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2《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读懂故事。
2.联系生活,提炼故事寓意。
3.多元思考,表达个人见解。
作者作品
《列子·天瑞》,天瑞,意谓天地之灵瑞,自然之符应。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除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经》
朗读活动
读准字音,读懂意思,读出层次
读准字音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bēng)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wú)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yé)?”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sè)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读懂意思
结合课下注释,划出不懂的语句,自读自讲故事
彼:那。
耳:罢了
耶:吗
参考译文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担心得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wú)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参考译文
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这个人说:“天如果真是积聚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不就会掉下来吗?”
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积聚的气体里的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参考译文
5其人曰:“奈地坏何?”
这个人说:“地塌陷了怎么办?”
6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塌陷呢?”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这个人释然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1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担心得整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这个人说:“天如果真是积聚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不就会掉下来吗?”
4开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积聚的气体里的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5这个人说:“地塌陷了怎么办?”
6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心地会塌陷呢?”
7这个人释然了,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了,很高兴。
读出层次
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结构读出课文层次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bēng)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wú)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yé)?”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sè)四虚,亡处亡块。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shì)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原因:杞人忧天
经过:三忧三晓
结果:舍然大喜
提炼活动
抓住关键,提炼寓意
提炼寓意
忧天地崩坠
盲目忧虑
废寝食者
自寻烦恼
寓意:看待事物不要不理解本质就盲目忧虑,否则会自寻烦恼;
要理性思考、分析,才能豁然开朗。
辩论活动
联系生活,表述观点
庸人自扰vs忧患意识
你认为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还是忧患意识?联系生活、联系历史陈述你的观点。
要求:①亮出自己的观点(也可反驳对方观点,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
②分条陈述理由,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可举与观点相关的名言、事例、生活经验来论证观点。
庸人自扰vs忧患意识
示例1:我认为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因为即使有天地崩坠的事情发生,那也是自然现象,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与其整天为这些事情担忧,还不如过好当下,过好每一天。
示例2:我认为杞人忧天是有忧患意识的表现。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进步正是由很多忧天的“杞人”推动的。爱迪生因为担忧煤油灯或蜡烛的麻烦和危险,才发明了点灯,蔡伦因为担忧纸张的生产成本,才改进了造纸术。……
拓展资料
杞国建立于夏朝,是大禹的后裔。夏朝灭亡后,整个夏朝王室受到商朝国君的排挤,原来的封地被侵占,处境变得非常尴尬。到了周朝,周武王非常尊崇古礼,于是找到禹的后人,将他们重新分封到河南杞县,恢复了杞国。但杞国的国力太弱了,总是受到邻国甚至远方跑过来打仗的诸侯国的欺负,杞国人也不敢出口大气,最后杞国人开始了举族的迁徙。杞人先是迁徙到山东,后又辗转到了山西,后又回到了山东,历经辗转周折后,在当时鲁国的北边找了一块地方安顿下来。后来,鲁国西北方向曾经发生过天上的陨石撞击地球的事件,而撞击的地点,就是杞国。
拓展资料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史记 周本纪》
杞人的创造,在于他敏锐地捕捉到天地崩坠的前兆,率先将其揭示出来,如同上古的警世钟,开普天下之隐逸贤人忧虑民生风气之先河。杞人作为先圣大禹的苗裔,忧天正是其爱天代表。——霍然《“杞人忧天”辨》
天地崩坠资料
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左传》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左传》
(秋季,月,辛卯这天,“沙鹿”崩塌了。)
“百川沸腾,山冢(zhǒng)崒(zú) 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
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
课下作业
搜集古今忧患意识的诗词、故事
忧患意识材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忧患意识材料
我从小就担心吃不饱饭,不单是我一人吃不饱饭,而是大家吃不饱饭……我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粱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我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在《华为的冬天》中,任正非说,在这十年以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所取得的成功均视而不见,只有这样华为才能在过去创业环境极其残酷的十年中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