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主题阅读 跟踪练习-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单元主题】
爱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阅读训练要素】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 分段叙述。
阅读要素的课文布列
课 文 要素归纳 文本示例
少年中国说(节选) 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以及在实现强国梦的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 写作背景: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 激起国人爱国热情。 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 和同学做一份手抄报。
圆明园的毁灭 查找图片、音像等资料,并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体会情感 结合相关资料,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含义。借助“阅读链接”, 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会。
小岛 搜集关于守岛部队的资料,并抓住将军的心路历程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情感 描写将军心情的关键词语:不由得一愣、怀疑自己是在做梦、纳闷、沉吟、鼻子有些发酸、怔了一下、喉咙哽了一下、鼻子又开始发酸。
【课内阅读一】
《少年中国说》
作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与情感:
《少年中国说》通过写少年中国的各种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选文用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少年比作 、 、 、 、 、 、 。
2.象征少年中国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的句子是 。象征少年中国英姿勃发的句子是: 。
3.本文歌颂了 的发展前景,歌颂了 的勇于担当。
【课内阅读二】
《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
王英琦:安徽寿县人。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主要内容与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xiāo huǐ(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qīn lüè( )军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lǒng zhào( )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4.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5.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6.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 。
7.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 的语气。
8.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争议,据调查,有90%的人持反对意见,请你为他们阐述一下反对重建的理由: 。
【课内阅读三】
《小岛》
作者:
陆颖墨:江苏常州人。著有小说集《寻找我的海魂影》《白手绢,黑飘带》,电影文学剧本《中国月亮》,小说《军法,已在战前执行》等。话剧剧本《远岛之光》获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剧本一等奖,短篇小说《海军往事》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作品共获奖20余项,选入各种选集数十种。
主要内容与情感:
《小岛》讲述了将军来无名岛视察时观看战士们种的菜地,晚饭时拒绝单独吃蔬菜,而与战士们分享蔬菜的故事,赞美了守岛战士们不畏艰难,爱岛如家的美好品质,也歌颂了将军与战士们之间相互关爱的深厚情谊。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将军没有追过去,也知道自己没法追。他站在原地,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终于,他眼睛一亮,看到了饭桌边上的一桶汤。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
没有人招呼,战士们自觉地围了过来。一勺一勺的菜汤舀到了战士们的碗里。将军看到不少人的眼角有些晶亮,自己的鼻子又开始发酸,本来想说些什么,脑子乱了,只张了张嘴……
9.用“ ”画出将军想到的方法,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 、 、 。用上三个连续表示动作的词语仿写一句话: 。
10.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战士们起初怕烫似的马上躲远,后来又自觉地围了过来。这矛盾吗?为什么?
12.你从将军和战士们的举动中体会到了什么?
【跟踪训练】
材料一 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家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人为之振春,世界为之喝目。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备全部是国产现役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制能力更强,打去精度更高,战场道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轻重武器备有110多种,产自24个国家的98家兵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说成“万国牌式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1949年10月1日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辆,马2344匹,飞机17架
2019年10月1日 32个装备方队,参阅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坦克、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核导弹等一大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13.开国大典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D.江泽民 C.习近平
14.“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情况是( )。
A.武器数量多 B.武器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且落后
15.“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 ,让我深刻感受到了 。
16.读了材料,我想对祖国说:
阅读一封信,回答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伦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载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17.“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中的“奇迹”指的是( )
A.巴特农神庙 B.圆明园 C.巴黎圣母院 D.埃及金字塔
18.这是雨果写给巴特勒的一封信。信分三大部分:一是交代背景,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二是赞美圆明园是举世无双的杰作和堪称幻想艺术的崇高典范;三是( )
A.描述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
B.介绍了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C.描述了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D.描述和讽刺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痛斥了强盗对文明的摧残和毁灭
19.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雨果用大量笔墨赞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 )
(2)“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是一个表达赞美的句子。( )
(3)王蒙曾说:“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从这封信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 ( )
(4)透过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到雨果那伟大的灵魂,他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客观公正的表达。 ( )
20.法国作家雨果的这封信,加深了我们对课文《 》的理解。我想对信中那些“窃贼”说:
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和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
“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21.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22.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3.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漫卷诗书喜欲狂。
24.这篇短文写了汉字的哪些知识呢?
