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笃志(d ) 殆(dài) 焉(yān)
C.箪(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 ng) 传不习乎(zhuàn) 逾(yú) 矩(j )
2.(易错题)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不思/则罔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一句是( )
A.温故而知新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
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
5.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 D.学而时习之
6.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二、名句名篇默写
7.《(论语〉十二章》
(1)文中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 , ?”
(2)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 , ?
(3)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 , 。”(《论语·雍也》),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4)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只要善于学习,人生处处有老师的句子是: , 。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8)古文中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例如《论语·为政》中就用“ , ”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文言文阅读
《论语》七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高凤传
高凤,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①麦于②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③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授业于西唐山中。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高凤传》
[注]①曝:晒。②于:在。③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8.下面对《〈论语〉七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对知识的学习以及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自律,不断实践。
B.孔子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是循序渐进的。
C.孔子认为在学习中要“知新”,就必须独立思考,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
D.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是“仁”之所在。
9.请用“/”给《高凤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少 为 书 生 家 以 农 亩 为 业 而 专 精 诵 读 昼 夜 不 息
10.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
(2)不逾矩
(3)择其善者而从之
(4)妻尝之田
1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时天暴雨,而风持竿诵经如故,不觉潦水流麦。
12.请结合《高凤传》选段中的内容,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解。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蕉①鹿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毙之。恐人见之也,藏诸隍②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有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③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④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⑤,按所梦而寻得之。
(节选自《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蕉:通“樵”,柴草。②隍:干涸的水沟。③讵: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哪里”。④厌:安心,甘心。⑤爽旦:清早。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B.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C.郑人有薪于野者 薪:柴草
D.旁人有闻者 闻:听见,听到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薪者之归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
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15.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B.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C.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D.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1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杞人无端地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可居,于是寝食难安。
B.“杞人忧天”常用来讽刺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C.“薪者”怕别人看见,把鹿藏在干涸的沟里,用柴草盖好,异常欢喜。
D.“薪者”梦见了藏鹿的地方和取走鹿的人,他当晚按照梦境找到了鹿。
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
参考答案:
1.A
【详解】B. 罔(wáng)——w ng;
C. 好之者(hǎo)——hào;
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停顿。文言语句的划分朗读停顿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
C.本句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而不思”是主语,“则罔”是谓语,中间可断开,故根据句意即可断句为:学而不思/则罔;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
A.“温故而知新”句意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是学习方法的介绍;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句意是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这不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介绍;
C.“学而时习之”句意是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学过的内容。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介绍;
D.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句意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得。这是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介绍;
故选B。
4.C
【详解】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A.“传不习乎”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不曾复习。传: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不逾矩”句意为:不越过法度。矩:法度;
D.“思而不学则殆”句意为: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故选C。
5.B
【详解】例句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A.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以前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B.句意:一碗饭,一瓢水。饮:动词作名词,水;
C.句意:吃粗粮,喝冷水。饭:名词作动词,吃;
D.句意: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时:按时,为副词;
故选B。
6.C
【详解】C.“学习方法”表述有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很重要,侧重于讲品德修养;
故选C。
7.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应注意易错及重难字词,如“愠”“浮云”“焉”“罔”“殆”;要注意“好之者”不要写成“好知者”,“温故而知新”不要写成“温故知新”。
8.C 9.少 为 书 生 /家 以 农 亩 为 业 /而 专 精 诵 读/昼 夜 不 息 10.时:按时 矩:法度 从:跟随,这里指学习 之:到、往 11.(1)孔子说:只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但是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2)这时天下起暴雨,而高凤依旧手拿着竹竿,口诵经书,没有察觉到雨水流到麦子里。 12.高凤热爱读书,专心致志,以致下雨淋湿晒在庭院里的麦子都不知道,他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独立思考就没有新体验和新感悟,就难以获得新知识。
故选C。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句意:年轻做学生时,家中以种田为业,而高凤只专心读书,从白天到夜晚一直都不休息。
“少为书生”点明高凤身份(书生),应在“少为书生”后断一处;“而”表转折,应在“而”前断一处;“昼夜不息”是形容勤奋的状态,应断开;
故断为: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时:按时;
(2)句意为:不会超过规矩。矩:法度;
(3)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跟随,指学习;
(4)句意为: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之:到、往。
1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疑惑。
(2)句重点词语:时:这时。如故,依旧。不觉:没有察觉;潦水流麦:雨水流到麦子里。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乐趣,也就是“乐之”这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结合“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可知,高凤热爱读书,专心致志,以致下雨淋湿晒在庭院里的麦子都不知道,他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以学为乐的最高境界。
【点睛】参考译文:
《论语》七章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高凤传
高凤,字文通,是南阳人。在他青年还是书生时,他的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庭院里面晾晒着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后来突然下了暴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雨水冲走了麦子。妻子回来后责问他,高凤这才恍然大悟(小麦被冲走了)。后来高凤成了著名的学者,在西唐山教书。高凤年老后,依旧拿着书本不知疲倦,闻名于天下。
13.C 14.C 15.B 16.C 17.(1)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2)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就以为那是一场梦而已。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C.句意: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时。薪:打柴。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
B.助词,的;
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代词,这件事;
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意思是:哪里有什么打柴的?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大概你的梦是真的吧!“讵有薪者邪”是反问句,“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是两个主谓句。因此断句为: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
故选B。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恐人见之也,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写他用芭蕉叶盖好;
故选C。
1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积(积聚)”“亡(没有)”“俄而(一会儿)”“遂(就)”等。
【点睛】参考译文:
《杞人忧天》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
另有一个人却为这杞国人的忧虑而担忧,便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杞国的那个人说:“如果天真是由气体积聚起来的,那么日月星辰,不都要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积聚而成的,只不过它会发光罢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打伤人的。”杞国的那个人又说:“地要陷落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罢了,到处都是,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践踏行走,整日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它会陷落下去呢?”这个杞国人听了,才抛掉了忧愁,高兴起来。开导他的人,也放心了。
《蕉鹿》
郑国有个人,在野外打柴时,碰到一只受惊的鹿,他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担心被人看见,急急忙忙把它藏在一条干涸的沟里,再用芭蕉叶盖好。心里不胜欢喜。一会儿,他忘了藏鹿的地方,就以为那是一场梦而已。回家途中,见到人就谈起此事。有个人听说此事后,按他所说的话去找,果真找到了鹿,把它取回来,对他妻子说:“刚才那个打鹿的人梦见得了鹿,找不到藏鹿的地方,我现在找到了,他可真是在梦中啊!”他的妻子说:“恐怕是你在作梦,梦见打柴的得到了鹿吧?哪里有什么打柴的?现在你真的得到了鹿,大概你的梦是真的吧!”那个打柴的回家后,很不甘心把鹿丢掉了,那天夜里,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藏鹿的地方,还梦见是谁把鹿取走的。第二天清早,他按照梦境又找到了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