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

文档属性

名称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15: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① (趴 伏 停 卧)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语段二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② (喜悦 高兴 愉快 欣喜),qǐ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菜畦( ) 轻jié( ) 花团锦簇( ) qǐ( )盼
2.结合语境,为语段①②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 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8.以下是文文同学发表童年感言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句她很难确定,请你帮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童年生活不仅仅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包含曾经阅读过的,我曾经和杨红樱笔下活泼可爱的马小跳一起嬉戏玩乐,也曾和郑渊洁笔下正义勇敢的皮皮鲁一同旅游探险,也曾和林海音笔下懂事的英子一起缅怀爱养花的爸爸, ……这一切的一切,使我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
A.还和鲁迅笔下的闰土一起在百草园里雪后捕鸟
B.还和少年鲁迅一起在百草园里摘吃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C.还和鲁迅笔下的闰土一起在三味书屋里放声朗读
D.还和少年鲁迅一起在三味书屋里听老师讲美女蛇的故事
二、综合性学习
9.综合性学习。
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请写出来。
示例: 。
(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一句中“对课”就是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3)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示例: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前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0.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11.选文第②段文字是什么描写?为什么读后给人鲜明的印象?
1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3.第④段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4.第⑦段捕鸟的过程用了哪些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1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冬天
汪曾祺
①天冷了,堂屋里上了福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②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③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④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⑤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⑥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地面,江南谓之“塌苦菜”,此菜味微苦。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我们那里过去没有北方的大白菜,只有“青菜”。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曰“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⑦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逍遥”是在一张正方的白纸上,木版印出螺旋的双道,两道之间印出八仙、马、兔子、鲤鱼、虾……每样都是两个,错落排列,不依次序。玩的时候各执铜钱或象棋子为子儿,掷骰子,如果骰子是五点,自“起马”处数起,向前走五步,是兔子,则可向内圈寻找另一个兔子,以子儿押在上面。下一轮开始,自里圈兔子处数起,如是六点,进六步,也许是铁拐李,就寻另一个铁拐李,把子儿押在那个铁拐李。上。如果数至里圈的什么图上,则到外圈去找,退回来。点数够了,子儿能进终点(终点是一座宫殿式的房子),就算赢了。次后进入的为“二家”、“三家”。“逍遥”两个人玩也可以,三个四个人玩也可以。
⑧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⑨舂粉子。有一家邻居,有一架碓。这架碓平常不大有人用,只在冬天由附近的一二十家轮流借用。碓屋很小,除了一架碓,只有一些筛子、箩。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二声,落在碓窝里。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舂粉子,就快过年了。
16.“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俗随时变”,作者笔下冬天的饮食和游戏与我们当下有哪些不同?
17.赏析句子。
(1)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
(2)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
18.本文以“冬天”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19.“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为人称道,说说你的理解。
20.年夜饭,不仅是一顿丰盛的晚餐,更是我们生活的仪式感。炫出你家年夜饭中那道C位菜。
参考答案:
1. qí 捷 cù 企 2. 伏 喜悦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菜畦:cài qí,意思指菜地。
轻捷:qīng jié,轻快敏捷。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
企盼:qǐ pàn,本意是踮起脚后跟,引申为仰望、盼望的意思。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一空,趴: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伏:低下去、隐藏。停:停留,停放。卧:躺下。句中形容黄蜂在菜花上趴着,用“伏”恰当。
二空,喜悦:愉快高兴。高兴:令人感到快乐的,愉快的,意思是指内心的一种表达。愉快:快意;舒畅。欣喜:欢喜、高兴、开心。句中形容心中充满愉快高兴。用“喜悦”恰当。
3.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眼花缭乱”;B.正确;C.应为“顾名思义”“辐射”;D.应为“籍贯”“一泻千里”。
4.B
【详解】试题分析:“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说法不正确。《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
5.C
【详解】“宿儒”的意思是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与语境不符。
6.C
【详解】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春天”与“地方”搭配不当,应将“地方”改为“季节”;B.“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个;C.正确;D.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此题中要注意“怪哉”在引号的里边,所以应该用单引号;“是怎么一回事”后边应该用省略号。
8.B
【详解】A.闰土这一小说形象,并没有出现在“百草园”中;
B.少年鲁迅曾在百草园里生活玩耍;
C.闰土这一小说形象,并没有出现在“三味书屋”中;
D.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故选B。
9. 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三味书屋读书行礼打手掌枯燥乏味 示例: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就是写着“三味书屋”四个字的大匾,匾下面有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意清晰,语序合理,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语气。对于劝说类表达来说,要注意语气的委婉,便于他人接受。(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补全对联这一题型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结合了积累运用、综合实践的考查。此题首先应该用“三味书屋”来对“百草园里”,然后选择三味书屋内对应的事件即可,注意格式的整齐统一。(3)为某幅画配上解说词,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图画的整体内容和来历,接着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出现在画中的所有元素,有时还要介绍图画特殊的意义。此题在拟写时,要语意清晰,语序合理通顺,不能有病句。