2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课外阅读。
中国结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这根绳不管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26.这段话告诉我们 。
27.中国结的编织特点是 ,就像海外华人的心一样 。
28.这段话中的“头”是指 ;“他是我们的头儿”这句话中,“头”的意思是 ;“你拉住绳子的这头儿”这句话中,“头”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
1. 红日 伏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2.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3.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分析】参考译文:
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
1.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根据句段的意思来看,这里主要将少年中国比作红日、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和干将。其中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学生可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分析,作者用“河流”来赞美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少年中国会像黄河一样汹涌奔泻;用“鹰隼”来赞美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发。所以象征少年中国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的句子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少年中国英姿勃发的句子是“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段内容主旨的分析。
本段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和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美好期望,同时歌颂了中国少年的勇于担当,振奋人民的精神。所以本文歌颂了少年中国的发展前景,歌颂了中国少年的用于担当。
4.销毁 侵略 奉命 笼罩 5.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6.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残暴 7. 对侵略者无比愤慨,对圆明园的毁灭无比痛惜 悲愤 8.重建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圆明园留下的一片废墟会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一直奋发图强。
【解析】4.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侵略、奉命”容易写错,注意书写。
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文章句子“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中的关键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知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
6.本题考查词语作用。
从“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可以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残暴。“凡是”“统统”“任意”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达到了顶峰,更能激起我们对强盗的贪婪、野蛮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7.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
从“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可知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可知作者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可惜,因此朗读时要读出痛恨、悲愤的语气。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语境,有绝大部分人数对“要不要重建圆明园”持反对意见,想一下他们反对的原因,组织语言表达即可,
如:首先,圆明园已被毁,虽然可以依照技术复原,但此圆明园非彼圆明园。再怎么精美绝伦也是现代的仿品,不能称之为古迹或者瑰宝。其二,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事件之一,今天废墟在那里,就是当年西方列强侵略的罪证。看着这片废墟,我们就能想起那段任人宰割的悲惨年代。以史为鉴,以史为镜。那一片被焚烧过的残垣断壁,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基地。如果把它重修得美轮美奂,达不到这种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9.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 倒 拿 搅 舀 我赶紧背上书包,跑下楼,骑上自行车去学校 10.夸张。突出战士们不想与将军一起吃青菜的决心。 11.不矛盾。战士们起初“怕烫似的”是因为想把小白菜让给将军,后来围过去是被将军平易近人的举动感动了,不想辜负将军的好意。 12.战士们体谅将军身体不好,把好的让给将军;将军心疼战士们,想和大家分享碗里的青菜。我体会到了将军不摆架子,关心战士,战士们也爱将军的思想感情。
【解析】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并填空指出本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仿写一句连续用上三个动作的词语的句子。
通过阅读语段,文中的这句话“他走过去,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而后拿起汤勺,在桶里搅了几下,随后他舀起一勺汤。”就是将军想到的方法的句子,在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倒、拿、搅、舀。
仿写一句话用上三个连续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句子如:早上起来,我洗完脸,吃罢饭,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向学校走去。
10.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战士们怕烫似的马上躲远”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为了突出战士们不想与将军一起吃青菜的决心,对事情的程度着意夸大。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先回答矛不矛盾。然后联系上下文可知,大家希望将军们吃小白菜,所以起初战士们怕烫似的躲远;而将军却将菜倒入锅中,用行动表示希望大家一起吃。因此,将军的举动感动了大家,大家不愿意辜负将军的好意,所以后来就自觉的围了过来。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理解能力。
文中,战士觉得将军辛苦,希望将军吃了仅有的小白菜;将军觉得战士辛苦,希望与大家同甘共苦,充分展现了彼此之间的关爱之情。
13.A 14.D 15. 这些武器全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现役装备 我国的武器装备力量不断提升,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展现了强军力量 16.示例:看到祖国日益强大,我深深地为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自豪。祖国,我爱你!
【解析】13.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开国大典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14.通过平时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武器还不是很先进,“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情况是武器杂且落后。
15.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这些武器全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现役装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的武器装备力量不断提升,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展现了强军力量。
16.我们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因此,读了材料,我们想对祖国说:看到祖国日益强大,我深深地为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感到自豪。
17.B 18.D 19. √ × √ √ 20.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你们应该向我们道歉,并把偷盗的财物还给我们。
【解析】17.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
根据句子“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国。”可知,“奇迹”指的是圆明园。
18.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
雨果写给巴特勒的一封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背景,并且告诉读者为什么写这封信,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赞美圆明园是举世无双的杰作和堪称幻想艺术的崇高典范,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描述和讽刺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痛斥了强盗对文明的摧残和毁灭。
19.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
文中雨果在第二自然段用大量笔墨赞美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
句子“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是一个表达赞美的句子。显然是不正确的,从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雨果先生对于远征中国,是反对的,认为是一种野蛮,因此,该句子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
王蒙曾说:“我们纪念雨果,因为他代表文学的良心。”从这封信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显然可以感知他作为一个外国者的文学良心,说话公正、客观。
通过文章内容我们可知,在这篇文章上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到雨果那伟大的灵魂,他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客观公正的表达。
20.此题考查文章信息的能力。
法国作家雨果的这封信,加深了我们对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理解,同时,我们注意对“窃贼”说,你们应该向我们道歉,并把偷盗的财物还给我们。
21. “我们”都吃中餐 “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22.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 23.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风送暖入屠苏 西出阳关无故人 却看妻子愁何在 24.汉字是形声义的统一体;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25.为祖国的汉字感到自豪,热爱祖国。
【解析】21.考查了对内容的掌握。从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坐着的回答可知,作者认为中国人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都吃中餐;二是“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这一句话可知,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认为是中国的古典诗词。
23.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内外积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杜牧的《清明》一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王安石的《元日》一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与理解。从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一句可知,汉字是形声义的统一体。从文章第六自然段可知,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25.本题考查学会对作者思想感情表达的掌握。细读全文可知,作者为祖国的汉字感到自豪,热爱祖国。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6.中国结的义 27. 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这根绳不管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 永远念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28. 祖国、故乡 领导 物体的一端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