积木的弟弟也被吸引过来,( )地盯着电视;外出回来的爸爸也立刻放下公文包,坐在龙龙身旁( )地看起来……
9. [修辞手法]“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反问
10. [句子理解] 对下面句子意思的概括,简明扼要的一项是( )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A. 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提到腊八粥,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
B. 介绍腊八粥给人留下的感觉。
C. 腊八粥的滋味就是甜甜的腻腻的。
D. 腊八粥是人人喜爱的美食。
11. [文化常识] 下列节日习俗与寓意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B. 过年的时候吃鱼——年年有余
C. 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全家团圆、和睦、幸福
D. 过年的时候守岁——幸福团圆
二、积累与背诵。
12. 你的同学乐乐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 “ , ”来劝说他。
13. [新题型] 老师要求同学们以“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做一张知识卡,请你先把对应习俗的序号填入方框内,再补全与节日相关的诗句。
①折柳插门 ②吃桂花糕 ③贴春联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寒食节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中秋节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4. 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它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15. 回顾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北京的春节》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标志这一顺序的词句有: 。 其中重点介绍的是 这几天。
(2)《腊八粥》是我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详写了 ,略写了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1.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一、1. B
2. 饺子 彼此 恭贺 浪漫
3. D 4. B 5. D
6. A 7. A
8. 【示例】目不转睛 聚精会神
9. B 10. D
11. D
二、12.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13. ③ ① ② 春城无处不飞花
冷露无声湿桂花
三、14. 夸张 流露出人们对春节这段清闲自在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15. (1) 腊八这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了二十三、除夕真热闹、初一的光景、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等腊八、腊月 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
(2) 沈从文 等粥 喝粥 等粥
喝粥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