10.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冬天捕鸟的乐趣。 11.景物描写。叙述顺序井然,条理分明;用词准确、生动、鲜明;描写角度富于变化。 12.“单是”后面的内容时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来“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13.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14.写捕鸟用了“扫、露、用、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人的动作。捕鸟过程具体细致,显示了捕鸟人技术灵巧,也流露出回忆者的愉快心情 15.“比较的无味”不是无味,是和春、夏、秋的百草园比差一点。“可”字强调了感叹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了对雪天百草园的喜爱。这句话写了雪天的百草园是有趣味的。
【分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可知,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趣味。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藤与木莲藤缠络,形状各异。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根据第③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和第④段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可知,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根据第⑦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可知,百草园的冬日乐趣在于雪后捕鸟。
11.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分析。
选文第②段描写了百草园的动物与植物,属于景物描写。
读后给人鲜明的印象主要原因:第②段段首的“不必说……也不必说……”概括了百草园里有趣的景和物,这里是为了突出下文“单是”的内容。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既体现出了了儿童好奇的眼光,又使所写的景物符合人们的观察顺序,叙述内容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同时“碧绿”“光滑”“轻捷”等词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1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通常用来概括某个地方或某种情境下的亮点或重点,其中不必说和也不必说都是为了“单是”进行铺垫。因此,“单是”后面的内容是文章强调的重点。前面两个“不必说”在内容上体现出百草园动植物的种类丰富,充满乐趣,同时体现出作者在回忆童年是如数家珍般的欣喜与快乐。在结构上,“不必说”和“也不必说”为了突出“单是”进行了铺垫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可知,美女蛇的故事深深烙印在作者心中,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根据第⑥段“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可知,美女蛇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
1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第⑦段描写捕鸟的过程运用了“扫、露、用、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呈现了捕鸟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出捕鸟这一过程的难度与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回忆冬日捕鸟时内心的愉悦与快乐。
15.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比较的无味”是与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相比的结果,它不是完全的无味,是与天气热时的百草园相比略有逊色,但还是有着诸如冬日捕鸟的乐趣的;“可”代表一种情绪的转折,突出强调出雪后的百草园的趣味性,流露出作者回忆百草园时内心的快乐与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6.饮食:文中,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舂粉子;当下,炸丸子、蒸馒头、包饺子、蒸碗等。
游戏:文中,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当下,滑冰、滑雪、堆雪人等。 17.(1)多用短句,口语色彩强,亲切朴素,充满烟火气息。
(2)“吱扭”“嘭”这两个拟声词,生动地描绘出踩碓的情景,充满劳动的趣味。 18.“冬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冬天把日常生活、饮食、游戏等内容串联成文;冬天里,家人团聚,炉火通明,全文氤氲在温暖幸福的氛围中;冬天引发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19.“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一种特别美好的生活氛围。寒冷的冬夜里,当家人团聚,随意闲谈,灯火闪烁,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这种记忆惬意而珍贵。这时的家是最舒适的港湾,家中的灯火满是爱与温暖。菜香味儿,烛火味儿,人情味儿聚合在一起就是家的味儿。 20.示例:糖醋鲤鱼。这道菜做好三步骤:首先,牡丹刀法,花开富贵;然后,定型炸制,鲤跃龙门;最后,勾芡浇汁,酸甜酥脆。这道菜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富贵满堂、年年有“余”。
【解析】16.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
由第⑥段“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第⑨段“粉子舂好了,可以蒸糕,做‘年烧饼’(糯米粉为蒂,包豆沙白糖,作为饼,在锅里烙熟),搓圆子(即汤团)”可提炼出文中的饮食是: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舂粉子。
由第⑦段“冬天的游戏: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可提炼出文中的游戏有:踢毽子、抓子儿、下“逍遥”。
我们北方冬天的主要饮食有:炸丸子、蒸馒头、包饺子、蒸碗、炖白菜萝卜等;冬天的游戏:滑冰、滑雪、堆雪人等。
1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是短句,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富有音乐美感,读来朗朗上口,亲切朴素,富有烟火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冻豆腐的喜爱之情。
(2)根据⑨段“踩碓很好玩,用脚一踏,吱扭一声,碓嘴扬了起来,嘭的一声,落在碓窝里”句中的“踩”“扬”“落”等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形象地描写了人们踩碓的过程,生动传神;“吱扭”“嘭”是拟声词,准确地写出了踩碓的声音,表现了踩碓带来的感受,嬉闹中表现出孩子们心情愉悦,无限兴奋,无限开心,充满童真童趣。
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阅读全文可知,第①—⑤段写冬天的日常生活;第⑥段和第⑨段写冬天的饮食;第⑦段写冬天的游戏;第⑧段写冬天的花,因此“冬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由冬天把日常生活、饮食、游戏等内容串联成文;同时这些内容也引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由第①段“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第⑨段“舂粉子,就快过年了”写了冬天家人团聚,炉火温暖,全文氤氲在温暖幸福的氛围中;“冬天”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喜爱和感恩之情。
1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闲”是指手边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不需要再忙碌奔波,营造了岁月静好的感觉;“亲”指家人相互没有龌龊,家中也没有烦心之事,描绘了恬淡温馨的场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意思是:家人相伴,灯盏明亮,这就是寒冷的冬天里最温暖闲适的景象了,烘托了美好温馨的氛围。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是历史悠久的基础单位,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句古老的谚语深刻地揭示了家庭的重要性,家人在灯火的映衬下相聚聊天、看书、讲故事,一种温暖祥和的感觉会油然而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最浅显的概念和珍视,短短的八个字浅显易懂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怀念。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围绕“年夜饭中那道C位菜”这个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道菜,从做法、色香味或寓意等角度进行介绍。语言简洁、条理,言之有物即可。
示例:红烧肉。五花肉炖至软糯,色泽红亮,入口即化。做法上,五花肉需先焯水去除血沫,再下锅煸炒至微黄,加入调味料和适量清水,慢炖至汁浓肉烂。这道菜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红红火火,事业兴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